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党争,党争,汉人的江山灭亡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党争

朱明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这里当然要把袁世凯的89天短命王朝去除,自1351年开国,1368年朱元璋称帝再到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公认的大明王朝三百年也就走到了尽头,但是在汉族这两千年的血性和儒家君臣文化的熏陶下明朝虽王都被克,君王死亡,但是仍没有走向完尽,一并老臣推着新的皇帝在南京收拾旧山河重整大明,意图像三百年前的老祖宗一样再复江山。然而每一个灭亡的王朝都有其长期没有发现或者一直不能解决的大患。而这个大患,也让最后一茬汉人朝廷没了种。

党争,党争,党争,汉人的江山灭亡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党争

崇祯自尽

明朝皇帝昏庸是一方面,这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不单是明王朝有这个问题。而大患是明王朝沿上一个汉人王朝学了些不该学的恶习,就是党争。

唐,宋,明三个王朝深受其害,官僚士大夫团体在排挤了武人集团,垄断了朝堂权力之后,自然就会分化成不同的派系,为了个人的权力野心抱团撕逼,不管打出来的大旗最开始是何等的冠冕堂皇,最后一定会变成赤裸裸的追逐权力的龌蹉撕咬,这是这个群体的劣根性,也是他们的历史局限性。

党争,党争,党争,汉人的江山灭亡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党争

王安石新政


唐宋明三朝党争毁国力

从开科举以来,唐朝有牛李党争,宋朝有新旧党争,明朝有阉党与东林的党争。从时间的长度上来看,恐怕宋朝的新旧党争的时间最长,从王安石变法以来,直到南宋灭亡,宋王朝的党争都可以当作党争的留下的后患。唐朝的牛李党互相争斗40年或者更长,架空了当时当政皇帝,让其成为政治集团的傀儡,为其谋福利,贪污受贿,苛刻赋税何止于此,而阉党与东林的党争更加激烈完全为了反对而反对,并不从实际出发。

从党争的开始的原因来看,新旧党争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起码是因为政治意见不合,王安石所在的一派新法派好歹做了一套新法,让这两个党互相辩驳以求进步。而且新旧两党的领导人都是有才华有能力的政治大腕,因此这段时间虽说朝廷血雨腥风,但是本质都是为国家好,可惜的是,后来的领导人既没有前辈的能力也没有德行,导致了党争误国的局面。

而唐朝的牛李党争最开始就是当官的人之间的个人恩怨,于是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们,纯粹就是狭隘的私怨,这帮官僚士大夫之间抱团撕逼,然后强行你赞成我就反对,导致朝政做出了许多错误的政令发下去,使经济,法律,从内部开始崩坏。可以说安禄山反叛使唐朝走下坡路,那么党争就真正的使其灭亡。

党争,党争,党争,汉人的江山灭亡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党争

唐朝甘露之变

至于明朝的阉党和东林党之间还要更复杂一些,万历皇帝不喜朝政,甚至造成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局面,一国之主是皇帝,今儿个皇帝不管事了,那国家不就乱套了么,那么前朝的大臣怎么联系上后宫的万历帝呢,只有太监!这时太监就扮演了个重要的角色,问题就来了。万历帝不管,外臣又不知道,这时的政令到底是皇帝的意思,还是太监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这些太监合围起来就成了阉党。阉党在万历年间还能被控制,万历皇帝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一到天启这,阉党的权利就无法控制了,魏忠贤就像如鱼得到了水,为害朝政。直到崇祯才把他收拾了,阉党的头目没有了,与之对抗的东林党就揭棺而起,虽说在朝廷表面不显示自己是东林党人,但是私底下串通一气,崇祯又爱惜羽毛,表面上朝争争吵吵,背地里可以说后面的政令都是东林党人说的算了

党争,党争,党争,汉人的江山灭亡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党争

魏忠贤

由于阉党中只能吸收朝廷中士大夫集团的边缘人物和,那么一定意味着相比东林,阉党成员个人品行和政治能力相比东林才子肯定是不如的。不过明末士大夫作为一个整体的操守在明清板荡之际已经被扒的底裤都不剩了,但是坦白说,东林党及其余脉里中还是颇出了几个壮烈殉国的烈士。


南明假太子案毁江山

为什么说党争毁了汉人最后一个王朝呢,这得从一个案子说起:

1644年十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结伴而行。晚上就寝时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惊问其身分,少年自称是皇太子。抵南京后,高梦箕难辨真假,急忙送往苏州、杭州一带隐蔽。可是,这少年经常招摇于众,露出贵倨的样子,引起人们的注意,背后窃窃私议。高梦箕不得已密奏朝廷,弘光帝派遣内官持御札宣召。

1645三月初一日,这个少年从浙江金华到了南京,被交付锦衣卫冯可宗处看管。第二天,弘光帝面谕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随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审视。大学士王铎曾经担任东宫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样,一眼就看出是奸人王之明假冒。

王铎会同群臣审视后的奏疏是相当可信的。我们不应忽视,弘光立国之时许多官员曾经在崇祯朝廷上任职,见过太子朱慈烺的并不止他一个。如曾经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皆言太子眉长于目",他们看了伪太子之后都不认识;弘光帝"又命旧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往认。之明见执中,亦不识也。于是群疑稍解"。

党争,党争,党争,汉人的江山灭亡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党争

弘光皇帝

这案子的背景是北京失守,这个消息传到了南京后,官员们慌做一片,有一些大臣决定为了光复大明江山应立新君。当时思宗的兄长福王朱由菘和从父潞王朱长淓正在淮南,按照当时明朝宗室的世系,应该是福王来继承,但是这个人是公认的无能之人,也就是南明的明安宗朱由崧,史可法在到达南京后,提出了不能立福王的理由,主张立潞王。五月初一,福王到了南京,史可法提出现在崇祯帝的太子是否生还,现在称帝一旦太子来了可怎么办呢?于是福王以监国的名义建立了南明政权,但是十天后迫不及待的即了帝位,年号弘光。

从现存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朝的官员其实都知道这是个假太子,但是没有人提出过异议。而这个假太子影响了弘光帝的根基—皇位,对于弘光帝不是崇祯的儿子而是兄长的人还有对朱由崧继统不满的人乘机兴风作浪,但是弘光朝廷自己越说是假,让官员百姓都不能信。这事一直闹到清军占领南京,弘光朝廷覆亡,方告平息。

党争,党争,党争,汉人的江山灭亡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党争

满清骑兵


虚无气节乱中华

只不过是兄长在权和儿子在权的纠纷,更何况这太子来的虚无缥缈,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呢?

究其根源,正在于东林党中的文人士子长期熏陶于 "门户"、"声气"重于国家、社稷,在长期的党争中使其走极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合祖宗规矩,就触及其"大儒世家"的神经,非要出来指正,东林党的人所谓的"别正邪、分贤佞"实际上是自封"正人"、"君子",为独揽朝政造舆论。由于他们当中的骨干分子为夺取权力往往采取阴谋手段,难以弄清详细情况,但对弘光帝进行人身攻击,借"假太子案"大肆发挥的都是自命为东林党的"君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端倪,一个皇帝的位置都坐不稳对盛世太平都会引起风波,更别说风雨飘摇的小弘光了,从而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分崩离析,被北来的满人留发不留头。东林才子成了狗尾奴才,中国从此落后于世界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