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诗书之外,常年徜徉于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其有感于伟大复兴的时代,通过以点带面,探赜钩深,选取代表性历史人物和事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人札稿形式开启与历史经典的对话。奉献出其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

《寄给历史之书札》凡30则,其所对话历史人物既有帝王、圣哲、忠臣、武将,又有诗人、书家等,涉及历史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其语言既庄重,又诙谐幽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读后给人以启发、思考和回味。旭宇先生是中国书协原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楷书研究院院长等多个头衔。但他最认可的是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是一位终身向学的学人。他同时又属于两个族,一个是草根族,一个是追星族。他所追之星,不是娱乐圈明星,而是历代先贤圣哲。先生把与这些历史人物的对话看作是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洗礼和再教育。其中既透露着历史沉淀传承的厚重,又体现着时代精神的鲜活。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2017年春连续在《书法报》发表后,引起书界及社会巨大反响。《书札草稿》也被收藏家携去珍藏。书法评论家李庶民、西中文、张瑞田、胡湛、陈智、邱世鸿等,认真阅读,仔细剖析。认为《旭宇寄给历史之手札》以简明的语言,批判或肯定诸历史人物。其既具经典传统性,又具有时代的文化审美属性。其既是当代的,也是属于历史的。

自本期始,我们将逐则分期转载发布,并附我们不成熟的阐释。让我们一起再次分享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的历史穿越之旅。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丨写在前面丨

我是草根族出身,一介书生。虽所学不深,但终身向学,并且认为生在中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在度过的几十年间,接受华夏先贤圣德的洗礼,接受他们的教育,成为他们的粉丝,明了一些事端,“涤秽浊兮存正灵”,该是何等的自豪和快乐。

中庸之道,是人间正道。环顾世界,唯有我华夏文明有此盛德,并且自古至今发扬光大,永不断流。这是天道,以人为本,国强不霸,惠泽四邻。天之道上善若水,有百利而无一害,行之正而弥之远,是以华夏文明数千年永放光芒。虽然曾遭外来之侵,但我国文明总是使那些外来江河融汇一起归于华夏之大海。因之,我们文化自信!

细数自己走过近八十载路程,唯孔子教我以正,唯老子启我以清,唯释家示我以和。五十年前,我开始读老子的《道德经》,那时迷蒙不知所言,但一直读着,近晚年才有些感悟。得知“修德于身其德乃真”,从自身做起,常思己过,消除秽浊,以存正灵,并以“正灵”聆听圣贤教诲,悉心感知,以此察史观人,于是有了些想法随时记录下来,并于去年拈笔成文,题曰《寄给历史之书札》,计三十通,获《书法报》之支持,辟版刊发。其草稿虽书写狼藉,亦被一藏家索走,也交给另一家出版社付梓。一份书札,两家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只是喜欢读些古书。在伟大时代的今天,有领袖的号召,感知前贤的心音,在躁动的年代能使自己的情怀安静下来,享受一下清福,得到一些启示和惠泽。尤其是老子之学让我毕生追寻,那样的一种大智慧常使我拍案称绝,天门顿开。读着,读着,有时夜间坐起来领会深奥,冥想两千多年前圣贤的音容厚貌,句句真言,心神向往之。

于是开始写些手札。此后,我又与好友郗吉堂合作,撰写了三十篇《老子与书画》短文,拟于二〇一八年岁始在《书法报·书画天地》刊出,算是我学习老子心得之点滴。感恩先贤,感恩伟大时代,感恩天心清若水。

“好读书不求甚解,鼓瑟足以自娱”,此语应是写照于我,才疏学浅,笔墨不精。媳妇再丑总是要见公婆的,深望各大方家不吝赐教,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旭宇写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太行东麓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书影

丨简介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草稿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正本

丨释文丨

东坡居士文安:

