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和楊儀:同為諸葛亮的左右手,卻為何成為死敵?內幕你知多少

公元230年,蜀漢建興八年,魏延在陽溪之戰中大破郭淮和費曜,被升遷為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縣侯,成為蜀漢朝廷中地位僅次於諸葛亮的熱門人物。這個時候,魏延性格中的“傲驕”成分,開始顯現出來。

在《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當時的蜀漢朝廷裡,魏延仗著自己能力強,又為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不免有些心高氣傲,覺得誰都應該讓著他,寵著他,否則他就要懟誰,於是在蜀漢朝廷裡,就形成了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

除了諸葛亮外,其他文武大臣只要看見了魏延,都得主動給他讓路,然後再恭恭敬敬地鞠個躬,喊聲:“魏哥好!魏哥幸苦!”

魏延覺得這樣挺美的。

然而,有一個人,他覺得不怎麼美。

這個人就是楊儀。

魏延和楊儀:同為諸葛亮的左右手,卻為何成為死敵?內幕你知多少

楊儀,字威公,湖北襄樊人。

他最初是在荊州作為關羽的功曹跟著關羽混,後來關羽北伐的時候,叫他去找劉備彙報工作。

楊儀來到成都後,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跟劉備大談軍國政務,聽得劉備高潮迭起,頓時覺得他是個難得的人才,便提拔他為左將軍兵曹掾,從此他就留在了劉備身邊。

大家知道,劉備在識人方面,很少會看走眼。

楊儀能被劉備一眼看中,也足以說明他確實有過人之處。

而事實上,劉備也確實沒看走眼。

在《三國志》中,對於楊儀的才幹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描述:“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

翻譯一下就是:楊儀在制訂後勤規劃,籌措糧草時,根本就不用多加考慮,頃刻間就能利索處理完畢。

毫無疑問,楊儀是一個管理軍隊調度以及軍需內務的天才,雖然名氣遠遠趕不上蕭何,當放眼整個三國時代,卻只有他一個人得到了這份殊榮。

大家知道,諸葛亮在投靠劉備後,最開始也是幹軍務後勤這一塊,他自己本身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但他卻依舊能對楊儀的才幹讚不絕口,可見楊儀在這方面的才能應該是有多牛逼。

後來劉備在漢中稱王,加封楊儀為尚書。

也就在這個時候,楊儀性格中的致命弱點開始暴露了出來——“偏執”。

魏延和楊儀:同為諸葛亮的左右手,卻為何成為死敵?內幕你知多少

因為性格和做事風格不同,楊儀和他的頂頭上司尚書令劉巴有些不和;這時,要是換做一般人,大多數情況下會選擇默不作聲,只要上司不故意來刁難自己,作為下屬的一般都不會去主動去招惹自己的上司。

但楊儀卻不同,他毫不忌諱的表現出了他的偏執:他這個做下屬的竟然主動跑去找上司劉巴的麻煩,更有甚者,他還處處跟劉巴作對,最後沒辦法,劉備在稱帝后,只好把他遷到地方當弘農太守。

不過楊儀的運氣還不錯,在楊儀當弘農太守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225年,蜀漢爆發南中之亂,雍闓、高定、孟獲等人先後叛亂,諸葛亮率大軍南征途中,楊儀又被諸葛亮看中,被任命為參軍,代行相府事宜。

後來曹真伐蜀時,諸葛亮又提拔楊儀為長史,加綏軍將軍,同魏延一起協助諸葛亮防禦漢中。

按理說,楊儀在後方負責管理軍需內務,魏延則在前方衝鋒陷陣,他們兩個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本應該是一對絕配。

可惜的是,隨著陽溪之戰的結束,魏延地位不斷攀升、以及各種榮耀的接踵而來。

楊儀的心態開始失衡。

魏延和楊儀:同為諸葛亮的左右手,卻為何成為死敵?內幕你知多少

看著朝廷裡文武大臣對魏延恭恭敬敬和唯唯諾諾的樣子,楊儀的心理裡只覺得翻江倒海:

“憑什麼所有的好處都讓魏延一個人佔了!我楊儀所付出的辛勞並不比魏延少,沒有我在後方供糧餉、撫軍需,他魏延能在前方大顯威風嗎?然而,為何所有人的鮮花,所有人的掌聲,統統都拋給了魏延;我楊儀卻被你們遺忘在了陰暗的角落裡。”

不公平!嚴重的不公平!

楊儀開始回想起過去軍中的種種事情。

每當自己在軍中埋頭苦幹處理著雜亂的軍需內政時,魏延卻在前方衝鋒陷陣,出盡了風頭。當戰爭取得了勝利以後,魏延哈哈大笑地接受眾人的祝賀,而自己卻依然埋頭在一堆賬本里苦苦算賬;平日裡,大家紛紛讓著魏延,寵著魏延,管魏延叫哥,給魏延鞠躬。

然而,怎麼卻從來沒有人來考慮過我,關心過我,給我鞠躬,也從沒有人管我叫哥。

我楊儀又不比他魏延差,為何要這般待我!

