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建立之襄公立國2

所以,後來幽王再舉烽火,各地諸侯都不再趕來救援(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大玩“狼來了”的遊戲,終於自食惡果,就是這一“點”一“笑”,美人沒了,江山沒了,自己的性命也玩完了。

秦國的建立之襄公立國2

申後的太子被廢,這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十分惱火,便聯合增國與犬戎,攻滅幽王(申侯怒,與增、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被殺之後,諸侯與申侯共同立幽王原來的太子宜臼繼位,史稱周平王(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平王繼位之後,犬戎時時刻刻威脅著鎬京。周平王沒有充足的兵力保衛鎬京,只好遠離犬戎。公元前770年,他將周王朝的都城遷到洛邑(平王立東遷於雒邑,闢戎寇)。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的開始。

周平王東遷洛邑(令河南洛陽)之後,周王室的力量更加衰落(平王之時,周室衰微)。東周時代,天下的諸侯相繼稱霸,這些霸主成為天下真正的主宰者(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這就是孔子說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時代。歷史由此進人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就成為春秋時期的開始。

西周王朝的逐漸衰亡為秦始皇家族走向歷史舞臺創造了一個歷史機遇,尤其是當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視國家大政如同兒戲的時候,大部分諸侯對周王朝喪失了信心,沒有勤王,導致周幽王最終兵敗被殺,西周滅亡。但當時秦人審時度勢,奮起勤王,之後又親率大軍護送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

這位率兵勤王之人是誰呢?

秦國的建立之襄公立國2

他就是秦始皇之前第三十五位、秦君中的第六位秦襄公。秦襄公這一次勤王很了不得,這是秦國在崛起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這次勤王至少說明秦襄公具備兩點政治素質:第一,他有政治眼光,他知道,這是一個歷史機遇。第二,他有政治魄力,敢於帶兵救駕,因為他明白,要想得到封賞,必須討好周天子,所以別人不去救我去救,別人不來我來,別人不打我打,而且他這一次打得還很有力。

秦襄公抓住了這次歷史機遇,勤王作戰非常有力,立下了赫赫戰功(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平王東遷的時候,為了報答秦襄公的救援,第一次封秦襄公為諸侯,並把自己現在守不住、將來也管不了的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西戎之地)賞給了秦襄公。平王對秦襄公說:犬戎不講道義,屢屢侵奪我岐、豐之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如果秦能攻佔其地,驅逐犬戎,就把岐、豐之地封給你們(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並且賜予秦襄公爵位(與誓,封爵之)。

秦襄公這次勤王得到了兩樣珍貴的禮物:一是立國封侯,二是經營西戎。

先說立國封侯。秦襄公由於率兵勤王被正式封為諸侯,可以和原來的諸侯國開始互派使者(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周初分封諸侯沒有秦,所以,秦人在秦襄公正式被封侯之前的政治地位十分低下,與已經封侯多年的齊、楚、燕等國根本不能平起平坐。秦襄公的立國封侯使秦國獲得了一筆重要的政治資本——能與原來的諸侯國勢力均衡了。

周代社會非常重視名分。秦人在此之前只是個卿士,並無資格與關東諸侯平起平坐,更談不上稱霸天下、統一全國了。秦人自襄公起,有了諸侯的名分,這是秦國最終統一天下的基礎。所以,在秦國的發展史上,秦襄公是第一位有巨大貢獻的君王。

再說經營西戎。西戎是中國古代西部一個族群,他們佔據了大片土地。殺死周幽王的犬戎即屬於這一族群。當時西戎的勢力很大,周平王為了躲避西戎的侵擾,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發祥地遷到洛邑避難。雖然周平王將西戎之地封給了秦襄公,但實際上,統治這一地方的仍是西戎。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周平王的這一賞賜只是一紙空文,但是,這一紙空文對秦國來說卻意義非凡,它使秦國獲得了攻佔西戎大片土地的合法性。秦國從此可以公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大張旗鼓地攻取西戎之地,建立起以關中為中心的根據地。

這就好比賞給你一套房子,房產證也給你了,不過,房子裡目前有別人住著。但是,這個“證”非常重要,它證明這套房子從法律上講是屬於你的。至於何時收回,那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對於秦國來說,襄公立國是秦國興盛發達的重要一步,也是它日後統一中國的關鍵一步。秦襄公銳意進取,一生致力於奪取西戎之地,最終戰死在與酉戎作戰的戰場,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對於逐步崛起的秦國來說,秦襄公無疑是第一座巍巍豐碑。

我們用較多篇幅來講述西周的亡國,是想說明一個觀點:西周的亡國給秦國崛起創造了一個歷史契機,秦襄公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使秦國走上了一條振興之道。

大國的崛起無不有一定的歷史機遇,抓住機遇者盛,失去機遇者衰。秦襄公抓住了秦國興盛的機遇。

秦襄公雖然獲得了攻佔西戎的賞賜,但是,秦襄公直至戰死疆場都沒能佔領西戎。所以,他並沒有從周平王的封賞中得到任何實惠。

亡由余戎王納女樂霸西戎穆公得其實

秦襄公拿著房產證光想把房子收回來,他就去跟西戎打,一直到最後戰死、都沒能把西戎之地奪過來。秦襄公戰死之後,秦國經歷了七代國君,在近一百七十年裡都沒有什麼作為,也沒有從周王的封賞中得到實惠。但是,到了秦穆公時期,周平王的恩賜才使秦國獲得了極大的回報。

這叫做:襄公有其名,穆公得其實。

秦襄公戰死疆場都沒能得到的東西,秦穆公憑什麼就得到了呢?

