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孤独理性却荒诞的一生!

加缪出生于1913年11月,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是“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44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缪的小说总能揭示人在世界中的孤独化和不可避免的死亡、罪恶。但是揭露出荒诞的世界并不意味着就此绝望颓唐,恰恰相反他认为在荒诞中去反抗,坚持善良与正义。 《局外人》便是一部荒诞中予以反抗的小说,只不过主人公默尔索这种不作为的反抗更加的讽刺了那个荒诞的世界。

《局外人》:孤独理性却荒诞的一生!

《局外人》写于二战爆发的时候,当时的加缪仅仅26岁。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加缪写作天赋。在此期间,他已经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开始文学的创作。在1942年的时候,小说《局外人》出版,并且一举成名。

《局外人》:孤独理性却荒诞的一生!

全书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主人公默尔索的母亲去世,直到他杀死那个阿拉伯人为止。这一阶段所叙述的大都是默尔索的内心的意识。小说的开头就这样写道:“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15个字,极其冷淡,也奠定了小说平淡的基调。包括女友问及喜不喜欢自己时,他也回答道:爱不爱都一样。在第二部分中,默尔索被冤入狱,经过一段时间的审讯后,默尔索被判死刑。这无疑是荒诞、无法理解的结果,因为造成这一切的只是因为默尔索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露感情。好在默尔索一直坚守着他内心的那份执着,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刻,还在细微的观察断头台的构造。

《局外人》:孤独理性却荒诞的一生!

纵观《局外人》这本书,很多情景都是平常的生活小事,包括很琐碎的细节。可如果仔细阅读的话,你会发现,在整体内容上,他们是交相呼应的。就如第一部分,作者对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进行了许许多多的叙述,包括喝咖啡,抽烟,交谈,等等。以及参加完葬礼以后的第二天,默尔索和女友一起去电影院看喜剧电影。这些内容看起来是冗长的没有意义的。可是在后半部分也就是默尔索被审问的时候,正是这些细节是法官和检察官判断出了默尔索所得价值观以及精神状态。

你是如何理解默尔索以及这部小说的?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