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萬和 10 萬的汽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

Mr_陌陌


30萬和十萬的汽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首先說空間,30萬的轎車要比十萬多的多,有人說是廢話,咱們說的是一般車輛對比,有很多豪車空間可不咋滴!


身材高大的人,開小車和坐小車直接是活受罪啊,軒逸,卡羅拉級別的銷量一直不錯,但是動力方面比高一級的凱美瑞和雅閣一比較……開著空調就聽見發動機聲音,但是……

現在很多二線豪華品牌車型也在三十萬以內了,無論舒適性空間配置還有動力都遠超十萬級別的,十萬左右的車頂多是遮風擋雨,代步而已,三十萬左右的才開始體現車子座椅給人帶來舒適享受,發動機強力的推背感,而且內飾給人感覺更好。

三十萬的車各方面都要優於十萬的車,包括後期養護費用!買什麼車看自己需求還有實際情況最好!


空漠


既然只說駕駛感,那就不談內飾工藝等方面的問題了——而且也沒必要談這些。

雖然說30萬的車和10萬的車區別很大,但這也分品牌、分車型。

其實這點我是非常有體會的,之前在奧迪4S店工作,但我們配備的公車是高配的本田飛度(集團旗下品牌),所以,我們就從飛度和A6L談起。


首先在駕駛時,最大的影響來自與駕駛的穩定性。

在市區駕駛時,飛度其實比A6L相對來講是靈活許多的,方向盤比較輕巧但不是太精準,而且摁喇叭非常方便(德系車的喇叭太難摁了);但他的減震效果實在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在過井蓋的時,你會有上天的感覺。

然則一旦車速增加,二者的區別就上來:

第一點,噪聲

飛度只要上了60碼,他的風噪、胎噪就會震耳欲聾(絲毫不誇張)-------因為他的皮太薄了,所以減噪水平太差勁;A6L的風噪幾乎沒有,只是略微有些胎噪聲。

第二點,高速穩定性。

飛度上80碼都是飄著走了,彷彿動一下方向就要飛一邊去;A6L就算開到120碼都感覺意猶未盡。

第三點,高速時的視覺效果。

在關閉車窗的時候,飛度開到60碼感覺上就跟開到100碼一樣;A6L開到120碼感覺跟開到八十碼一樣,我開始以為是“減速玻璃”的原因,後來查了一下,根本沒有這玩意。造成這種視覺差的原因僅僅是來自於汽車的減震性、穩定性以及玻璃質量的好壞:

1.汽車減震差則容易造成視線波動,使得視線捕捉景物變困難

2.玻璃不好的話看車窗外會容易產生變形給運動物體疊加了一種由於變形而產生的恍惚,就容易使駕駛員視覺疲勞,給你快的感覺。

這裡稍微科普一下,避免大家被高檔車裡提到的“減速玻璃”給矇騙了。

第四點,動力差。

這點應該不用多說了,本來10W的都沒有20W的車排量大,動力不足很正常。

第五點,適應性。

飛度輪胎沒有A6L的好,自重沒有A6L高,所以抓地力比A6L差太遠了,在下雨天開飛度根本不敢踩油門,尤怕剎不住車不說,有時候甚至會有失去駕駛的感覺;而A6L在下雨天,或者溼滑路面,依然有很強的掌控感。



當然,以上談的是30W的轎車,但如果是SUV或者是MPV,駕駛感覺又不一樣的;而SUV有沒有全時四驅又是另外一種感覺了。

簡單的來說,開SUV的時候,在轉彎時的容易轉向不足,有全時四驅(帶差速鎖的)的話就很順暢,MPV麼,鋪裝路面根本跑不了。

其次,就是30W的車品牌之間也有差距,日系車懸掛軟,開起來就舒服很多,但是操控不太靈敏;德系車運動性強,但是操控精準。至於美、韓、法麼,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所以這裡暫時不談了。


無聊到巔峰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汽車作為商品自然也會符合這句話,目前10萬塊的汽車隨處可見,30萬的汽車只要家庭條件稍好一些,也能負擔得起,可以說看你開什麼車就大概能知道你的經濟水平。那麼10萬的車和30萬的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呢?

