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很器重魏延,曾經三次破格提拔

諸葛亮很器重魏延,曾經三次破格提拔

《三國演義》將魏延描述成篡逆的不義之徒,最後死於馬岱刀下——歷史自然不是如此。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後,一直坐鎮後方,負責糧草,因此與前方作戰的魏延並無關係。直到諸葛亮進駐漢中,才與魏延有了接觸。說起來,諸葛亮沒有對魏延有看法,也沒有棄之不用;恰恰相反,他對魏延很器重。《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建興元年、建興五年、建興八年,諸葛亮先後三次提拔魏延為“涼州刺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等。可見魏延的官職在蜀國是很高的,而且都是諸葛亮親手提拔的。

諸葛亮很器重魏延,曾經三次破格提拔

但諸葛亮對魏延確有冷落,尤其臨終時,對魏延的冷落,導致魏延與楊儀的爭鬥中敗亡。諸葛亮為何讓楊儀,而不是魏延在他死後統領三軍?這要從兩方面分析。首先,諸葛亮的北伐意圖與魏延有差異。諸葛亮在上《出師表》時,是抱著“興復漢室”的雄心壯志。可是,魏、蜀實力對比眾寡懸殊。在魏、蜀、吳三國中,蜀國最小;全國13州,蜀漢僅一州;全國人口770萬,蜀漢不到100萬。諸葛亮以僅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力和物力,欲完成統一全國的抱負,實在難以成功。第一次北伐,形勢看似大好,結果卻是失利,這讓諸葛亮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此後,他雖然堅持北伐,但是,卻提出了在無法興復漢室的情況下,要做到擴大蜀漢版土,震動魏國,使其不敢對蜀漢用兵。

諸葛亮很器重魏延,曾經三次破格提拔

對諸葛亮北伐的重心調整,魏延顯然不理解。作為軍人,魏延是優秀的,但他是戰術家而不是戰略家。魏、蜀兩國的實力懸殊,使諸葛亮在北伐時十分謹慎,因為蜀漢經不起折騰。所以,魏延常將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掛在嘴邊,嘲笑諸葛亮膽怯,嘆息劉備早逝,自己懷才不遇。諸葛亮明白魏延是不會放棄北伐的。所以,諸葛亮不可能讓魏延在他死後統領三軍。

諸葛亮很器重魏延,曾經三次破格提拔

其次,魏延與楊儀的矛盾讓諸葛亮只能選楊棄魏。諸葛亮在臨終前,召開退軍安排會議,必然面臨在魏延與楊儀之間“二選一”的難題。魏延和楊儀都有本事。不過楊儀會遵照諸葛亮的調度撤軍;而如果遺命給魏延,他一定會繼續和魏國交戰。倘若魏延聽說諸葛亮將大權託付楊儀,說不定會當場翻臉,這正是諸葛亮最不願意看到的,更何況魏延正和魏軍對峙,也不便請他前來。所以,諸葛亮的這次安排是出於全局考慮,並不是對魏延不信任。事實證明,諸葛亮的判斷非常正確。史書記載,魏延得知諸葛亮死訊後,關心的不是退軍而是繼續北伐。他對費禕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不久,魏延即起兵與楊儀作戰,最後軍敗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