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助推脱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在头脑中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列入“五个一批”脱贫举措中,赋予教育重要使命。但是,贫困地区教育却出现很多问题。贫困地区初中阶段辍学率较高,义务教育阶段后贫困家庭负担重,对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升学的积极性不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较差,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以及农村居民和农民工尚未享受到均等的教育资源。贫困地区的教育出问题,会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妨碍全体人民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教育扶贫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口和关键之举。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从思想上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管理,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对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困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全过程帮扶和管理,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学前教育经费要向贫困地区倾斜,要保证“幼有所育”。学前教育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贯彻落实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要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成立公办幼儿园,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解放农村劳动力。要落实好贫困地区幼儿园师资力量,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优化贫困地区幼儿园师资力量。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供“造血能力”助力精准扶贫,加快为贫困地区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要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建档立卡中职学生的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补助政策。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把免费技能培训带到贫困地区的村寨,加大再就业技能培训,实现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的精准对接。

减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后学习的负担,普通高中免除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并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高等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实施“奖助贷勤补免”及入学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方式,政府、社会要形成合力,多开展“雨露计划”、“泛海行动”、“茅台助学”等圆梦活动,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学生资助政策。

完善贫困地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要完善校舍、教学器材、实验室、实验器材、体育馆及体育器材等等,为贫困地区的师生提供良好教学环境。二要提高贫困地区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优先向贫困地区选派急需的优秀支教教师,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紧缺、优秀教师不足的矛盾,要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长期在贫困地区学校任教,关心关爱贫困地区的教师,落实好他们的生活补助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可度。

教育扶贫既是手段也是目标,通过扶志、扶智,转变贫困人口的文化观念,可以提升其文化素质和技能,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效果。(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镇人民政府 余丽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