1. 硬件差距

10萬和30萬的車型在各個硬件方面還是有明顯差距的,主要我們說說三大件,首先是動力總成的兩件,10萬的車型除非是國產車,否則基本上還是1.5L及以下的自然吸氣,匹配的變速箱基本上就是5MT手動擋,或者CVT自動擋。

30萬左右的現款車型,基本上都是2.0T渦輪增壓發動機,部分還有2.5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匹配6AT、8AT甚至9AT的變速箱,動力的賬面數據基本在200匹以上,因此總體來看性能要比10萬車型好上不少。

至於底盤和懸架方面,10萬車型和30萬車型其實差別就很明顯了,主要是後輪的懸掛方式,非獨立懸掛和獨立懸掛有著天生的硬件差距,而且10萬車型的調校一般,因此整體感覺偏硬,而是由鬆散感。至於30萬的車型,雖然每款車的調校不同,但處理地面顛婆的能力還是要強上不少,舒適性明顯更好。

2. 體驗差距

既然有了硬件上的差距,那麼自然就會轉化成體驗上的差距,比如行駛質感、NVH水平還是操控性能等等,總體而言30萬的車子,開起來會有一種更加流暢的感覺,各個部件配合起來更能夠了解駕駛人的意圖,而10萬左右的車型可能開起來的時候會有些費神,尤其是手動擋的車型。

3. 舒適性差距

舒適性主要講的是乘坐而不是駕駛,這體現在隔音水平、內飾做工、座椅的軟硬度、車內的人機工程學等方面,30萬的車型一般開起來比較安靜,內飾上有不少的軟質材料,加上各類舒適性的配置,在日常用車中會帶來不少便利,而10萬級的車型,座椅、內飾都會較硬,而且耐久度不好,配置方面的低下,很多時候就只能由人力代勞了。


SUV大師



作為一個即買過6萬元級,也買過10萬元級,現在剛好開30萬元級汽車的車友,跟大家談談我的感受。


我的第一臺車是07年買的1.6升別克凱越手動版,落地總費用11.5W左右吧,這個價位的車,大毛病沒有,但是問題也不少,比如說:

1、機件可靠性不是很高,我當時曾經發生過方向盤轉向軸斷裂的事故,非常的無厘頭,小心翼翼的開到4S店做了更換,排氣管也在3年左右的時候就發生了鏽穿的問題,跑起來像跑車一樣轟鳴,只能更換;

2、輪胎一定是比較差的,錦湖之類的,基本上當時每年都要換一套胎,也就2、3萬公里左右,不是自然磨損,很多是磕碰鼓包或者就是行駛途中炸胎,還好命大,反正到我賣掉這臺車的時候大概11W公里的行駛里程,光輪胎就至少換過4套了,也就是16條以上;

3、車燈什麼的做好經常壞經常換的心理準備;

4、隔音效果不好,時間稍微長一點,胎噪、外界環境噪音能夠準確無誤的迴盪在車內;

5、車身偏輕,高速穩定性不夠好,開到120以上就會逐漸有漂移感,我曾經嘗試跑到150,已經快握不住方向盤了;

6、動力什麼的就不用多說了,也就是夠用吧;

7、內飾、座椅、中控電子設備,不能說檔次太低,能有號稱的真皮座椅(開幾年磨損也挺厲害的),自動空調就不用想了,中控以按鍵為主;

8、手動擋的車,碰上大堵車的時候,那個半離合的來回切換,到最後感覺手和腿都想鋸掉就好;

這臺車開了5年,到12年的時候,4萬元給二手處理掉了,保值率真心不高。


10年的時候,買了一輛海馬丘比特給媳婦上班代步,裸車6W,落地包牌7W,這個車或者這種價位的車,就這麼吐槽吧:

1、車身輕的不能再輕,實在是沒什麼可以減配的地方了,跑在高速上我都怕,實際上就是套著個塑料殼,車門輕的不行,整個車感覺自己一個人就能抬翻;

2、胎噪、風噪什麼的那全都能給你放大了聽;

3、跑了每兩年,車門就嘎吱嘎吱響,唉,只是每天上下班來回不到10公里啊;

4、布藝的座椅,什麼人體工學、電加熱、電動調節之類的都不要想了,你就當坐著宜家的那種最簡約最便宜的單人沙發凳就好了;

