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為中小創業者賦能

幾天前在杭州演講後,很多朋友私信加過來諮詢:對社交電商的重要性,以及各種模式已經基本瞭解,但是聽完後還是不知道怎麼做。因為目前還處在創業期,既沒有實力搭建平臺,也拉不到風投,唯一的優勢是熱愛這個行業,擁有一些專業知識,同時也願意服務好用戶,這樣的條件是否可以借力社交電商?當然可以!

如果說電商相比傳統行業大大降低了創業門檻,大大降低了創業成本,那麼在微信互聯網時代,藉助社交電商,創業的門檻與成本均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創業者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創業者藉助社交電商迎來了黃金創業期!


社交電商為中小創業者賦能


社交電商降低創業成本

社交電商降低成本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大降低營銷推廣成本。傳統企業是在傳媒媒體上重金砸廣告,傳統電商是典型的流量中心化,你要開店,就不得不到淘寶、天貓、京東上去買流量,流量為王的結果是這幾年流量費用越來越高,一般中小企業難以承受。但在微信互聯網時代流量多元化,每個人都可以自帶流量,都可以引流,通過朋友推薦與拼團,店家的推廣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去中間化”。前兩年這個詞很火,因為以前的市場是渠道為王,而傳統電商之所以崛起,就是可以繞開中間渠道商,直接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所以過去的幾年是那些代理商過的最艱難的一段時間,也是諸如國美、蘇寧等線下大商場膽戰心驚的時刻,因為傳統電商革命的對象就是他們。


社交電商為中小創業者賦能


社交電商把“去中間化”做到了極致。社交電商的創業者不僅可以繞過渠道,甚至可以連廣告商都給繞過去。如果說生產者具備一定的塑造品牌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在社交平臺上,構建信任的能力,那麼生產者會很容易直接對接用戶,不需要向任何人交“過路費”。最大壁壘的就是,如何讓朋友圈的人去認可他、相信他,進而成為他的用戶,以及如何打動更多的用戶自發自動去傳播、去裂變,從而讓更多的人成交。

社交電商大大降低了創業成本,這一定會對過去的傳統的零售形態,以及對傳統的電商產生顛覆。無論多麼小微的生產者,只要你能夠用好朋友圈這個工具,用好社群這個渠道,就有可能把消費者聚合起來變成用戶,甚至轉換成為你的代理。


社交電商創業的三個例子

社交電商有如此強大的能力,可是很多人卻不會用,不敢用,認為社交電商只能做微商當代理,賣賣面膜與口紅等美妝產品,最多可以賣私護用品、保健品、母嬰用品等有限的幾類,這種思維侷限真是讓人扼腕嘆息。其實社交電商適合幾乎所有品類。產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我現在給大家列舉三個社交電商創業者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社交電商為中小創業者賦能


1、傢俱

傢俱有可能做社交電商嗎?可以。如果設計師在設計與製造傢俱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設計理念、製作過程、心得感悟,特別是這個傢俱在家中放在什麼地方最方便,什麼樣的家庭選擇什麼樣的傢俱,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什麼傢俱等等,然後通過有內容輸出能力的同事梳理、編輯並放到社交媒體上就可以了。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沒啥特別的,不就是發幾張圖片,放幾段小視頻嗎?以前電商也這麼幹。

要強調的是,以前輸出的是用什麼材料、有什麼高科技設備、產品的尺寸等等,換句話說哦,是以產品為中心,而社交電商則是以人為中心,輸出的內容不是告知信息,而是塑造消費場景,激發觀眾共鳴。要做好場景營銷,最關鍵的是不是有多少預算,而是投入精力。你不僅要熟悉你的傢俱,更要熟悉你的用戶,他們打遊戲時需要什麼電腦椅,如何讓他們在吃飯時更方面看手機……你只有善於觀察、感情細膩、才能洞察人性,才可以輸出好玩有趣有溫度的內容。

只有這樣的內容,用戶才會成交,並願意幫你擴散,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然後你把感興趣用戶聚合到群裡面,再把購物的鏈接丟到群后宣佈,要買的話直接現在開始下單、開始預定,三天後全部發貨,只有一百件。只要路徑正確,可能一下子就賣光了,然後,你還需要去香江傢俬開店賣嗎?你需要傢俱公司包養你嗎?好像不用了,因為沒他們什麼事,因為你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直抵消費者,直接服務消費者啊。


