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战7捷,敌军闻风丧胆,刚去世,皇上:把他儿子杀了



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不少分分合合的局势,从秦皇嬴政一统六国之后,中原大局已定,但是和周边民族之间的战争一直都没停过。

而匈奴和中原的战争一直都是中原的一块心病,秦皇虽然为此修筑的长城,但是并不足以高枕无忧,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匈奴就一直在侵扰汉朝的边缘。

他7战7捷,敌军闻风丧胆,刚去世,皇上:把他儿子杀了


而在汉武帝之前,和匈奴的摩擦,汉朝准确点说是占下风的,以往都是靠给粮食财宝,或者让宫女充当公主嫁过去和亲。

但是汉武帝还小的时候,匈奴又来侵扰,而且提出必须嫁真公主过去,于是年幼的武帝亲眼看着自己姐姐远嫁匈奴。

于是下定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驱逐匈奴,永绝匈奴之患。说到汉武帝驱逐匈奴,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家族,那就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娘家,准确说没有卫家,汉武帝想要驱逐匈奴的愿望恐怕也就只是一个愿望罢了。

他7战7捷,敌军闻风丧胆,刚去世,皇上:把他儿子杀了


在公元前129年,匈奴趁汉朝太皇太后窦漪房去世,国丧期间不能出兵的忌讳,于是一路顺畅的打到了河北境内。

汉武帝是忍着痛,好不容易熬到了国丧期满,汉武帝便迫不及地的派了4路军去迎击匈奴。其中卫青就是车骑将军,很多人说是时势造就了卫青,如果没有卫青还有其他将军能迎战,一样可以是常胜将军。

汉武帝不是傻子,并不依赖一个卫青,所以派出4路人马,但是其他三路要么失败,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就是中途折返,而唯独卫青杀敌700取得胜利,揭开汉朝反杀匈奴的序幕。

后世有说卫青霍去病是因为卫子夫贵为皇后,所以才得到重用,反之,是卫家人在前线用性命保住了卫子夫的皇后之位。

他7战7捷,敌军闻风丧胆,刚去世,皇上:把他儿子杀了


首战告捷后武帝对卫青加以重用,没办法,谁让只有他能打得过匈奴呢,伺候卫青对战匈奴的更是像开了挂一样,七战七捷,无一败绩,收复河朔、河套地区。

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常胜将军一说,但是卫青却真的做到了无一败绩的传奇。

而外甥霍去病更是不比舅舅卫青逊色,17岁首战告捷,更是斩杀匈奴单于的祖父辈,俘虏了单于叔父。

甥舅二人更是在前119年的漠北之战,联手将匈奴驱逐出境,让匈奴自此元气大伤,换得武帝的雄图霸业。

他7战7捷,敌军闻风丧胆,刚去世,皇上:把他儿子杀了


而汉武帝虽然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秦皇汉武并称,但是个人觉得他并没有秦皇的宽阔胸襟,和他的先祖刘邦一样:飞鸟尽,良弓藏。

卫青攻打匈奴的时候,卫家一族光耀门楣,还将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还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但是在匈奴之患除去之后,武帝就开始犯毛病了,还记得李夫人么,就是那么年纪轻轻就去世的李夫人,汉武帝对她是十分思念,但是对于前期那么喜爱的卫子夫,他却开始冷落了。

而武帝对卫青也一样,霍去病战功赫赫,英年早逝,汉武帝伤心欲绝,但卫青一直活得比霍去病久,武帝慢慢的就开始嫌弃人家了。

甚至到了晚年,已经明显表露对卫青不满的情绪了,可能想到卫青确实有军功在,所以也不好拿卫青怎么样。

加上卫青真的算是很好的外戚了,不结党,不养门客,曾经有人建议以卫青的威望和名声可以养一些门客为自己所用,但是卫青觉得都是效忠皇帝,只要奉公守法做好臣子就行,没必要养门客。

他7战7捷,敌军闻风丧胆,刚去世,皇上:把他儿子杀了


所以在卫青有生之年,武帝还真找不到卫青的任何毛病来故意刁难。

但是卫青去世后,武帝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对卫家人动手了,听信小人之言,冤枉太子。

其实武帝也是深受外戚专权的害,心里一直很讨厌外戚势力过于强大,汉朝自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依靠吕后打的天下,所以吕后专权被汉朝皇室所诟病,但是实际上吕后没为汉朝做贡献么?要不是吕后,刘邦还真不一定能斗得过西楚霸王。

而武帝听信谗言,逼死太子,和皇后,而且因为“巫蛊之祸”卫青的长子卫伉也被武帝杀害,武帝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了卫青的血脉,没有彻底赶尽杀绝,毕竟要是真追究起来诛九族,那么平阳公主也算,而自己也算,另外后世人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霍去病。

他7战7捷,敌军闻风丧胆,刚去世,皇上:把他儿子杀了


毕竟武帝是很喜欢霍去病的,曾经李广的李敢,因为李广随为卫青出征死了,以为是卫青故意杀死他老爹,于是刺了卫青一剑,卫青为人宽厚并没有追究,但是霍去病知道后,便在和武帝一起打猎的时候,直接一剑射死了李敢。

武帝并没有责罚霍去病,而是简单一句,李敢被鹿撞死,帮霍去病搪塞。足以证明武帝对霍去病的喜欢远远超过卫青。

所以如果真灭卫青九族,那么霍去病的后人也在其中。

但是不管怎么说,卫青刚去世,武帝就迫不及待的对付卫家人,还是很过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