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的甜蜜事业

红糖是义乌著名的三大土特产之一,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又名“义乌青”。质地松软、入口即化,几乎每个义乌人都有一份关于红糖的甜蜜回忆。

义乌的甜蜜事业

义乌人用糖蔗榨制红糖已有上百年历史。自清朝乾隆年间,义乌人便将红糖加工成糖饼、姜糖等,摇着拨浪鼓开始了走南闯北的“鸡毛换糖”生活。那记忆中的味道,一直没变。

义乌的甜蜜事业

又到了红糖飘香的季节,一走进义乌义亭镇白塔塘村,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甜蜜的味道,浓郁、醇厚,给人满满的幸福感。放眼望去,田埂间是无边的糖蔗,连绵起一片绿色的海洋。村民们在糖蔗田里热火朝天,有的灵活地挥动小锄头斩断糖蔗,有的手握蔗刀三转五转帮糖蔗“脱掉外衣”,有的从腰间扯出麻绳利索地把糖蔗捆绑起来运到作坊……记忆中,老牛拉着车榨蔗汁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村民王义民的心里。

义乌的甜蜜事业

如今的王义民,可是村里的风云人物。他从家庭红糖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360多亩糖蔗地的大户,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新伙伴”!说起这个“新伙伴”,故事还得从2015年说起。

义乌的甜蜜事业

义乌的甜蜜事业

一面柴火熏黑的砖墙

2015年,刚大学毕业的王义民回到了家乡白塔塘村,从父亲手中接下了红糖作坊。生在红糖之乡的他,从小就对这一块红糖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立志要在家乡闯下一番事业。

每到立冬前夕,是白塔塘村村民最忙碌的时候。家家户户收糖蔗、熬糖。一堆柴火,半壁砖墙,几把铁瓢大锅,木质糖槽,绞出的蔗汁被送到熬糖锅,九口大锅相连,每一口锅就是熬糖的一道工序。沿袭了近400年的技艺,就这样薪火相传,一辈又一辈。浓厚的糖浆流淌着村民的心血汗水,被熏黑的一口炉灶承载着四季的期望……

义乌的甜蜜事业

“咳咳……”王义民的父亲又有些咳嗽了,连日来,他咳嗽的次数越来越频繁,黝黑的双手布满了老茧……

“爸,你别忙了,快去休息吧,我来!”王义民接过铲子,添些柴火进炉灶,燃起熊熊火焰。柴火的乌烟熏黑了四围的砖墙,也让常年烧柴熬糖的父亲落下了咳嗽的病。

“怎么样能改变这个现状呢?”王义民陷入了沉思……

义乌的甜蜜事业

一次更新能源的尝试

2016年深秋,勤劳踏实的王义民把红糖作坊发展壮大,招了4个技术人员,变成了小规模的红糖厂。规模的壮大带来收益增长的同时,也让王义民的忧虑越来越重。

义乌的甜蜜事业

王义民

柴火成本高,烧柴污染又大,这个可不是长久的能源,有什么可以替代呢?煤气?似乎也有点行不通……

你好,我们是供电公司的志愿者,请问你们红糖厂的电路需要检修嘛?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帮你们免费看看。

义乌的甜蜜事业

供电公司志愿者

义乌的甜蜜事业

义乌的甜蜜事业

王义民

你们好,我有个疑惑想咨询,我们红糖厂一直烧柴来熬糖,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新能源?

有啊!现在很多企业都用电能来替代传统燃料,你们熬糖也可以试试用电锅炉。

义乌的甜蜜事业

供电公司志愿者

义乌的甜蜜事业

王义民

电锅炉?也就是不需要再用柴火进行燃烧加热了?

是的,我们经常为一些传统生产企业上门宣传电锅炉、热泵等节能环保的替代技术,同时为企业提供清洁生产、节能评估、电平衡测试等综合能源服务。用电能替代柴火,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也能降低企业燃料的成本。

义乌的甜蜜事业

供电公司志愿者

接下来的一个月,王义民奔波在供电公司和红糖厂之间,去了解新能源作为燃料的炉灶,回来忙碌红糖厂的改造和修整。忙活了一个月后,王义民的红糖厂完全变了模样,原先烧柴火的熬糖炉也“消失”不见了,代替的是几个模样奇怪的“新家伙”,村民们都好奇地围在旁边想看看这几个“新家伙”是如何制作红糖的。

义乌的甜蜜事业

这几个“新家伙”是新式榨汁机和电锅炉,采用电能作为能源。改造后的红糖厂有4个红糖生产炉、4台电锅炉,而只需要王义民一个人就可以操作。“这种电锅炉不同于我们之前用柴火燃烧加热,它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火候大小,更大程度地减少空气污染。”

村民们听了都觉得很新奇,跃跃欲试,想跟着王义民一起用新能源代替柴火对红糖作坊进行改造,但一打听这些新设备的价格后,都默默打消了念头……

义乌的甜蜜事业

一个村落的蜕变

虽然新能源设备相比之前用柴火煤炭更加环保,但这些设备的价格很高,前期投入和成本过高会不会使收益减少?王义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他认真算过一笔账——

义乌的甜蜜事业

到了年底,王义民的红糖作坊收益明显比往年高,更重要的是,没有柴火的熏染,新砌的墙壁仍旧锃亮发光,王义民父亲的咳嗽也好了很多。

有了眼前的改变,村民们也纷纷加入了购买使用新设备的队伍,几乎每家红糖作坊都经过了改造,当地供电员工来到村里,一家一户进行配套整改,没过两年时间,村里已经焕然一新。

大部分房屋屋顶装上了光伏发电板,田埂旁曾经错落繁杂的电线杆如今井然有序,新能源路灯在夜晚灯火阑珊,大街小巷常能看到新能源汽车的身影……白塔塘村的红糖作坊除了红糖加工区,还有休闲区、红糖文化介绍馆等,优美整洁的环境让人感觉来到了一个旅游服务区。

义乌的甜蜜事业

白塔塘村从以往单纯的红糖加工作坊集合村向红糖旅游景区发展,运用新能源作为燃料,村里再也没有以往的污染,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糖蔗田也更青翠高耸,村民们的脸上都挂满了收获的喜悦。每到节假日,村里迎来一批批来参观红糖厂的游客,感受红糖文化,亲身体验红糖麻花的制作。去年一整年,王义民的红糖厂接待了6到7万的游客,将义乌的红糖文化推向了更大的天地。

义乌的甜蜜事业

一块简单的红糖,对于白塔塘村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只是味蕾感受和营养补给,更代表着家,代表着根,代表着他们“甜蜜事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