這主要得力於一個人。

這個人是誰?他為什麼能夠讓秦穆公得到這麼大的回報呢?

這個人叫由余。

由余的祖上是晉國人;後來逃到戎地。戎王聽說秦穆公非常賢明,為了瞭解秦穆公,於是派由余來秦國做實地調研。

聽說戎王的使者由余來了,秦穆公特意安排由余參觀巍巍壯觀的秦宮和宮中價值連城的大量財寶。秦穆公為什麼要這樣做?只能有一個答案:誇富、炫耀。

但是,由余參觀完之後卻淡淡地說了四句話:這些東西如果讓鬼神造出來,也能把鬼神累死;你讓人民造出來的,那真是苦了天下的民眾啊(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

由余並沒有羨慕富麗堂皇的秦宮和各種稀世珍寶、反而直截了當地提出批評。由余為什麼要批評秦穆公呢?因為由余既看透了秦穆公的用心,又感到秦穆公的誇富非常可笑。

由余的回答使穆公大為驚詫,於是問:中原各國用“德”(詩書禮樂)和“法”來治理國家,還不時出現戰亂,戎人沒有詩書禮樂與法律,他們靠什麼來治理國家?

由余笑答:這就是中原各國出現戰亂的原因啊!自從黃帝創造了禮樂法度,並親自帶頭貫徹執行,也只是實現了低水平的太平。到了後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淫逸。仗著法律的威嚴監督民眾,民眾不堪忍受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實行仁義。上下互怨,篡奪屠殺,甚至滅絕家族,都是由禮樂法度引發的。戎人可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仁德來對待臣民,臣民懷著忠信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輕鬆自如,根本不需要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是真正的聖人治國(一國之政,擾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

穆公聽了由余的這番高論,大為驚訝。會見一結束,穆公便立即召見內史王廖,說:鄰國有了聖人,就是我國的災難。現在這個由余太有才了,將來必然是我們的麻煩。我們怎麼辦呢(今由余之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

內史王廖回答穆公說:我告你三個字:一送,二扣,三怠。一送,戎王地處偏僻,沒有聽過中原各國的音樂,送給西戎漂亮的歌女舞伎,讓他整天沉迷於歌舞聲色之中,喪失鬥志。二扣,扣由余,不讓他按時回去,延誤他回國的日期,並且積極主動地向戎主給由余請功,這樣,戎主一定會產生懷疑。一旦他們君臣之間有了隔閡,我們就可以設法得到由余了。三怠,戎王一旦喜歡上歌舞聲色,一定也沒心思處理國事了(且戎王好樂,必怠於政)。

秦穆公一聽,大喜,說:好,就這麼辦。於是,秦穆公一方面盛情款待由余,另一方面讓內史王廖送給戎王十六名漂亮的歌女。戎王非常高興,整日沉迷在歌舞聲色之中。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戎王看不足。

過了很長時間,秦國才讓由余回國。由余看見戎王整夭泡在歌吧裡,便多次向戎王進諫,戎王一概聽不進,由余因此非常鬱悶。

穆公放由余回戎地之後,一直密切關注著由余的動向。當他得知由余鬱悶之後,屢次派人秘密至戎地,盛情邀請由余到秦國就業。看著戎王整天泡在女人堆裡,無所作為,無可奈何的由余只好痛下決心,離開戎王,投奔秦國。

穆公得知由余到來,用最隆重的賓客之禮接待由余,非常恭敬地向他詢問應該在什麼樣的形勢下進攻戎族(由余遂去,降秦。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國用由余的計謀攻打戎王,一下子吞併了十二個西戎之國,開闢了千里疆土,終於在西戎之地稱霸(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周天子聽到這個消息,親自派召公帶著金鼓前來祝賀。

周天子派人祝賀有兩個原因:一是報仇,秦穆公替周天子報了當年戎王殺死幽王之仇;二是拉攏,通過嘉獎秦穆公拉攏秦國。因為,平王東遷之後周天子的勢力更加衰弱,籠絡有實力的諸侯已經成為周夫子生存的一項童要原則。

秦襄公當年得到的一紙空文的封賞,終於在秦穆公手裡變成了現實。秦國因此有了幅員廣闊的根據地。兩年後(前621),在秦穆公仙逝之時,他留下了一個疆土更為廣闊的秦國。

秦穆公繼承秦襄公的遺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奠定了秦國的基業。但是,西戎之地畢竟偏遠,秦國要想成為大國,必須向東發展。而且,秦穆公對西戎兵,是在秦穆公的晚年,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稱霸西戎是在秦穆公三十七年,那麼,前三十多年秦穆公在幹什麼?他對進軍中原有沒有什麼作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