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郭鬆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太陽沒有淚


披革命理想假外衣,行小人得志猖狂事。

郭松齡,字茂宸,1883年出生於瀋陽東郊漁櫵寨村,據說是大唐郭子儀的後人。父親郭復興有心仕途,卻半道荒廢做了一名私塾先生,一方面鬱郁不得志,一方面教書育人,這對自小跟父親讀書識字的郭松齡影響頗大。

20歲時,郭松齡到奉天董漢儒先生的書院讀書,但隨著日俄戰爭的爆發,民生凋敝,郭松齡痛感唯有從軍才能救國於水火。

1905年,盛京將軍趙爾巽設立奉天陸軍小學堂,郭松齡懇求在將軍衙門當差的遠房親戚做保薦人,以優異成績考入陸軍小學堂,次年到奉天陸軍速成將弁學堂學習,畢業後憑藉人高馬大,進總督衙門做了衛隊哨長。

衛隊出身的軍人多忠義,但郭松齡打破了這個慣例,忠犬之下,其人有豺狼之心。他“郭鬼子”的綽號鮮活地印證了這一點,人長的像洋鬼子,心思亦如此,像鬼子。

郭松齡在未加入奉軍前,很長一段時間是跟陸軍統領朱慶瀾混的,朱慶瀾到哪裡,他跟到哪裡。

隨朱慶瀾入川后,郭松齡受程潛等人的影響,成為同盟會成員。保路運動在四川鬧起來後,時任營長的郭松齡因不願和起義者發生流血衝突,被川督趙爾豐以通匪嫌疑撤職。

不久,四川各地紛紛獨立,朱慶瀾雖當上了軍政府副都督,但很快被川籍將領排擠出局,同為外鄉人的郭松齡只好返回奉天,繼尋出路。

這時候的郭松齡是個有革命情懷的熱血青年。回到奉天后,他邂逅認識了對其一生影響深遠的那個女人,也就是他後來的老婆,韓淑秀。

郭松齡和韓淑秀相遇,情投意合下其實隱藏著巨大的隱患。這女人是革命激進派,很容易步入歧途的主兒。和郭松齡在一起,她沒有起到緩衝其弱點的作用,相反將其狹隘的性情放大成了更危險的偏激。

當然,這些在當時是看不明顯的,但苗頭已出。

在韓淑秀的影響介紹下,回奉天沒多久的郭松齡就參加了張榕領導的“聯合急進會”起義,結果遭到張作霖殘酷鎮壓,郭松齡本人更是被捕後被押赴刑場,準備處死。

命懸一線時,韓淑秀上演了美女救英雄,她冒死攔下刑車,聲稱郭松齡回鄉只是為了和自己成親,根本不是革命黨。考慮到郭松齡此前一直跟朱慶瀾幹,趙爾巽不想把事情做絕,於是揮揮手,把郭松齡放了。

大難不死,郭松齡跟韓淑秀正式結為夫妻。

大概是受了韓淑秀的影響,隨後的郭松齡自我鍍金的意識很強烈。1912年,他先是考進了北京將校研究所,次年又入陸軍大學學習了三年,畢業後被特聘為北京講武堂教官。

這一段經歷是他日後成為奉軍陸大派領袖的基石。

1917年,護法運動開始,郭松齡再次追隨老領導,時任廣東省省長的朱慶瀾。據說在這階段,他見到了孫中山,並表達了“欲謀真正共和,須由軍人革命”的思想。

但很顯然,郭松齡的革命理想是不堅定、不純粹的,隨著護法運動失敗,他沒有選擇流亡,而是轉身回了奉天,投靠了他從一開始就反對的奉系軍閥張作霖。

那時候的張作霖正稱霸東北,很有些亂世梟雄唯才是舉的意思,所以明知郭松齡的黑歷史,他還是收留了這個日後給他帶來大麻煩的野心家。

照張作霖的說法,回來就好,我不管你是什麼,我只要人才。

時勢能造出英雄,也能造出可怕的野心家。

不久,郭松齡遇到了在奉天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並很快與之成了亦師亦友的莫逆之交。

攀上這實為草包的太子後,郭松齡以他的軍事才華及正義包裹下的野心,步步高昇。

必須承認一點,郭松齡是悍將之才,其在第一、第二次直奉大戰中的表現的確亮眼。

但也正因為如此,他的野心以及狹隘在這個過程中被兇猛地喚醒了。尤其是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功勞全讓楊宇霆、姜登選等人攫取了,這讓他十分惱怒。