5、中控?沒什麼中控,很少的幾個按鍵,給你提供手動空調、收音機啥的功能,不錯了;

6、故障率高,車窗升降機、車燈、車鎖、方向盤轉向機等等,好像沒有什麼沒修過的;

還好跑的不多,媳婦忍耐了7年,跑了2萬公里出頭,17年的時候2萬塊不到給賣掉了。


12年的時候,賣掉了凱越,入手了一臺2.7排量兩驅漢蘭達豪華版,官方指導價29.8W,談完優惠最後落地32W+,談談這臺車的感受:

1、提新車的時候,跑在路上,那個靜音啊,都懷疑我是不是在開車了,和凱越的差別太大了,幾乎聽不到胎噪和外界的其他汽車的行駛噪音,除非別人按喇叭,這都還沒有做額外的隔音措施,如果加了隔音棉,還不知道會多安靜;

2、跑在路上非常的穩,車身自重1.9噸+,跑到130、140方向盤都沒有抖動的感覺,試過短時間跑到180,飄逸感?抖動感?都沒有!

3、雖然是日系車,但是車身很厚重,關車門的時候能夠明顯的感覺出來材質使用是用足了料的,如果是同等價位的美系和德系車,那更不用說了;

4、駕乘非常舒適,空間寬敞,真的是用真皮座椅,現在用了7年跑了19W公里了,沒有用座椅套什麼的,一樣看不出什麼磨損,電加熱,六向調節,自動摺疊後視鏡,自動除霜,三溫區自動空調,很多自動化的電子功能能夠給你帶來更舒適的感覺;

5、皮實耐用,至今7年多的時間,除了例行的保養換換機油機濾空氣濾火花塞什麼的,沒有做過任何維修,鄧祿普的輪胎跑了10萬公里才更換,這還是去過西藏、雲南、青海跑過爛路的情況下的消耗速度,剎車片跑了16萬公里才提示我更換,這種可靠性,真的能夠給車主省心太多太多;

6、操控更靈敏、動力更充足、換擋更平順,這個價位無論是轎車還是SUV,基本上都會採用動力更強勁的發動機、6-9檔的自動變速箱,給你足夠的動力支持,基本上不用狠踩油門,速度就能很快的上去,也不會有換擋的頓挫感,別的車子想超你前面?沒那麼容易;


17年的時候,媳婦給我生了個二胎胖小子,湊了個好字,一時興起,給媳婦把海馬丘比特賣了,換了一臺謳歌CDX,落地30W吧,這個車就不多說了,豪車品牌,駕乘的舒適性、內飾的精緻度是非常好的了,反正媳婦很滿意,我就很開心啦。

***************************

我是二胎孩子的全職爸爸,帶娃休息間隙,偷空答個題,放鬆一下被小傢伙蹂躪的神經,就是這個樣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啦~


元寶爸的育兒日記



30萬和10萬的汽車差距有多大,可以這麼說差距太大了,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些說差別不大的鄙人估計大多數都是還沒有車的朋友,所以對這個概念不清楚,盲目的認為同樣是車、同樣4個軲轆,差不了多少,而事實上開30萬或者30萬以上與10萬左右的車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心理上差距都超大。

10萬左右的車我開的真心不多,大多集中在20萬-50萬之間的車我開的多,細數起來,我當年倒是開過幾天微面(借來拉材料),這東西具體多錢我還不清楚,那時候我自己開單位的2.4君威(上一代、6AT那款),這位面一開我就覺得怎麼這麼重啊,而且離合的反應也有問題(該微面比較新),總之挺不得勁,這都能忍,但開了一會屁股熱的要命啊,也許這就是差距吧,至少30萬的車發動機不會裝在座位以下。後來有次開過一輛“福特翼博”,也是臨時借用的,看到擋杆上有S檔,我當時開的車基本上都是通過變換模式來實現運動、標準、環保、雪地等功能,而省略了S檔,當時一看S檔挺新鮮,一頓踩啊,速度也上不來,因為那時候我已經開大排NA或者2T習慣了,由此可見10萬出頭的車子動力不行,就算有S檔也沒啥用,治標不治本。


