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当所有人都在批判默尔索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好人

我看着他们手拉手一起上学,一起逛街,一起有说有笑,我觉得他们很快乐。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我觉得我一个人,也挺快乐的。

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一个人,就像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非要成群结队才能找到快乐,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

默尔索对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人的态度,旁观者的态度。别人问他,你要和我成为朋友吗?他说:"随便",他的女朋友问他,你要和我结婚吗,他说:"我都可以,只要你喜欢"。仿佛在别人看来,默尔索是局外人,他永远都"无所谓,随便,只要你喜欢"的态度,像个边缘人,永远不合群。

这里所说的默尔索,是加缪《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对任何事情,任何事物,都保持谦卑,无所谓的态度,仿佛所有的事情和他无关,其实心里都有关,却很少人能懂他。

《局外人》作者加缪,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等。

《局外人》:当所有人都在批判默尔索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好人

今天浅析加缪的《局外人》,看作者对默尔索的描述,当所有人都在批判默尔索的时候,我觉得默尔索是个“好人”。

一:《局外人》的悲观

故事的开头写到: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一封养老院的电报,说,"母死。明日葬。深致哀悼。"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默尔索对事情保持旁观者的态度,仿佛母亲死了,好像别人的母亲死了,与他无关。

收到电报后他请了2天假,并坐下午2点的汽车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到达葬礼之后,母亲的尸体已被白大褂护士放进棺材里,并拧紧了螺丝。那位护士对他说:“我可以把螺丝拧下来,让你再看看您母亲的容颜",默尔索回答:"不用了",护士回答:"您不想?",默尔索回答道:"不想",她又问:"为什么?"他说:

"不知道"。默尔索地回答令她们不解,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局外人"犹如披着羊皮的外伤,任凭别人怎么冷眼旁观,他依旧做他自己。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解释,不做作,内心虽为激动,但也草率地说了一句"不知道"来充当内心的想法。

默尔索在母亲的守灵的时候,不但没有掉一滴眼泪,还在旁喝咖啡,去抽烟,这些事情别人看在眼里,但在默尔索看来,只是缓解痛苦烦闷的方法,别人不理解默尔索,判定他的行为为不尊重逝者。

《局外人》之所以为"局外人",描述的正是默尔索这样的人物,对任何事物不合群,不立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别人眼中的局外人,并不被人群所认可。

在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默尔索作为"局外人"更加表现的淋漓尽致,跟朋友去沙滩,约会女友,一起看电影,发生不正当关系。他似乎忘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一如既往地过自己的生活。

默尔索的行为,荒谬表现日后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后跟朋友去海滩游玩,因介入朋友之间的情感纠葛,他开枪杀了第三者。被捕后法官没有把重点放在他杀人事件上,而是依据于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掉眼泪等过人举动被判刑。荒谬的默尔索并没有为之忏悔,他反道说,"人既是要死的,三十岁死或者七十岁死,并没有什么区别,我只是比别人早死20年。"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很难理解默尔索的行为,会判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不觉得自己很悲哀吗?很无情吗?默尔索的种种行为都表现在他的性格之上。

《局外人》:当所有人都在批判默尔索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好人

二:默尔索"无所谓"的态度,展现了他性格的独特之处

不合群的默尔索对事的态度永远保持旁观,永远"无所谓",好像一切事情都与他无关。

当他的邻居问他,愿不愿意做他的朋友时,默尔索回答"我都可以"。当他的女朋友玛丽问他,愿不愿意跟她结婚,默尔索回答"我怎么都行,如果你想的话,我可以这么做",还回答"你想什么时候结就什么时候结"。默尔索的这种荒诞行为,表达和沟通,再深入到他的生活,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他的性格妥妥地成为了"局外人"。

杰克·霍吉就人的思想,以及性格对人的影响做了完美的解释:人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决定了成为过什么样的人。默尔索的种种怪诞行为,决定了他是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人,

独一无二的性格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反思他也不被世人认可,这种行为是对的吗?很多人会很矛盾,想做独一无二,又怕孤立无援,这正人们判定它对与不对的原因,也是人们追求《局外人》的疑问。默尔索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局外人》的封面有一句话格外吸引人,"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很多人被它的封面吸引,这大部分人愿意为封面买单,他们寻求书中"独一无二的个体,又害怕做人的孤立无援态度,怎样在两者之中找到平衡?",所以人们在书中寻求答案。

书中默尔索愿意被孤立无援,被挡在人群之外,让现实中的人为默尔索感到焦虑。

在默尔索判刑审庭过程中,他的女朋友和他的朋友曾为他辩解,也为他辩护,但是没得来结果。默尔索自己认为"我有罪,我该被判刑",他最后的行为让人们惊艳。

说到这里,结合默尔索之前对朋友的回答"我都可以,只要你喜欢,我都愿意",他为朋友讨回公道开的枪,他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默尔索是个善良、淳朴,为正义买单的人。

在书中人们看到默尔索的怪诞行为,并认为他是一个不好的人,但很少人能理解默尔索的内心,人们总批判默尔索为什么不去与人交流,不学会如何沟通。很少人能理解默尔索,他很善良,也很正义,会为现实的自己买单,为结果买单。比起现实生活中,默尔索比绝大部分的人坚强,他有勇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局外人》:当所有人都在批判默尔索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好人

三:被误解的默尔索,其实比任何人都讲义气,内心无比坚强

人的焦点和坏处很容易被放大,然而正义和乐于助人会被淹没,人们只追求自己得到的东西,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奢求和给予,常常会被忽略,这是人性,也是人的共同缺点。

当人们都在关注默尔索有罪之时,很少能看到他的正义,他为人的善良。

他把他的妈妈送进养老院,让妈妈独自忍受监牢一样的待遇,但默尔索却认为,"把妈妈送进养老院,她和他们有共同兴趣,都是那个年代的事,她会快乐许多"。默尔索的对这件事的想法从没向任何人解释,他勇敢遵从内心的想法,不解释,不做作。

当他朋友出事之事,为了帮助朋友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在没有人肯与他的邻居做朋友之时,他的邻居为他愿不愿意做我的朋友,默尔索回答,"我都可以",其实默尔索的内心很温柔,很善良,很理解人,只是人们不理解他,敢于为自己的现实买单。

默尔索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人,恰恰是因为他的内心太强大,太淡定,所以对种种事物保持谦和的态度。

都说"越强大的人内心越淡定"。默尔索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很淡定,很谦和。

写《局外人》的书评的人很多,人们在解释默尔索的种种罪行,并认为默尔索是"差不多先生",也不坚决,不果断,不为行为负责,他的态度差不多就行。人们对他的种种误解都在批判默尔索先生。他的缺点被无限放大,正义被无限缩小。

如果认真去品读《局外人》,即可发现他的正义和勇敢,正是现在缺失的特点,为了为自己的结果买单,他宁愿死也不想改变他犯过的错,他承认他犯下的错。

默尔索的代价虽然为之大,但是他的内心和敢于承认错误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