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崛起,引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齊吳琅邪海戰

田氏崛起,引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齊吳琅邪海戰

藝術油繪畫圖片海戰

田氏崛起,引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齊吳琅邪海戰

琅邪海戰

田氏崛起,引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齊吳琅邪海戰

田氏崛起,引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齊吳琅邪海戰

田氏崛起,引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齊吳琅邪海戰

田氏崛起,引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齊吳琅邪海戰

琅邪齊吳海戰。是史學界公認的中國海戰史上最早的一次海戰,發生在前485年。《左傳》對這次戰爭記述的比較簡單。他是如何發生的呢?

一, 田氏崛起,引發殺君比賽

《左傳·魯哀公十年》記載:魯哀公十年春,魯哀公會同吳王夫差、邾隱公、郯子攻打齊國南部邊境,駐軍於鄎地。齊國大夫鮑牧殺齊悼公陽生後,派人向魯吳等聯軍發出訃告。

按照周禮規定,逢國喪期間,別國不能對其攻伐。面對齊國的緩兵之計,吳王夫差等國聯軍只好停止進攻。但吳王夫差又不甘心退兵,於是便在聯軍軍門外哭吊了三天。另派水師大將徐承帥水師從海道伐齊。

齊國發哀兵與之大戰,擊退了吳王夫差的水軍,獲得大勝。吳師退還。這是整個琅邪海戰的情況,《左傳》記述很簡單。

為什麼魯國要聯合吳、邾、郯四國伐齊呢?主要原因起於齊國陳氏與高氏、國氏以及鮑氏的立君之鬥。《左傳》記載,魯哀公五年,齊景公病重,大臣們勸其早立太子。齊景公十分寵愛燕姬,而燕姬生子早亡,喜歡鬻姒的兒子荼。大臣怕他因寵愛燕姬而立幼子荼。齊景公深知眾人的心思。偏偏隨燕姬的心願,立幼子荼為太子。並把年長的五個兒子安排到萊國去。

齊景公死後,由國惠子和高昭子擁戴幼子荼繼位。公子荼的五個哥哥聞訊後,紛紛從萊國逃亡到衛、魯等國,連齊景公的葬禮也不參加。萊人歌曰:"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陳乞不甘心,魯哀公六年,私下迎回公子陽生,藏匿家中。表面上對擁立公子荼繼位的國氏、高氏恭敬有加,每逢上朝,必定與他們同乘一輛車,恭恭敬敬地服侍。並挑撥他們與其他大臣的關係。詐稱大臣們認為公子荼只是一個嬰兒,立他為國君,是高氏與國氏想奪權,準備除掉你們二位。

另一方面,又告訴大臣們,高氏、國氏立君有功,很快就會殺掉你們,你們應該早動手,除掉他們二人。六月,陳乞組織眾臣殺入宮中,清除了國、高兩族。

陳乞想立陽生為齊侯,便趁大臣鮑牧喝醉酒時請他來盟誓,共同迎立陽生。對眾人稱"這是鮑牧的命令"。鮑牧反駁說,難道你忘了景公為孺子荼當牛而折斷牙齒的事?怎能違背先君的遺命,另立新君?

陽生立即給鮑牧磕頭,說你是秉持道義而行事的人,要是我可以為君,不必失去一名大夫;如果我不能為君,請不要殺我。請你按照道義行事,無論廢立都不要引起內亂。鮑牧當著陽生的面,鮑牧只好說:"哪一位不是國君的兒子?"於是便與陳乞等盟誓立陽生為齊侯,流放孺子荼。

陽生即位後,派大夫朱毛告訴陳乞說,國君與器具不同,器具有兩個,就不會匱乏;而國君有兩個,就會多禍難。陳乞哭泣,因為齊國內有饑荒,外有兵戈雙重憂患,才擇長廢幼,孺子荼並無什麼過錯。於是,齊悼公派朱毛殺掉孺子荼。

二,田氏伐魯,引發四國伐齊

陽生寄居魯國時,魯國權臣季孫曾許諾,待陽生回國即位後,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他。陽生繼位後,派人到魯國迎親,季孫反悔。因為陽生回國後,季孫之妹與別人私通,不便再嫁給齊悼公陽生。齊悼公很生氣,派兵奪去了魯國兩座城邑。並請吳國出兵攻打魯國,此後齊魯交惡,導致前485年魯國聯合吳、邾、郯四國伐齊。

齊國鮑氏為緩和四國聯軍進攻,殺掉陳氏所立悼公陽生,舉哀兵以對抗四國聯軍,相繼爆發了齊吳琅邪海戰、齊魯曲阜大戰和齊吳艾陵大戰等。

第一次琅邪海戰是齊國戰勝了,把吳國的水師戰敗了。具體有多少人參戰,《左傳》上沒有詳細的記載,估計規模是不小。吳國從海上沿著蘇北到琅邪這個海岸線到琅邪,齊國的水師把它打敗了。

