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党争到什么程度?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想办法整死你

古往今来,凡有人处,必有是非。在朝堂之上,也免不了是非磕绊,有人,有是非,就有党政,那弹劾一事更是在所难免。发展到明朝,党争越厉害,弹劾水平就越高超,死人活人都免不了身陷弹劾,我们可以从对申时行的弹劾中一窥此间之奥秘。

申时行就任首辅一职后,一向谨小慎微从不冒进,但站在这个风口浪尖,就免不了成为政治斗争的活靶子。对申时行持反对态度的多以年轻京官为主,这是为何呢?这要从他的前任张居正说起,张居正死后,一大批人借弹劾张居正而迅速升职加薪,这俨然成了年轻官员迅速升迁的大好途径,想前程似锦,就要借那些风口浪尖上的人铺路,成功了,名利双收,失败了,也有声名鹊起。总归是得利更多,他们就将目光投向了申时行。

明代党争到什么程度?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想办法整死你

由于皇帝的态度尚不明朗,这些人暂时不敢过于明目张胆,但已经开始了攻击。他们首先诘难的是张居正的四子中,三子中进士,两子入翰林,如此成绩斐然,是否有当时做主考官的申时行的一份功劳?眼看这样的攻击并未影响申时行,他们进一步出招,提议从此后,大学士之子不得参与会试,这一提议看似针对张居正之子一事,实则针对的还是申时行,因为此时申时行的长子还未参与会试,此举是为了挡他的路。

眼看这一计药下的还太轻,言官又开始弹劾尚书杨巍,弹劾原因是他逢迎内阁,此举亦是意在沛公,因为此时的内阁首辅就是申时行,逢迎内阁的言外之意就是首辅专权。除此之外,徐学谟也被弹劾,徐学谟是何人?申时行的亲家,弹劾的原因是他在为皇陵选址时,选的不是吉穴,这次弹劾就使得徐学谟下台。

明代党争到什么程度?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想办法整死你

这些弹劾虽然使申时行受到些许影响,但未让他伤筋动骨,更狠辣的一招还在后面。这就要谈到高启愚案,高启愚被检举他曾经出过的试题有恭维张居正有大禹治水之功,向张劝进。高启愚的行为正好触及皇帝逆鳞,惹皇上大怒,但问题是,高启愚是申时行所推选的,申时行必要站出来为其进言,这样就正中弹劾者下怀,他被参后暂时离职在家,之后由二辅暂代其职位,但是二辅又为其说话,也被弹劾。就这样,牵扯越来越大,皇帝终于意识到弹劾者的矛头指向的是申时行,申时行才能免于成为朝堂斗争下的牺牲者。

明代党争到什么程度?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想办法整死你

从小事件或是小人物入手,抓住一点不放,引起朝堂注意,之后广泛弹劾与此人或此事相关的人事,滚雪球般将小事积累成大事,细枝末节的小事一下子上升到道德层面,事件还未成熟,不轻易动手,眼看事件发酵得差不多了,再由大人物出马,使小风雪骤成大风暴,席卷朝堂。而且弹劾不管生老病死,只要你在政治中心,你就有可能被弹劾,比如张居正生前夺了高拱的位子,高拱临死也要写下《病榻遗言》,再把张居正狠狠弹劾一顿,日后这遗言果然成为把张居正拉下神坛的一件利器。

明朝弹劾中这种“去皮见骨”的方法就算是混迹朝堂已久的老臣也未必招架得住,可谓是党争中狠辣至极的一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