據說,這個階段,曾有相士給郭松齡夫婦算命。相士說,松齡腦後有反骨,行將以兵叛;其婦殺氣溢眉宇,皆當流血死。

郭松齡反奉的契機來源於1925年到日本參觀秋操。

陰錯陽差間,張作霖擬以承認二十一條為條件,從日方購買軍火,進攻國民軍的內幕讓他知道了。

對羽翼正豐的郭松齡來說,這是打著革命正義實現個人野心絕佳機會。

於是他找到了一同在日本觀操的國民軍代表韓復榘,表現想和馮玉祥合作。

馮玉祥何許人也?郭松齡的同道中人。

於是兩個善打正義旗號的野心家外加一個李景林結成了三角反奉聯盟。

互相沒誠心,各自有野心。從一開始,郭松齡結成的這個聯盟就是他最大的戰略失誤。怎麼講呢?郭松齡反奉的大幕一拉開,馮玉祥、李景林想的不是精誠合作,而是渾水摸魚。

這足以說明郭松齡玩政治的段位很低級,底色不過是偏激莽撞的幼稚之人。

郭松齡不光有偏激莽撞幼稚的毛病,此人在大事臨頭時還有優柔寡斷的致命傷。

究其根本,那是因為他既想做野心家,又想樹貞潔牌坊,兩頭都想靠,兩頭都靠不牢。

對待日本人的態度就是一個有利的例證。他既不想和日本人媾和,又不想得罪日本人,不幹不脆,模稜兩可。張作霖在這一點就老辣多了,先利用再說,完了再周旋。

其提出的反奉口號亦是如此,反張家老子不反張家兒子,其實明眼人誰看不出來,他不過是想借張家兒子上位罷了。

大旗扯得如此虛偽,這一點註定了稍遇不順,其人心必散。

隨後戰事的演進過程殘酷地印證了這一點。

一開始,郭松齡因出其不意,的確勢如破竹,但進入天時地利人和的縱深較量後,局面馬上就變成了四面楚歌。天時上,一場罕見的大雪凍傷了七千多士兵;地利上,反軍卡在錦州進退兩難;人心上更要命,奉軍一句張家人不打張家人,直接讓反軍丟了軍心。

加之日本人的阻撓,奉軍援兵的及時殺到,一個多月後,郭松齡的反軍土崩瓦解。

兵敗後,郭松齡夫婦曾躲在菜窖中避難,但最終還是被百姓告發了。張作霖接到報告,曾想當面質問郭松齡,到底哪一點對不住他?

但隨後就改變主意,將郭松齡就地處決了。

的確,這樣的質問毫無意義,相反還能給他義正言辭的機會。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郭松齡最終沒能實現自己的野心,但他卻是大動時代奶酪的那個人。

他的反叛至少產生了四個重大影響:一、斷送了張作霖稱霸中原的野心;二、為張作霖慘死皇姑屯埋下了伏筆;三、間接導致了張作霖之後,東北政治乏力,軍事無柱的困境;四、未有此事,他若不死,九一八也許不會發生。

所以,他這個野心家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的,也是整個時代的。

因其野心,毀掉的其實是原本可能的力挽狂瀾。

實在是可惜!可嘆!可悲!


黑句本


郭松齡此人不貪財不好色不喜賭,做事嚴謹認真,治軍嚴格,從來不徇私舞弊。在夫妻生活上,郭松齡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儘管妻子多年來未曾生育,但他依舊不納妾,一直與原配妻子恩愛有加。在部隊中,他又算得上是一個好軍官,他從來不貪汙受賄,與士兵同甘共苦,對沒有背景卻有能力的士兵他都會盡可能提拔。


1925年的某一天,手握奉軍七萬精銳部隊的郭松齡突然宣佈反奉,通電張作霖要求其下野,讓張學良主持東北大局,否則就率領大軍攻打奉天。郭松齡此舉很明顯是為了個人私心,他口口聲聲宣揚反對內戰,全國團結一致抵抗列強。可是實際上郭松齡帶領七萬奉軍精銳打起了內戰,導致東北軍實力大損,這也給了日本人可趁之機。

郭松齡帶領他的七萬大軍一句勢如破竹,當時許多人都以為郭松齡必然可以打敗張作霖,奉軍高層許多軍官都收拾好東西準備溜之大吉,結果這時候日本人突然插了一手,幫助張作霖攻打郭松齡,再加上郭松齡七萬精銳都是張學良的老部下,在張學良的一番心理戰下,許多人都選擇倒戈相向,郭松齡因此失敗了,他與他夫人都被殺。



日軍曾提出幫助郭松齡打敗張作霖,前提是讓郭松齡簽訂滿蒙條約,維持日本在華的利益,郭松齡立馬就拒絕了日本人。郭松齡沒有因為個人利益而拋棄國家利益,從這點上我尊敬他,他起碼算得上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


