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打造北斗產業集聚核心技術 聚焦車載導航領域


仲愷打造北斗產業集聚核心技術 聚焦車載導航領域

圖為惠州市第五屆雲博會上展示的北斗技術應用。

你一定用過GPS,你應該還聽說過伽利略和格洛納斯,它們是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導航系統。但你不必羨慕,因為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北斗。

近期,我國成功發射多顆北斗導航衛星,大大推進了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進程。預計到2020年,該系統的服務範圍將覆蓋全球。按相關的規劃,到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4000億元。

作為國內最大的車載導航終端生產基地,惠州正在大力推動北斗產業的發展。仲愷高新區則集聚了一大批北斗相關企業、項目、研發機構和高端人才,去年該區北斗相關產業的產值約為103.4億元。

接下來,它會通過怎樣的路徑發展這個產業?

仲愷打造北斗產業集聚核心技術 聚焦車載導航領域

圖為位於仲愷的北斗產業研究院。

產業優勢:車載導航終端產量居全國首位

近日,記者來到惠州市組合科技有限公司,在展廳可以看到,一些精準導航定位模塊已經研發出來。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模塊可以支持包括北斗在內的多種導航模式,用於車輛、船隻、飛行器等運動設備,以及物聯網和追蹤器等定位設備,實現秒級快速定位。

在仲愷高新區,像組合科技這樣與北斗相關的企業還有很多。仲愷區科創局常務副局長鄭志輝介紹,從產業基礎來看,仲愷的北斗產業目前集中在車載導航領域。其中,又以德賽和華陽兩大企業為龍頭,它們已發展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型車載導航裝備製造企業,並有望成為引領國內車載導航產業創新突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同時,仲愷還集聚了億緯新能源汽車、索菱電子、偉樂科技、峰華經緯、北斗宇航科技、博實結、組合科技等與之相關的創新型企業。“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北斗產業鏈,覆蓋了做芯片到產業應用、檢測封裝等環節。”據統計,仲愷北斗相關產業去年實現產值約103.4億元,專門從事北斗產業研發團隊的人數超過1000人。

目前,惠州市的車載信息服務和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形成了汽車音響、智能導航、電控系統等較為完善的汽車電子產業集群。2017年,惠州車載導航產量近1000萬臺(套),產值超過200億元,約佔我國高端車載導航終端總產量的60%,位居全國首位。

北斗作為一種導航定位系統,最終要通過相應的終端設備來實現它的功能。因此,惠州在車載導航和手機等終端產品方面的產業優勢,成為它推動北斗應用產業發展的基礎。

仲愷打造北斗產業集聚核心技術 聚焦車載導航領域

圖為德賽西威北斗車載導航研發中心的工程師們正在調試樣品。

技術平臺:引進多個北斗研究機構

作為惠州北斗產業主要板塊所在地,仲愷在2016年已將北斗產業納入新“4+1”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作為該區今後的一個主導產業來打造。

鄭志輝認為,雖然仲愷發展北斗應用產業有紮實的車載導航和手機產業作為基礎,但它在中高端的技術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比如芯片研發和相關的應用技術。

為此,仲愷近幾年先後引進建設了一批研發機構和檢測平臺,為北斗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早在2016年9月,該區與相關企業和高校共建北斗產業技術研究院。它結合惠州市北斗產業基礎和發展規劃,開展北斗應用相關技術研發、學術交流和成果轉化等工作,將打造成具有區域北斗產業特色的成果孵化平臺、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北斗試驗認證基地。

今年5月,北斗(惠州)開放實驗室通過建設評估,這是廣東首個北斗開放實驗室。該實驗室建成後,將為區域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提供儀器、數據、專家及研究資源開放共享服務。並通過與北斗開放實驗室在其他區域的分實驗室和成員單位的資源對接合作研究,促進相關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它還將打造國內北斗安全試驗認證基地,促進北斗相關標準規範研究。