社交電商為中小創業者賦能


2、茶葉

賣茶葉需要藉助社交電商嗎?很多人認為沒有必要,因為不僅線下茶葉批發市場有很多,而且傳統電商上面更多,看似已經飽和了,其實不然。因為從茶葉生產者角度而言,他們收益非常有限。比如一斤茶葉如果賣五百,成本可能僅僅只有兩百元不到,生產者可能只賺幾十元到一百元之間,而批發商與線上代理者可能賺了兩百左右。因此,茶葉是最需要去中間化,最需要社交電商的行業。

具體怎麼做呢?有個叫茶人王心非常有代表性,現在這個賬號改名叫做小茶婆婆。他們會在社群中發佈消息,說現在在雲南採茶,如果想購買的交三千九百九十九,下一年給你寄十二次茶葉,讓你一年可以喝到很多新鮮的好茶。當時會有幾千個人交錢,銷售額就可突破了幾百萬,現在則發展成幾千萬的銷售額。這種打法其實是把社群電商與訂購制相結合。

這套打法他之所以玩得轉,跟他內容輸出能力息息相關。他的特長是文章寫的比較好,能夠把品茶這個事情,把茶文化描繪得非常傳神,因此能夠通過內容就可以把粉絲聚合到公眾號,吸引到粉絲群裡面,然後很容易成交。並且他也不需要找茶廠,只需要去雲南租幾片茶山,僱傭幾個當地農民種茶採茶,自己去烘焙,然後當地封裝直接就寄給用戶,這其實就是一個生產者直接到消費者社交電商的模式。


社交電商為中小創業者賦能


幾年前方雨就一直推崇這個案例。後來一些做茶葉的朋友在這個案例的啟發之下,也開始用朋友圈和社群賣茶葉了。把茶店裡的顧客都引導都微信上,沉澱到微信群裡,定期在裡面分享茶具,分享好茶,半年下來,這個微信群就產生了兩百多萬的銷售業績。有次賣限量版的陳年普洱,一個晚上便回款幾十萬,營銷費用呢?零!

3、零售店店員

這幾年實體店業績下滑,店員們的收入自然隨之遞減,他們會不會是做社交電商的好渠道和生力軍?毫無疑問的。最近方雨接觸了很多有這類資源的朋友。方雨給他們的建議是,一件代發,只要繳納押金便可以做代理。每天提供精心設計好的素材和短視頻給他們去髮圈。產生銷售立馬結算酬金,有了現金的回報,自然慢慢會把這類有一定專業知識、又有一定閒餘時間的營業員圈起來。不求快,只求穩,慢慢地便可以成為一個成本低廉觸達非常快的社交電商渠道。


社交電商為中小創業者賦能


不少過去曾經在做培訓督導的,做零售品牌大區經理的,手頭上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資源,實體低迷之後,這個方向是他們最容易轉型的方向。順便給店員們提供落地的在線培訓課程,包括成交話術,包括髮圈技巧,包括激活死群技巧等,有了技能上的扶持,緊接著給予動銷上的支持,賣貨出去就是分分鐘的事情。落地薈會員裡已經有朋友這麼幹了,收效非常好,哪裡還需要去招什麼微商團隊長啊,去找微商大咖啊,不用!

以前創業者之所以九死一生,因為對創業者的要求太高了,僅僅把產品做好還遠遠不夠,你還需要市場洞察力、團隊搭建力,品牌塑造力,還需要大把的錢去開拓市場、打通渠道……在社交互聯網時代,藉助社交工具就可以大大降低創業門檻,只要你有心把產品做好,願意把用戶服務好就行了。因為用戶不管你有多高的技術,不管你有多大的品牌,而是隻關注你這個人怎麼樣,能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與信任。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創業成功最開始拼的是否有膽識,是否善於搞關係,後來變成是否有資金,是否懂管理技術等等,現在藉助社交工具,商業真正迴歸到原點,就是拼是否有心為用戶創造價值。只要你有心,那就可以藉助社交媒體的洪荒之力,讓大家認可你、信任你、依賴你,成為你的粉絲與用戶。你不想成功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