齊國根據吳國海軍遠道而來、長途奔襲的特點,充分發揮自己對當地海況和島嶼地貌熟悉的優勢,決定以逸待勞,集中兵力在家門口的黃海海域伏擊吳軍艦隊。齊國海軍主力出發以後,停泊在琅邪臺附近等待吳軍。長途奔襲的吳軍將士身心疲憊,加上不適應當地的氣候,最終,黃海海戰以吳軍的慘敗和齊軍的全勝而告終。

三,艾陵慘敗,田氏的得失

這次海戰失敗之後,吳國並沒放棄。它又在陸地上接連進行了幾次更大的戰役。《左傳》記載:魯哀公十一年,也就是前484年,齊吳海戰的第二年春天,齊國為上年魯、吳、邾、郯四國聯軍在鄎地攻伐齊國的原因,派出郭書、高無丕兩個大將帶領齊軍伐魯。魯國的季孫、叔孫和孟孫三家聯合作戰,出甲士7000餘人,在魯國都城郊外進行大決戰。齊軍大敗,趁黑夜逃遁。

這一年的夏天,為曲阜之戰,魯哀公再次與吳王夫差合併伐齊,雙方在艾陵,現在的萊蕪一帶開戰。再次打敗齊師。這一次捉走了齊國的郭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等五名大將,繳獲了戰車八百多輛,殺死齊軍三千多人。

齊吳艾陵之戰,越王勾踐也帶兵參加了,並且送給出徵的吳軍大量的錢財賄賂吳軍。伍子胥知道後非常嘆息,說我們這個吳王夫差不消滅越國,還讓他跟隨吳國的軍隊出征齊國,將來很麻煩。吳國一定會被越國消滅。在這之前,伍子胥到齊國出使,他把自己兒子帶到齊國,託付齊國的大夫給他照管。他已經意識到了越必強大,吳必滅亡,這兩個地方都不安全,只有放到齊國才安全。後來這件事被人告發了,告訴吳王說伍子胥出使齊國的時候把自己的家屬、兒子都寄居在齊國,伍子胥有反心,要背叛吳國。夫差賜伍子胥劍讓他自殺。臨死前,伍子胥告訴他的隨從:我死了以後,在我的墓上要栽上楸樹,等著這些楸樹長大,能做成刑具的時候,吳國也就滅亡了。原文它是說的檟,這個檟樹就是楸樹。楚國有種刑具,叫檟楚,楚國用作打犯人,打板子的那種刑具,就是用楸木做的。事實是十年後,即前473年,越國果然滅掉了吳國。

春秋末期,齊、吳同為海上強國。當時的吳國東臨大海,南至太湖,西到蘇皖邊界,北距琅邪,是—個以見長的江南海上強國,有著強大的海軍,即舟師。是倚仗它強大的舟師,在江河湖海中縱橫馳騁,頻頻進行水戰,以圖謀霸權。當時的齊國是東方強國,它的疆域西有泰山,北有渤海,東臨大海。春秋末期,齊國已擁有一支強大的舟師。前494年,擊破後,一心北進與齊爭霸,於是開通水上道路,為引兵攻伐齊國做準備,這就是吳齊琅邪海戰的歷史背景。

另外這次因海戰引發的齊、魯、吳、郯、邾諸國的仇殺,最後以齊大敗而告終。齊國長城以南大片的土地都割讓給了吳國,吳國還從齊國抓走了大批的工匠和婦女。蘇州吳王國都裡邊有一個齊人裡,就是劃出一大片來專門居住齊人的。另外,還有一個齊女門,吳國抓了好多齊國的婦女,齊國的宗室之女不堪凌辱,思念家鄉,墜門自盡。《吳越春秋》有記載。

總之,這次號稱強大的齊國因為在內鬥當中殺掉了姜齊的國君,在政治上輸了,得到各國諸侯聯合的討伐。討伐不過是個口實而已,孟子說春秋無義戰,名義上是討伐齊國殺掉自己的國君,實際上是借這個機會搶奪齊國的地盤,搶奪利益。齊魯海戰和艾陵陸戰師齊國的悲劇,卻是田氏在內鬥中的大勝.

因為海戰而引發的多次陸地戰役,大大削弱了齊國實力,眼睜睜看著吳國吞併長城以南土地。前485年鮑氏殺死齊悼公陽生,另立齊悼公之子姜壬為齊簡公。五年後的前481年,又被陳常殺死,另立齊悼公之子姜驁為齊平公。齊平公立五年,陳常割安平、琅邪以東為自己封地。齊國120城,陳常獨佔70城。這之前,陳乞、陳常父子行大斗小斗的收買民心之政,齊國人心盡在陳氏一家。

此後,齊國之政盡歸陳氏。在齊景公死後的12年間,先後繼位的三個子孫被殺,其中陳氏殺二君,鮑氏殺一君。自齊景公死後,齊國大權完全落入公卿手中。自齊平公始,齊國君侯完全成為陳氏的擺設。

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索回琅邪等吳國舊地,稱霸中原。前468年遷都琅邪,都琅邪90年,西滅四國,疆土擴展至山東藤縣。前379年敗於楚國,還都蘇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