此外,仲愷正在建設一棟北斗產業大廈,為該產業提供公共技術檢測服務平臺、北斗孵化和加速平臺、北斗大數據服務平臺等綜合配套服務,藉此打造更完善的北斗產業鏈。

仲愷打造北斗產業集聚核心技術 聚焦車載導航領域

圖為位於仲愷的組合科技展示的應用北斗技術的產品。

項目進展:廣東·中電北斗芯創谷正在選址

在研發平臺加速集聚的同時,仲愷針對北斗產業引進了一批高端的產業項目,僅在今年10月舉行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軍民融合專業賽(惠州賽區)上,就引進了廣東·中電北斗芯創谷項目、合眾思壯南方總部基地項目。

鄭志輝介紹,廣東·中電北斗芯創谷項目正在選址推進中。它以芯片設計、導航與位置服務、系統集成等北斗導航全鏈條為核心產業,並延伸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製造兩大重點應用領域,配套發展創業孵化、研發設計、產業金融、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合眾思壯南方總部基地項目主要建設合眾思壯南方總部基地,以及北斗高精度終端產業化、北斗時間頻率、時空信息平臺等多個項目。

此前,仲愷還引進了展訊通信、佰維存儲等芯片項目,解決仲愷電子信息產業“缺芯”的難題。鄭志輝介紹,這些項目也可以為北斗產業提供芯片方面的支撐,從而彌補該區在北斗產業鏈中高端環節的不足。

他認為,發展北斗產業不僅是國家戰略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仲愷搶抓經濟發展、強攻產業弱項和提升競爭實力的重大機遇。因此,該區接下來將以更大的力氣著重打造這一產業。

仲愷打造北斗產業集聚核心技術 聚焦車載導航領域

圖為位於仲愷的北斗開放實驗室。

專家建議:彌補上游產業鏈關鍵領域

為推動惠州市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在惠州市知識產權局的推動下,廣州奧凱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對該產業及專利情況進行了研究調查,並於近期向企業和有關機構發佈研究成果。

從廣東省來看,車載衛星導航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前五名的城市為深圳、東莞、佛山、惠州和廣州。其中,深圳以1986件的專利申請量遙遙領先,其他四個城市申請量在350件左右。在惠州的325件申請專利中,華陽通用和德賽西威兩家的申請量佔了總量的55.7%,處於明顯的龍頭位置。

該研究認為,惠州市車載衛星導航領域的企業主要是車載衛星導航終端的製造企業,處於車載衛星導航產業鏈中游,這方面優勢比較明顯。另一方面,惠州缺乏車載衛星導航產業上游的芯片、軟件和零部件等產業,雖然已經建設了一些新型研發機構,引進了一些涉及芯片、模塊、終端等領域的企業,但仍然需要通過招商引資或人才引進進一步補全產業鏈。

廣州奧凱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同時也認為,在芯片等關鍵領域,依靠國外的技術轉移難度較大,仍應立足自身爭取突破。因此,建議惠州通過自主創新、引進培育、協同創新等方式,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同時,建議有關部門設立車載衛星導航領域關鍵技術的科技專項,爭取在較短時間內集聚資源實現突破。

院士獻策:將北斗與移動通信業結合

近幾年來,隨著惠州北斗產業的發展,以及兩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軍民融合專業賽區的舉辦,一批兩院院士和相關專家學者先後來到惠州,為北斗產業的發展支招。

去年11月,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在惠州為軍民融合專業賽頒獎時說,在信息智能化到來的時代,信息與北斗為代表的空間技術結合,將推動多個專業走向新的創新發展,併產生極大的經濟效果,他鼓勵惠州大力發展北斗應用產業。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譚述森在出席第五屆惠州雲博會期間向南方日報記者介紹,北斗在國家重點行業領域的使用範圍日益擴大,北斗手機和北斗手錶等大眾消費應用產業初步形成。在北斗產業鏈中,手機導航將成為北斗應用最大的市場。因此,應該儘快形成“北斗移動產業鏈路”,將北斗導航與移動通信行業融合起來發展,這是北斗應用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惠州在手機和車載產業基礎良好,發展北斗相關產業將有很大的機會。

國家航天科工集團研究員王錦則認為,惠州可以從6個方面著手發展基於北斗的應用產業,包括擴展戶外應急搜救業務、大氣監測系統、社區矯正應用、智慧旅遊應用、車聯網應用、天基物聯網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