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著名的现代诗人北岛有一句诗叫做《无题》,内容是这样的: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

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

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篾,如同相逢在镜子中;

对于自己, 我永远是个陌生人;

我畏惧黑暗,却用身体挡住了,那唯一的灯;

我的影子是我的情人,心是仇敌。

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之前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不是很懂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如同第一次看《局外人》这本书一样,感觉不知所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书竟然是畅销书。时隔几年之后,再来读这本书,终于读懂了其中的意义,也读懂了北岛的这首诗。

01

在书的开头第一句,是充满歧义的一句话:“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楚。”这句话的精彩完全不亚于《无声告白》中的第一句:“莉迪亚已经死了,可是他们还不知道。”

这两句话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巧妙的勾起来人们的好奇心。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妈妈是我们在这个世上最亲密的人,没有之一。为什么主人公却连他妈妈是哪天死的都不清楚,他和他的妈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的妈妈又是为什么死的,到底是今天还是昨天死的。这些问题吸引着我们,读下去,来揭开谜底。

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主人公默尔索的母亲住在养老院里,因为他的经济能力有限,无法照顾自己的目前,就把她送到了养老院。因为去养老院路途需要辗转好久,再加上他跟母亲的感情并不深,便很少去养老院看望她,直到养老院通知他明天他的母亲出殡。

只告诉了他明天出殡,并没有告诉他到底是哪天去世的,所以就出现了小说开头的那句话。他母亲的葬礼流程都被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安排妥当了,他去了之后感觉自己像一个旁观者,完全无法参与进去,仿佛死去的人不是他的母亲。

我们常常用“如丧考妣”来形容一个人的悲痛之前,考妣就是父母,在人们的主观意念中,父母死了,那是天下最悲伤的事情了,我们一定要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然后才能体现我们的悲痛之情。

如果一个人的母亲死了,当别人问他要不要看最后一眼时,他绝情的说“不了”,在守灵的夜晚,就连其他不相关的人都默默流泪,他自己却在母亲的灵前抽烟。怎么看,这个人似乎都是对自己的母亲没有感情,是一个无情的人。

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默尔索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吗?也许是也许并不是,只是面对母亲的突然离去,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养老院对于后事的安葬事宜,有自己的流程,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安排的妥妥贴贴,他作为当事人,反而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不知所措。

02

处理完母亲的葬礼,默尔索在回城的路上遇到了女友玛丽,两个人一起喝酒,然后回家共度了一晚上。看似是一见钟情的套路,但是当玛丽问他爱不爱自己的时候,他的回答却是“不爱”。

玛丽有点生气,说他连骗自己都不愿意,但是默尔索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说法,他觉得编一套谎话并没有意义,他确实是不爱。

后来,当女友问他愿不愿意和自己结婚的时候,他回答说:“我结不结婚都行,如果你想结就结。”“那你为什么要娶我?”玛丽反问他。默尔索解释说“这无关紧要,如果你希望结婚,那我们就结;再说,是你要跟我结婚的,我不过说了一声同意。”

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当事人不是自己,似乎在和别人谈论一个毫不相关的人的生活。仿佛要结婚的那个不是自己,谈恋爱的那个也不是自己。

其实不光在在爱情方面,默尔索是这种旁观者的态度,其实其他的事情,他也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从来不会主动。跟他一起住了好几年的邻居雷蒙问他是不是愿意和自己做朋友,他的回答是做不做都可以,很无所谓的感觉。

就连工作也是如此,他的上司问他是否愿意去东京工作,在那里会有一份环境更好,待遇更高的工作给他,相当于让他升职加薪,而他的回答却是,无所谓,他感觉升职加薪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他说: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而我在这里的生活并不使我厌烦。

默尔索就是这样一个无欲无求的普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过着不痛不痒的日子,不愿意改变,也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认识新的人。面对生活的变故,比如母亲的离世,他也能够平静的接受,继续遵从自己的内心诚实的活着。

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他就像一只没有情绪的木偶一般,亲人的离开不会让他感到悲伤,女朋友的求婚也不会让他感到快乐,升职加薪在他看来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他把自己生命的掌控权拱手让给了那些局外人,别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他就愿意,别人愿意和他结婚他也同意,而他自己就像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任凭别人摆布。

03

默尔索的邻居莱蒙是一个混混,默尔索在他的主动示好下两个人成了所谓的朋友。为什么说是所谓上呢?因为默尔索并不在乎是不是会多一个朋友,有人想和他做朋友,他就同意,没有他就自己生活,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后来在莱蒙的邀请下,默尔索和他一起去沙滩度假,遇到了抢走莱蒙情妇的阿拉伯人,双方发生了斗殴,当默尔索再次独自去沙滩后,再次遇到了那个阿拉伯人。在刺眼的阳光下,他看见对方手中有刀,于是率先杀死了对方,并在尸体上又补了4枪。

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入狱后的默尔索,因为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男子出去25年,发财后带着妻儿回到家乡。为了给家人惊喜,他独自住进了母亲和妹妹开的旅店。他的家人没有认出他,于是他为了开了玩笑,就特意租了个房间,亮出自己的钱财。

结果夜里,他母亲和妹妹为了谋财,用大锤砸死了他,把尸体扔到了河里。第二天早晨,他妻子来之后告诉了他家人他的信息,他的母亲和妹妹因为悔恨,一个上吊自尽,一个投井而死。默尔索觉得这个人是咎由自取,他说: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默尔索在狱中,他的辩护律师来看他,想让他对他在母亲葬礼上毫不悲伤的表现作出符合常理人情的解释,希望通过这样可以减轻他的刑罚。律师告诉他,让他说在母亲葬礼上是因为过分悲伤,所以才流不出眼泪,但是他却很不配合,说那是假话,他不愿意说。

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他的行为激怒了律师,律师招来督信上帝的预审法官来劝他,试图让他悔过,但是也未能如愿。预审法官说,如果默尔索不信上帝,他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意义。默尔索却觉得,法官的生活失去意义,是他自己的事,和自己没关系。

他的行为再一次激怒了预审法官,在审判席上,所有的人都指责他麻不不仁,没有人性,连自己母亲的死都不悲伤。说他是有预谋的杀人,并不是自我防卫,也不是阳光太刺眼,他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

身处在这样的审判席上,作为被告,他却没有为自己即将被砍头而感到任何的悲伤或者愤怒,也不愿意为自己辩解。当他的律师费尽口舌想要减轻他的罪责的时候,他想的却是检察官的口才比他的律师好,比他的律师聪明。

他本可以为自己争辩的,但是他考虑了一下却放弃了,觉得没必要。不和自己讨厌的人多说废话,是他自己的准则,即便是关乎他的生死,他也不愿意破例。当他被送上断头台时,他依然是平静的,没有愤怒,没有悲伤,没有不舍,脑海里想的竟然是断头台的构造不合理。

如果你觉得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默尔索的人生就这样走向了尽头,走向了虚无。他最终接受了这个世界本就虚无的本质,他也不再挣扎,不再让别人来掌控自己的人生,他真正的获得了自由。

在死的时候,他说道:“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有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依然是幸福的。”

加缪在《局外人》的序言中,对默尔索做出一连串的赞词:“他不耍花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里的局外人”, “他拒绝说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他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于是社会就感到受到了威胁”, “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 “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加缪对这个人物可以说是非常喜欢这个人物,也许在这个人身上,有他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我们很多人都可以在默尔索的身上看到自己的额影子。我们看似自由,实际上却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把自己的生命掌控权交到了他人手上,而自己却成了自己生命的局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