還有一次送朋友去醫院,開的是1.8卡羅拉,夜晚11點的二環無比順暢,我滿心歡喜的轟著油門,速度上不來,就在那吼,只能抬一下再踩下速度才能快速提起,但我真感覺不到加速感(就像某些朋友說的,10萬元的買菜車要什麼加速感),這就是CVT吧,沒有各檔的齒輪,也不存在動力中空,確實沒頓挫,但提速性能真比不了ZF8,更別提DCT了。。

10萬元的車,在全方位被30萬的車碾壓,造型不好看(思域之類的是少數,但思域您拿10萬元也買不下來),內飾方面10萬元的完全是塑料,味道極大,而30萬以上的車大部分是真皮包裹。看看中空、看看方向盤樣式,看看屏顯之類的等等,10萬元的車都沒辦法與30萬以上的車相提並論,差別太大了。再說說性能,10萬元的車子大多1.5l的排量(自吸)+CVT,0到100可以輕鬆跑到11秒開外,滿載後按推重比計算基本屬於小馬拉大車,到時候坐車的人坐著狹小的空間不舒服,油耗還高的離譜,尤其是夏天再開空調,開起來當真是非常難受,所以說10萬的車與30萬的車差的很大。


總而言之,一分錢一分貨,10萬元的車註定沒有30萬的車好,拋去樣式、內飾、材料、性能不說,單說空間10萬元的車子就比不了,最簡單的道理人人都喜歡大房子,因為想要更大的空間,這就是動物的天性,對於車也是一樣的,無論您現在開什麼車,您都會希望您以後有輛空間更大的車,空間更大,10萬元顯然做不到,只有上20萬、30萬、40萬等等,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非專業車評


本人開過很多款車,奧迪A6L、老桑塔納、帕薩特、奧迪Q5、別克商務車、日產奇駿、斯柯達明銳,五菱宏光,甚至農用拖拉機,從50萬到5萬的車都開過。現在車的內飾和舒適度都不錯,我感覺總體還是要看車的發動機動力和整體結構配合怎麼樣。

30萬以上的車如果排量也夠,給人的感覺就是穩紮穩打又結實有勁,像健身教練身材好,壯實,但跑起來輕盈有力。

我現在的車是明銳,10萬元級別的車,1.6L自然吸氣發動機,只能說日常動力夠用,空間也不小,高速跑起來到120也沒有任何問題。缺點就是有時候會力不從心,想突然加速超車,油門全踩下去了,速度卻提的很慢,特別是車上人多車比較重的時候更明顯,在狹窄道路上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想超車又怕一腳油門過不去。


漂的日子裡


30萬與10萬的汽車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級別差

按照德國的級別標準,10萬元的車大部分屬於A0級-A級車,也就是小型車和緊湊型車,代表車型,POLO和高爾夫。而30萬級別就屬於豪華B級車和C級車的範疇,比如奧迪A4L甚至奧迪A6L。

拋開品牌溢價不算。A0級和A級車的製造標準,要遠低於C級車。大到組裝工藝:比如激光焊接還是人工電焊,鋼板厚度,鋼架強度,小到內飾用料、隔音、安全系統等等。也就是說哪怕一臺頂配的高爾夫,從配置表上看比乞丐版的奧迪A4要豐富,但用料做工全都無法跟奧迪A4L相比。

調教差別

一臺車是不是好開,從研發就開始存在差異了。為什麼現在的車都越做越大,就因為車子越大, 越有調教的空間。比如你的座椅是否舒適,除了夠寬夠厚,還要包裹好,沒有足夠的空間就無法實現。一臺車想要操控好,還要不影響內部空間,也要有足夠的位置放最好的懸架系統。

小車因為空間小,發動機都橫置,導致車子重心靠前,那麼就會影響操控感受,而C級車就可以變成發動機縱置,讓前後重量配比保持50:50。國產SUV大多為手動擋兩驅車,也是這個原因。因為發動機變速箱位置不合理,導致沒有空間裝四驅系統。

駕駛差別

開過30萬的車,你就會知道10萬塊錢的車,開起來有多累。坐姿不舒服,方向盤不舒服,油門踏板的力度位置全都不舒服。因為這些是研發成本造成的。小型車利潤低,研發成本就低,無法估計人體工程學的細節問題,而高檔次利潤高,研發成本就高,在人體工程學方面,就會考慮的更周到。

比如,10萬元車的安全帶,綁在身上就會渾身難受,導致很多小車車主都不愛系安全帶。而高檔車的安全帶就非常的輕鬆,系在身上沒有任何感覺,不會覺得勒在身上。所以豪華車車主相對更喜歡系安全帶。就是這個道理。


白希文


本人80後,三十好幾從部隊復員回家,用復員費買了半套房子,13年從部隊下來只有一輛猛蹬125,蹬了有一年吧,然後自己做點小買賣,三年間換了四輛車,要說10萬和三十萬的車有什麼區別,談談我對這幾輛的看法吧!只是個人看法!

