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这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摘要:何以为局外人?局外人又因何而死?当我们的距离痛苦更近时应该表现悲伤,在适当的年纪结婚生子,完成社会无形的约定。我们生于孤独,却谁也不想孤独,所以我们学会迎合这个社会。当行为与道德同时接受审判,你会批判行为还是道德?这个世界本身荒诞,还是我们一直处于荒诞之中而不自知,默尔索做的是生命的局外人,站在这个社会之外,才会洞悉这个社会的荒诞。

本书开篇的第一句就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我好奇于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能够对于自己至亲的死表现得如此平静。

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这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主人公给人的感觉非常的模糊,模糊到让人抓不住个性,主人公太过无所谓的态度,对什么都是漫不经心,就是这样一个永远可以直面自己内心,永不不违背自己心底,不撒谎不迎合社会的人,才会最终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成为这本书的“局外人”。“我不是这里的人,也不是别处的。世界只是一片陌生的景物,我的精神在此无依无靠。一切与己无关”或许这才是这本书中所描述的默尔索最核心的思想。

默尔索的生活不为世人理解,就像是在现实里的人被禁锢在一个既定的圈子里,遵守着所有我们默许的规矩,无论有什么样子的事情出现,就该有什么样的表现。母亲去世,身为儿子理应哭泣悲伤,妻子去世,身为丈夫理应哭泣,究其所以然不就是一套人们所认为的理想化的程序吗?

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这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当生活被压缩成为一套套模板,当个性被社会规则所禁锢。如果真的选择顺从自己的内心,不顾及其他的人,就会被人当做社会的边缘人,就会被那些走模板的人物所敌视。默尔索在文中则是一个完全的局外人,身处俗世但是思想却与其他人不同,他与社会格格不入,被隔离在社会的边缘。当他防卫过当杀死了阿拉伯人的时候,身处法庭的他与整件事情似乎是无关。在整个案子的审理过程中,仿佛就是双方律师对峙的表演,台下全是看戏的观众。身为主角的默尔索在这件一件对他生死攸关的大事上,却成了唯一的局外人,还有听着听着就走神了。

在双方对峙下,默尔索在母亲下葬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因为母亲的死而哭泣,还抽了一根烟,喝了一杯咖啡,就被当做了杀人的证据,被人们大肆的夸大,默尔索因而成为了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在道德上被判定了死刑。在这个集体愚昧的社会中,个人的清醒无异于把自己推向死亡,任何人都没有用道德杀死一个的群里,但是社会已经把道德枷锁绑在了每一个人的身上。

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这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莫索尔就是一个披着普通人外壳但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荒诞象征,他选择了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他拥有自己的住处,还有交往的女人玛丽。这看上去让他与其他人似乎并无不同,但是默尔索的内心所持有的态度却是不同,他不愿意去规定自己的行为,更愿意去遵循自己的内心,在母亲的葬礼上他抽烟喝咖啡,也不那么悲伤还哭不出来。和女人结不结婚也没有所谓,他太过遵循自己的内心,内心从来都是自由的。但是默尔索身处的这个社会却没有给过他任何的自由。

其实在小说中,默尔索一直都是孤单的,作为一个局外人,在面对这个荒谬世界的时候,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荒谬的,每个人都在框架里演戏。但是在其他人看来,默尔索的行为才是真正的荒谬,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对于这个世界的反抗,可是最后这个世界给他的却是道德上判定的死亡。

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这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一个精神上杀死母亲的人,和一个杀死父亲的人,都是以同样的罪名自绝与人类社会。”当检察官把杀父的案子,与默尔索杀死阿拉伯人的安检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道德层面一探究竟。杀父的如此违背伦理的案子与默尔索的案子并无关系,怎么就扯到了一起,这时候审判的重点就不是案件的本身而是对于道德的审判了。“我知道我在这世上无处容身,但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行为在这起案件中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的,默尔索没有遵循社会约定在母亲的葬礼上不表现悲伤被放大了,直至法庭审判默尔索失去人性,道德成为了审判的重点。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但是他的律师根本就没有给他话语权,默尔索甚至在这件大事的审判上被小贩吸引了注意力,开始走神。这样的法庭无疑是荒谬的,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客观,默尔索无疑是追求公正的,但是他太过自我,无法以入世姿态的去面对这个世界和生活。

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这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书中强调了对于默尔索的审判,在法庭上对于默尔索道德上的审判多于对默尔索行为身审判,那个失去生命的阿拉伯人在这其中反而不是那么的重要的,对于默尔索的道德批判则会成为了社会的谈资。这也验证了另外的一个方面,人群的冷漠,社会群体的无情。一个冷酷无情麻木的人一定是一个杀人犯,就是这个社会的共识。当道德与法律共情时,我们会选择道德还是法律,加缪在这本《局外人》中提出了疑问。

当我们真正站在生命之外的角度看待这场生命的闹剧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默尔索的行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喜剧,我们不得不全情出演以迎合社会。当所有人都沉浸其中,荒诞的行为则不再荒诞。一个人从这场荒诞的闹剧中抽离,表现出了真实的自我,破坏了规则,自然就要受到谴责。默尔索只是站在了我们所看不见的角度,来思考,他看待人生更加的透彻,也更加的真实。生与死,爱与不爱,对于漫长人生来说,取决的是个人的选择。在默尔索的冷漠之中,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演变出来的这么一套体系真的是对的吗?在社会变革下,人类不断为自己谋求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选择的权利吗?我们要迎合社会,还能够自由的选择生活方式的机会。

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这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当社会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像前段时间很热的话题,为什么90后在职场是变得不再恭维领导,晚婚年龄一直向后推移,丁克家庭开始增多,人们都在意识到一个问题,婚姻不是人生中唯一的选择,当然生孩子也不是。社会无法规定我们的思想,我们也无需真正按照约定俗成的人生那样走下去。这算不算是人类文明对于禁锢的一种冲击?我们或许做不到默尔索的那种生命之外的对于社会的反抗,但是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之中,精神世界的能量越发的重要的。

清醒着实是痛苦的,当我们对荒诞习以为常,荒诞不被认为是荒诞。当一个人脱离一个社会,以上帝视角观看这个时代,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荒谬又可笑的点存在于我们的时代之中,但是这个清醒的人做出反抗的举动,则会被习以为常的社会视为敌人。不在“局”里的人,不配参与,会被世界所抛弃,无人敢做这个尝试,所以我们都沉溺于现状。当所有人群起而攻之的时候,就可以解释局外人为何而死了。“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并且谁都知道,活着是不值得的。”默尔索的无所谓也是对这个社会的反抗吧。

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这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既然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我们为何要在一条既定的路上哭诉,人生而孤独,为什么一定要结婚?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清晰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路可以让你继续走下去,在社会禁锢之中的人是幸运的,可以用习惯且标准的姿态去面对任何事物,且可以被人所接受。脱离社会禁锢的那群人,清醒而又痛苦。加缪的《局外人》或许就是他对于社会的批判,在他的这个论述中,可以窥得他对于人生的思考。

局外人因何而死?即是死于清醒,也是死于社会审判。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下没希望都可以抱着对着所有人的宽容。不要去审判他人的道德,给予空间和理解,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默尔索,我们被这个长久发展的文明社会负累太久,本该就拥有选择的权利。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成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