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近年以其诗书经史国学修养以文人手札形式,陆续书写了31帧寄给历史贤哲的手札,在"河北大学旭宇艺术馆"展出和有关专业媒体刊发后,引起社会极大好评和反响。而反映其创作心理路程的《书札草稿》在朋友建议下,也于"石门雅集"期间倾情亮相面世。《书札》所涉历史人物有大禹、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秦始皇、司马迁、汉武帝、王右军、唐太宗、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孙中山、毛泽东等,时间跨越整个中华文明史,集中了其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以及笔墨挥洒之间自然流:露的才思墨韵。

评论家一致认为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是穿越时空的智者对话,是旭宇书法艺术、诗情哲思、国学修养的综合结晶,是其做为文人书家的代表作,也是这个时代笔墨艺术与国学相合的代表作,具有原创性、思想性、文学性、笔墨艺术性、典范性等独到的文化艺术价值。在传承文人书法传统与国学及时代表现创作方面具有标杆性意义。

纸上神行手不知

—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草稿》略说

文|李庶民(中国书协第四届学术委员)

手札草稿除了文字内容和次序与《与《书法报》刊发的较完整的正式创作不同之外,在书法上的逸笔草草、无意于佳的表现似乎较《书法报》上发表的正式文本更见精彩,正所谓“一时藁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文征明)“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张晏)已经发表的30帧手札,无论文字内容与书法,皆风神洒落,襟韵高朗,尤以致岳飞一札与致惠能、苏轼诸札最为精彩。而草稿是最初的构思,重点当然是在文字内容上,故于书法则往往思绪到处,不计工拙,信手写来,无拘无束,这从致“收信人”的次序还在无序状态上亦可见一般:唐太宗、孔子、孙中山、范蠡、诸葛亮、柳公权、岳飞、曹操、李白、王献之、大禹、秦始皇、王羲之、吴道子、韩信、汉武帝、东方朔、老子、陶渊明、李清照、苏轼、怀素、毛泽东、颜真卿、王宠、王国维、黄庭坚、嵇康、蒲松龄、王昭君、慧能。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寄给历史的书札草稿》节选

料想旭宇先生起草之初,构思所至,情动于心,与手相应,笔墨行走于楮上,点画迤逦展开,或文字内容偶有不妥,或笔下不慎字有讹误,皆随手勾乙涂抹,即时更改而不假多思,故其书迹纵横不拘,章法几近狼藉,不意却有一番荒率自然、天真烂漫流露其间,较之《书法报》所刊发的稍嫌整饬的30帧正式作品,别有一种浑化入妙的情趣,一如苏轼题颜真卿《争座位稿》时所言“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旭宇先生能为此,正因为他既有着诗人的遐瞰高蹈,泊然独立,又有着学者艺深学弘的深厚修养。31帧草稿中,若致孙中山一札之清真自如;致柳公权一札之疏朗率意;寄岳飞一札之情真意切,笔墨从容;寄曹操一札之心潮澎湃,于笔驰墨骤之际,不免多次涂改,却更见拳拳之心,谆谆之意,乃至“使吾有欲仙之想……”处,气息绵延,韵味悠长,笔墨摇曳生姿,鱼贯而下,尤见神色秀朗,不期佳而自佳。致汉武帝一札与致东方朔一札,用笔之厚重轻捷、自然变化与用墨之浓淡枯湿、韵味婉然,章法之参差错落、天然湊泊,尤见节制老成,举重若轻,犹佝偻承蜩,郢匠运斤。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寄给历史的书札草稿》局部

手札草稿与正式创作稿如春兰秋菊,各有其美,前贤甚至认为草稿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往往真妙见于此。读其誉写创作稿,其书法粹然凝练,笔精墨妙,文字言情如泉,如接晤言,自有养眼养心之处,而“草稿”文字的涂改,却于章法别有一番趣味韵致,用笔则于荒率中见功力,于不经意处见学养。每一通手札分为数行,轻重缓急,高低错落,连属呼应,自然成章。或点画迤逦而行,或墨色断续间停,于推襟送抱,直抒胸臆处见庖丁解牛、轮扁斫轮。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老师作品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老师作品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老师作品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兰亭”遗韵 “祭侄”流风

