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費環境下,消費金融信託發展幾何?

在居民收入快速穩定增長和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多家信託公司紛紛發力消費金融信託業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年末,已有18家信託公司明確開展了消費金融信託業務。

大消費環境下,消費金融信託發展幾何?

消費金融屬於產業鏈金融,從資金供給、消費金融服務供給到消費產品供給,涉及多種市場參與機構。從機構上分,目前市場上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大致分為四類:一是商業銀行;二是銀監會批准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擁有消費金融合法牌照;三是互聯網消費金融,包括電商平臺、互聯網分期平臺和現金貸平臺等;四是其他機構,包括部分小貸公司和信託公司。

2016年年底,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短期消費貸款餘額達到4.9萬億元,若加上非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平臺貸款,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不含房貸)接近6萬億元。

央行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短期消費貸款餘額達到6.8萬億元,加上非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平臺貸款,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在8萬億~9萬億元之間。

根據艾瑞諮詢2016年的預測,如果2017~2020年GDP增速水平能夠保持官方預期6.5%,消費市場在未來4年持續擴張,以10%的複合增長率計算,在2020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72萬億元,消費金融市場規模預計可超過12萬億元。

從以上2016年及2017年的數據可大致看出,在整個消費金融領域,商業銀行憑藉資金優勢直接發放短期消費貸款,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儘管信託行業2007年就進入這一市場,但消費金融信託總資產規模只有1000億元左右。

消費金融信託發展規模1000億元

消費金融信託業務始於外貿信託2007年開展的小微金融服務。近年來,在我國居民收入快速穩定增長和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多家信託公司紛紛發力消費金融信託業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年末,已有18家信託公司明確開展了消費金融信託業務。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7年年末,消費金融信託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的信託公司有6家,分別是外貿信託、雲南信託、渤海信託、中融信託、中航信託和中泰信託;5家信託公司的消費金融信託資產規模為幾十億元不等;另外7家信託公司的資產規模不到10億元。總體而言,目前信託公司在消費金融領域的信託規模僅1000億元左右,相較於整個消費金融約9萬億元的市場規模,信託行業在該領域的佈局滲透率偏低,業務增長空間大,信託公司積極佈局消費金融領域大有可為。

在消費金融產業鏈中,信託公司作為後來者可以擔任資金供給方、消費金融服務方的角色。從目前來看,信託公司主要通過發行消費金融信託產品以“助貸”模式、“流貸”模式和ABS模式和其他機構在業務層面展開消費金融業務合作。

“助貸”模式下,信託公司直接與消費者簽訂個人消費信託貸款合同,消費金融服務機構作為貸款中介服務機構,一方面提供B端商戶和C端客戶推薦及資質審核服務,另一方面協助信託公司提供貸前、貸中與貸後全流程服務。

“流貸”模式下,信託公司僅作為消費金融提供方的資金供給方,通過信託貸款方式,向消費金融服務機構提供融資,從而實現對消費金融業務的切入。

ABS模式下,商業銀行或消費金融公司作為發起機構,其合法持有的消費金融資產作為信託財產,委託信託公司設立特殊目的信託,由受託機構發行資產支持證券。這種方式可以盤活資產存量,擴大消費信貸規模,提升消費信貸供給能力。

系列政策發佈後,過往由無資質平臺通過提供獲客、風控、貸後等服務並將借款用戶推薦到資金方獲取貸款的部分傳統業務模式不再符合監管要求,針對個人信貸資產的通道業務也被叫停,按照相關政策要求,信託公司需要組建主動管理團隊參與消費金融業務。

消費金融信託業務具備牌照優勢

系列監管之下,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參與無資質放貸業務,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或者共同出資發放貸款。目前能以金融借貸關係參與個貸業務的機構為銀行、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及汽車金融公司。與市場上魚龍混雜的P2P及互聯網金融公司相比,信託公司牌照優勢明顯。

截至2018年9月20日,獲批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達到25家,除銀保監會列明的22家外,還有3家尚未完成工商註冊。在這2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銀行系”佔比多達九成,信託公司則鮮少參與消費金融公司的發起設立。

渤海信託最先從機構層面介入消費金融領域。2015年中郵消費金融成立之際,渤海信託曾出資1.1億元成為中郵消費金融持股11%的第三大股東。不過,2017年年底中郵消費金融註冊資本獲批增至30億元,渤海信託並未參與該次增資,其持股比例也壓縮至3.666%。

中信信託參與發起設立的中信消費金融公司,成為首家“信託系”消費金融公司。2018年8月17日,首家由信託公司主導的中信消費金融公司獲中國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公開信息顯示,中信消費金融註冊資本為3億元,從股權結構來看,中信集團、中信信託、金蝶國際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5.1%、34.9%、30%,目前該消費金融公司人員團隊正在組建中,尚處於初步啟動階段。

外貿信託將自身定位為“共享、綠色的小微金融生態圈構建者”,早在2008年,外貿信託就與捷信中國合作開展消費信託貸款業務,在該領域深耕時間已有十年之久。目前,外貿信託已專門成立小微金融事業總部,下設二級職能部門若干,通過專業化分工和較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大力發展消費金融信託業務。未來外貿信託計劃自建貸款核心風險控制體系,打造貸款全流程主動管理體系。

雲南信託將消費金融作為轉型重點,通過其自主研發的“普惠星辰”系統打造消費金融業務的閉環,在支持自身消費金融信託業務開展的同時,力爭將該系統向其他信託公司推廣應用。

中融信託、中航信託將消費金融業務定位為公司戰略性、基礎性業務,專設消費金融部,未來規劃是提升自身在消費金融領域的風控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

消費金融信託業務面臨的三大挑戰

一是為規避潛在風險,應謹慎選擇合作機構。近幾年來,消費金融行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在資產端,市場日趨成熟,消費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加劇;在資金端,受到去槓桿、限通道的監管影響。這都要求信託公司在展業過程中應謹慎選擇業務合作對象,堅決規避不合規風險。

二是新業務模式下,需相應調整風控理念。傳統信託融資風控思路,多為針對單體大額非標項目,缺少針對小額分散的個人消費信貸的風控經驗。在消費金融信託業務模式下,信託公司面臨著從傳統融資向新型消費信貸風控理念的轉變,這需要信託公司加強頂層設計決策、風控部門人力資源配置,以及風控理念的貫徹落實。

三是業務小而分散,需要打造專門的業務管理系統。消費金融面對的是社會各階層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需求,消費金融業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消費信貸的審核、放款和催收。為此,信託公司需要配備專門的消費金融業務系統,在前期信用審核階段,與徵信公司對接,並通過積累信用數據逐步建立自身的自動化風控模型;在放款階段,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對接,實現指令發送和自動化放款;項目存續階段,通過系統自動化監控和分析,有效識別客戶違約信息;資金清收階段,實現回款的自動化清算和劃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