我不服!我不服!

魏延,我恨你!

終於,楊儀心中這團黑暗之火燃燒了起來,並且距離爆發就只差那一根導火線。

而很快,魏延自己便親手點燃了那根導火線,徹底葬送了他們兩個的關係。

魏延和楊儀:同為諸葛亮的左右手,卻為何成為死敵?內幕你知多少

有一次,楊儀在路上碰見魏延,直接頭也不抬的就走了過去,既沒有給魏延讓路,也沒有給他鞠躬,更沒有向他問好。

魏延感到很奇怪,便回頭叫住了楊儀,問道:“小楊啊,你這是咋回事,見了我怎麼也不讓路、不鞠躬,也不管我叫哥呢?

這時,楊儀性格中的“偏執”再次暴露出來,按理說,論官職的話,魏延現在好歹也算是楊儀的上級,但楊儀卻絲毫不給這位上級面子,他冷冷的回了一句:“我沒看到!”

這下魏延有些不高興了,他略帶著教訓的語氣說道:“小楊,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我這麼大個活人,你卻裝作沒看到,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有意見就直說!否則的話,就趕緊給我鞠個躬道個歉,咱們這事也就算了。”

事情到了這份上,按理說楊儀作為下級應當給魏延這個面子和臺階,反正朝中大臣除了諸葛亮外,大家都是這樣做的,你也不掉面子,事情還能圓滿解決。

但楊儀又毫不忌諱的冷笑一聲:“你魏延算個什麼東西,想要我給你鞠躬,管你叫哥,做夢吧!”說罷便大搖大擺地離去。

魏延徹底被激怒,現在的魏延在朝廷裡,就算是諸葛丞相也要對他禮讓三分,結果楊儀卻敢這樣對待他,這是赤裸裸的打魏延的臉,如果魏延不能把這個面子掙回來,以後還怎麼在朝廷裡混,大家要是都學楊儀怎麼辦?

這時候,魏延性格中的偏執也暴露出來了:既然你不讓我舒服,老子也不讓你好過!

以後的日子,魏延便開始尋機找楊儀的麻煩。

魏延和楊儀:同為諸葛亮的左右手,卻為何成為死敵?內幕你知多少

在一次私人宴會上,魏延估計是多喝了兩杯,便口無遮攔的向眾人抱怨:“丞相用兵就是太過於謹慎膽怯,若是他當初聽從了我的子午谷計策,何至於這麼多年徒勞無功?兵者凶事也,無兵不險,若要事事考慮周全,按部就班,怕這怕那,倒不如安坐在家,何苦興師動眾北伐了!”(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對於魏延的這番抱怨,眾人一下子全都懵逼:你魏延自恃才高,囂張跋扈,敢在背後說諸葛亮的壞話,但並不代表大家有這個膽子!更何況大家也並不覺得諸葛亮做得有錯。

只是礙於魏延的面子,大家又不好反駁,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好一個個沉默不語。

魏延見大家都不說話,還以為大家都默許他的觀點,於是更加來勁,言辭綽綽地數落起諸葛亮的不是,這下眾人無不變色,唯恐他越發言語無狀。

這時候,楊儀跳了出來,大聲喝道:“魏將軍,丞相的能力、為人如何眾人皆知,不需要你在這裡廢話!這些年來,丞相為國家殫精竭慮、鞠躬盡瘁,而你卻在這裡胡亂言語,詆譭於他,你對得起丞相嗎?”

魏延一見是楊儀,心中無名生起一團火,再想起他前些日子對自己的大不敬,他決定趁此機會狠狠打擊一下楊儀,讓他知道自己的厲害。

魏延於是手按佩刀走到楊儀身前,哐啷一聲就抽出刀來架在他脖子上,罵道:“我魏延說話的時候,哪裡輪得你楊儀在這裡插嘴!再敢嘰嘰歪歪,就不要怪我的刀沒長眼睛!”

楊儀作為一名文臣,哪裡見過這種刀架在脖子上的架勢,硬是當場嚇尿了,竟然忍不住大哭了起來,這時魏延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

“你楊儀不是挺拽的嗎?現在倒是拽給我看看!”

魏延就好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似的,他終於找到了楊儀的弱點,於是後面每每與楊儀起爭執的時候,遍抽出刀來恐嚇楊儀,然後對他一番冷嘲熱諷大笑而去。在《三國志》中,也特意做了這樣一段記載:“延常舉刀刃指向楊儀作威嚇,楊儀則泣涕橫集。”

楊儀每每看著魏延離去的背影,心裡只能默默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給輪番問候一遍。而最終,兩人在前行的路上,只能是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