——旭宇先生《与古人手札》书法赏析

文|西中文(中国书协第四届学术委员)

读旭宇先生的一组“写给历史的手札”,倍觉欣喜。原因是一则这种形式极为新颖别致,迥出俗流;再则手札书法极为飘逸儒雅,深得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趣。尤其是手札的草稿,作者在草拟的过程中信手挥洒,不计工拙,而自然表现出作者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力。

旭宇先生乃当代著名的文人书家,之所以特意指出“文人”二字,是因为此乃旭宇先生与当代许多书家的最大不同。当代书家塞途盈衢,如鲫过江,然能当得起“文人书家”四字者实在凤毛麟角。文人者,不唯研经通史、舞文弄墨,要须有家国情怀,修齐之志,挹往知来,察古鉴今,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老师作品

旭宇先生久以书法名满天下。其书自颜真卿三稿植基,融会二王手札,得其萧散意趣,又以北碑笔法遒润之。冶诸家于一炉,酿造出独具特色之个性风貌。旭宇是一个真正能打通南北、融会碑帖的书家。观旭宇先生的书法,完全是以颜真卿的宽博体势写二王,以二王的巧丽笔法写颜体;其浑劲的线条、畅贯的笔势,以及用笔的承启连缀、牵丝映带来自于颜,而行笔的提按顿挫、垂缩逆回,以及精致的结裹、娟美的体态则明显取自二王。然而与颜氏比,旭宇的笔下显然少了几分致密激荡,而多了几分萧散从容;与右军比,旭宇的行笔又少了一点琐屑细腻,而多了几分刚健清新。值得一提的是,旭宇先生的书法小大由之,真可谓是“大字径丈,方寸千言”。这主要得益于他融会碑帖、杂取百家的多方面的修养。近年创作的与古人信札,是他小字行书的典型代表。既是匠心独运的精心之作,又有萧散的韵味,可谓脱尽烟火气息,超然物外的神来之笔。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老师作品

手札尺牍虽是文人书法常见的形式,本不足奇,然与古代圣贤通信,实属异想天开的文人妙思。旭宇先生的这组信札,写给历代贤哲,于其事迹功业、思想主张提出个人见解,或颂扬,或探讨,或别解,或问难,直接与古人对话,直摅襟怀,读之令人耳目顿豁,会心一笑。充分体现了旭宇先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文人情怀。而旭宇以书法作品写散文白话之类,与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又显得新,语言文白相间,亦庄亦谐,亦真亦幻,亦古亦今,真是随心所欲,无施不可。今人与古人相隔千百年,时代的差异、观念的转换,本就有巨大的腾挪空间,作者发掘出这样一个足供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自然是得心应手,如李杜之诗,苏韩之文,任意挥洒,著手成春。手札的语言也十分优美,与其深邃的思想非常吻合,读来不但是一种艺术享受,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这样精彩而又新颖的内容与旭宇先生精湛的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使这组作品注定会成为传世的佳作。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号白阳,又伯阳。河北玉田人,现居住石家庄市。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文人书法大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等。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集作家、编辑家、书法家和收藏家于一身我国文坛风格独具的艺术大家。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在诗、书、学诸方面都多有建树,并取得了突出成就,是当代诗坛和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书法,楷、行、草皆善,尤其他在七十多高龄后,以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精心创作出《寄给历史之书札》三十通,成为当代文坛、书坛的鼎力之作,影响深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彰显出文化大家的风范。

他在学术上独具创见,倡导诗书载道的学术思想和适应时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扬“兰亭精神”等,都为诗坛、书坛所重。旭宇先生诗书学兼修,德艺双馨、在当代文坛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作品欣赏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旭宇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之文化解读(三)

以上为旭宇老师部分精品佳作,如有意者可留言,或者通过以下方式直接联系!

电话

13811245599

132407282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