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自我修养——复习陈晓卿的美食段子

吃货的自我修养——复习陈晓卿的美食段子

看见美食时的陈晓卿

1、洗澡堂里吃萝卜

我见过吃萝卜最惨烈的情形是在故乡的老式浴池中,休息室里永远有一分钱一杯的六安瓜片和三分钱一只的萝卜待售,瓜片显然是低等级的,基本以茶梗为主,萝卜则是当地的,皮已经刮得很干净,售者用镰刀(就是割麦子用的那种镰刀的头)轻轻纵切,萝卜体内传出嘎吱嘎吱的夸张音响。一些在我们看来的有钱人往往会端上一杯茶,深呷一口,放下杯子,腾出手来,抚摸着自己刚刚修完的光滑的脚后跟,另一只手则掰下一片萝卜,送进口中咀嚼,干瘪的某某器萎靡而瘫软地配合着口腔的运动。放在手边的萝卜肉质如翠玉,呈均匀的半透明状,晶莹饱满,鲜明地映衬着享用者疲沓的肉体。

吃货的自我修养——复习陈晓卿的美食段子

北京的老澡堂子

2、荤腥的妄念,腊肉的滋味

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大都经历过物质单调匮乏的年景,基因里有对脂肪类食物的天然好感。饮食习惯成型于童年时代,尽管年纪增长社会进步,今天的我,仍然难以摆脱动物脂肪的致命诱惑。如果很多天不沾荤腥,日子过得寡淡无比,我就会回忆起外婆家的腊肉,那种口腔里让人目眩的缠绵,以及细小颗粒状的油脂在牙齿间迸裂的快感。

吃货的自我修养——复习陈晓卿的美食段子

腊肉提欢怀

3、一碗汤的乡愁

坐在土菜馆里,窗外的背景是面无表情的上班车流,寒风中,伙计在大碗中磕了一个鸡蛋,长筷子打碎,迅速从锅里舀出一勺滚汤,徐徐倒进碗中,蛋花焰火般散开……所谓的SA汤实际上是鸡骨架吊出来的,平民食品,小火慢煨,出锅时采用胡椒轰炸,滚烫的一碗下肚,用老家话说,“出一头汗”,这是我们那方人对美食极致的注解,正如此刻的我,酣畅!且童年的味觉记忆在刹那间归来。

心满意足的回到办公室,迅速把MSN签名改成:忆往昔,鸡蛋SA汤稠……嗯,是睡回笼觉的时间了。

吃货的自我修养——复习陈晓卿的美食段子

一碗汤的乡愁

4、只管张开嘴,不管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另一道砂锅神仙蛋珠素鸡,味道更加独特。从已经略微呈胶状的汤汁里舀出一只虎皮蛋,一入口显示汤的浓香,牙齿依次穿过已经软贴的焦皮,富有弹性的蛋白,里面竟然是鲜嫩的肉圆!据说这是扬州民间做法,鸡蛋略煮成型,趁热用吸管吸出蛋黄,在填进调好味的五花肉糜。吃着蛋,脑补着侯大师温文尔雅吸蛋黄的样子,直有种想冲进后厨握住“母鸡”双手的冲动。

吃货的自我修养——复习陈晓卿的美食段子

调皮的鸡蛋

5、爆肚冯就是好吃

我不是北京人,吃爆肚完全是《雅舍谈吃》勾起的馋虫,梁实秋对北京小吃怅惘的深情,曾经让我二十多年前很冲动地跑到爆肚冯吃过一次,我的评价是口感确实很好,爽脆弹牙,至于味道,显然没有梁先生文字更耐咀嚼。但没想到,前些日子居然有机会采访爆肚冯当家老爷子冯广聚,当面听他讲过去的事情,白莲花般的云朵就在窗外……

吃货的自我修养——复习陈晓卿的美食段子

爆肚冯前门店

吃货的自我修养——复习陈晓卿的美食段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