吾以为论文人之从政乃首推于君,论从政之文人君亦居首也。居士之诗词文墨皆善释儒道景俱通,大才子也。太白或笑曰:苏子酒量当不如吾也。

后学 白阳请安

丨解读丨

文人行中,令旭宇先生最为佩服的,当是苏轼。但旭宇先生此札之意,是不在文场,偏在官场。但官场的苏子瞻,虽曾身可近天颜,但少了些“练达”,所以就畅达说来,那是上比不过他老爹苏洵,下比不过他老弟苏辙。然而旭宇先生依然高调清音称颂苏轼,以为就官风、官品、官德来说,他在文人从政或从政文人行列皆居首位。于无人点赞处点赞苏东坡,旭宇先生或别有所见。

但苏轼在官场,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先是有王安石去旧法行新法,苏轼本也是支持新法的,但他上表批评新法执行中有于时于世不尽合之处,于是他就被看作是推行新政的拌脚石,外放京外做地方官。沿习已久的官场文化是,皇帝颈下的逆鳞固然不可碰,执政的老虎屁股也是摸不得的。新法推行不下去了,旧党上台执政,苏轼被重新召回朝廷。但他又不赞同旧党的尽去新法,尽行复辟旧法的行为,于是又被赶出京城,外放更远的南方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重回朝廷的机会了。苏轼的出仕之路是充满伤感的,或许他不明白,官场文化是要虚言应付,以成团队;或许他不明白,执政们是要行矫往过正之方略,以显示唯我为能。但苏轼仕进,不为渔利,不为私意,是坦荡胸怀,直面天下。虽然不是为至穷至困之人,却也是为时为势为国为民。旭宇先生盛赞苏轼为官为政的风采与风度,是对苏轼人格与品行的肯定,是对苏轼政德与文德的认同。语中言外之意,是为臣之术,当有先见之明,为臣之道,当直言天聪,合则以行,不合则去,豪迈气概,旷达人生,是真性情之人。而《致王国维》札中言及“狼子野心之政客”,即如苏轼之后盘踞朝廷的蔡京,及李易安之父李格非,并其夫之父赵挺之之类是也。比之苏轼之磊落文士,此辈当是不可同日而语。苏轼旷达,豪放,胸无羁拌。他的许多名作,书法如《寒食帖》,词一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外放时所作。一个对社会,对时代负责的人,从不失志。只要可能,务要尽心尽意于时,尽责尽职于世。他在杭州,在海南时,虽极受压制,但做了很多事,成为历史文化记忆。

苏轼好酒亦易醉,旭宇先生招李白前来幽默,以一比高低。只是“对影成三人”与“千里共蝉娟”,飘飘欲仙之境,也是难分。酒醉有佳意,朦胧似神仙。只是醒来不免些许惆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丨艺评丨

《书札草稿》所展现的原创意义和文献价值是值得推崇的。从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来看,此件旭宇先生七十岁后具有典范意义的精心创作,对于书家个体显然可以称得上是代表性作品;而从旭宇先生的艺术水准和在当代书坛的影响来看,此件作品对于当代书法界也堪称代表这个时代的一件重要作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原创性、文献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特征也必将会越来越显现其价值所在。

——陈智,安徽省书协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丨作品丨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丨艺术家丨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苏轼


旭宇,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政协文史馆名誉馆长、河北省政府参事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旭宇先生以其数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诗、书、学诸方面都多有建树,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荣誉,是当代诗坛和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诗,关注时代,正气高亢,刚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诗坛影响深远。他的书法,楷、行、草皆善,彰显出全面大家风范。行书宗法晋韵宋意,飘逸劲健,富有书卷之气。楷书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实践的全新范式。草书创作,达到了飞扬畅达,连绵贯通的高妙艺术境界。

他在学术上独具创见,体现了他丰富的学养,他倡导诗书互化的学术思想和适应时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扬“兰亭精神”等,都为诗坛、书坛所重。旭宇先生诗书学兼修,德艺双馨、品格高尚为社会所称誉,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艺术大家,在当代文坛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