第一輛車是福特的兩廂福克斯,二手的,08年的,那時覺得別挑三揀四有個車就行了,所以買了個手動擋,這車別的還行,就是隔音太不好,油耗有點高,開了半年多,左腿比右腿瘦了一圈,因為是手動擋,我實在忍受不了,就換了第二輛車,其實老早就挺喜歡的一個車型,只可惜經濟能力有限,09款雪弗萊的克魯茲1.6自動檔,終於開上了我比較喜歡的一款車,心裡那個高興,我錯了,我是真的錯了,這車是地地道道的樣子貨,開了半年變速箱漏油,修好接著發動機漏油,再修好,就開始莫名其妙的熄火,全車斷電,反正各種各樣的毛病都有,我現在玩的好的一個修理廠的朋友,就要歸功於這個克魯茲,我不是在修車,就是在去修理廠的路上,我忍無可忍了,一年後換了一輛10款的本田crv,不是我們說小日本鬼子的東西好,去年在工地,六個月跑了六萬多公里,除了換換機油,這車基本沒毛病,你們要知道,我說的工地是我們新疆這農村的道路,虛土三四十公分厚,過一輛車半個小時看不到路,就這樣的環境跑了六萬多公里,到年底,避震,輪胎,地盤連接件基本都要換了,我一看算了處理了吧,又換了一輛14款的crv,這車皮實,空間大,適合我們這樣剛起步的臭屌絲,東西可以拉,人也可以裝!


騎馬打獵射箭


公司有一輛路虎極光 有一輛路虎攬勝運動版3.0T 我個人一輛三菱藍瑟,一輛16款邁騰,一輛一輛來說吧:

藍瑟:what?什麼鬼?玩具吧? 這個減震啊,那叫一個硬!這個提速啊只哄哄不走啊好不好 好不好! 問我油耗?奶奶個腿!市區油耗12個油!噪音? 喂喂喂 喂喂喂!你說滴啥?!聽不見 聽不見啊!

邁騰:咦!我操高大上啊!真不錯!我操!座椅還能電動調節!哇日 這提速 呼呼滴!哎吆!這扶手不錯 不錯 這音響 不錯不錯!

極光:咋還沒我邁騰好開! 哦 不對 提速爽多了! 可是 這手放哪啊 跑個長途 真是尼瑪累,就在前天 一天跑了900多公里,真是胳膊那酸爽!

攬運: 我操 這個屌 路口等個紅綠燈 這尼瑪 簡直做人家頭頂上啊! 這點火那瞬間的轟鳴 簡直陶醉,這油耗!高速跑出來過8個油!這空調 哎吆喂 恆溫的 終於不用吹的人難受了!這個推背感!這個減震! 視野那個好啊! 忘了吐槽了 極光的視野是真的差 差 差!

我是外行 這只是我的感受 輕噴。。




​​​​


鯨落125741841


自己是一輛吉利全球鷹,有幸開過一次奧迪A6L跑1000公里長途,這裡說說個人感受,勿噴。

方向盤:奧迪很輕,隨便一撥就可以動,甚至誇張一點,用一根手指頭都可以操作,抖動幾乎是感覺不到的,我的吉利,最少一隻強壯的右臂,抖動那自然不必說。

轉數:差別不大,120的時候,奧迪在2000左右,我的吉利在2000左右

隔音:奧迪120的時候,你幾乎感覺不到外面的噪音和地面帶來的抖動,吉利車子有些抖,打電話得大力說

提速:只能說奧迪超速真心比吉利快,這個沒辦法,畢竟造價在那裡放著

非要拿10萬和30萬比,有那個必要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自己高興就好,何必非要找不舒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