麥地傳奇


郭松齡作為奉軍中的中流砥柱,其軍事才能自然不用多說,但是郭松齡最後為何會反張作霖?這其實就是郭松齡在政治問題上看的不透徹,郭松齡反張作霖一是為了民主,二是認為張作霖同日本勾結。郭松齡決意同張作霖分道揚鑣,但是卻又同張學良講義氣,打出了反父不反子的旗號,這實在是令人佩服,但是又顯得郭松齡的天真。



1920年到1925年間,這是奉軍發展最快的一段時間,這時的郭松齡可以說是除了張作霖、張學良外,奉軍中最有威望的人。當時郭松齡手裡有7萬大軍歸其指揮,而且還是東北軍中的精銳。郭松齡在1925年反奉,深刻的影響了當時的局勢,若是不出意外,東北軍當時的實力可以一鼓作氣蕩平北方。郭松齡的叛亂,使得張作霖不得不依賴日本人的力量來應對。


郭松齡叛亂的初衷是反對張作霖,支持孫中山提出的民主共和,郭松齡青年時期接受過進步思想,他認為只有民主才能解救國人。所以雖然為軍閥的幕僚,但是郭松齡一直是愛國愛民,只是當時革命軍實力不強。郭松齡反叛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忍心看張作霖出賣國家利益,但這是郭松齡從軍人角度出發的。

在1925年郭松齡打進瀋陽之後,他還是顧及同張學良的義氣和情誼,這是非常天真的一個想法。郭松齡稱的上是一個具有東方古典俠士情懷的人,也算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若是郭松齡政治上成熟的話,就應該先把張作霖同日本交易的事情先曝光,再聯絡其他軍閥,一起討伐張作霖。如此就算張作霖尋求日本人的幫助,也避免不了下野的結局。


小司馬遷論史


簡單說吧,郭松齡是民主革命者,他在張作霖手下,治軍嚴格,正氣凜然,他的規定後勤部不可以是長官的帳房,後來國民黨軍隊全面推廣,張作霖和日本人交往,常年打內戰,賞罰不分明,楊宇庭演習埋地雷,發射真炮彈,打死郭松齡部隊一百多人,張作霖沒查明,還判定郭松齡戰敗。郭松齡帶軍打敗直系,沒上戰場在後方觀戰又看他笑話的都當了督軍,郭松齡什麼沒得到。姜登選不是什麼忠良,在郭松齡眼裡就是私人的家奴,一個是有過節,二是他不勞而獲當督軍,三是放他回奉天影響起兵。這些事讓郭松齡堅定了要給國家當兵不給私人當狗的決心。遺憾的是基礎不牢,最終失敗。他不是大家所理解的不知恩義,他是有民族大義的民主革命先驅,他有進步思想,我非常敬重郭松齡,曾經兩次為他掃墓獻花,他要是成功,中國歷史得重寫。



正西風120983661


歷史上真實的郭松齡是個很複雜的人物。

郭松齡出身農家,清末進入奉天 陸軍速成學堂讀書,後 考入陸軍大學,在奉軍中屬於有學識、有思想的少壯派軍人。與郭松齡關係甚篤的齊世英在其回憶錄中這樣評價郭松齡:

郭先生體格修長而健壯,經常著軍服,好讀書,生活嚴肅,思想前進,治軍甚嚴,恆以天下國家為己任。不近菸酒,不貪汙,不受饋贈,亦不治生產。與夫人韓淑秀女士伉儷情篤,其夫人雖無所出,亦不納妾、不嫖,家庭生活極為樸素,毫無當時東北高官之奢靡情形,誠為後來東北新軍之楷模。

郭松齡曾加入同盟會,陸軍大學畢業後,輾轉至廣東到孫中山手下任職,後回家鄉任東北講武堂教官。當時張學良正在講武堂學習,所以兩人有師生之誼,私交甚好。張學良畢業後升任奉軍衛隊旅旅長,邀郭松齡到其手下任團長,郭從此進入軍界,直接帶兵打仗。後來奉軍整編,張學良出任第二旅旅長,郭松齡出任第六旅旅長。張學良是太子式的軍人,一切事物均委託郭松齡處理,這兩個旅實際上是郭松齡一個人說了算。郭松齡生性嚴肅,不含糊,凡事能行則行,故有人背後稱之為“郭鬼子”(意即日本式作風)。

奉軍屬於家族式軍隊,最講關係,奉軍將領大部分是奉天人,與張作霖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繫。《中國的軍閥政治》一書中將軍閥之間的關係由強到弱分為3類12級,大體情況如下:

第一類:父子、兄弟。

第二類:師生、親屬、結義兄弟。

第三類:上下級、同鄉、同僚和同學。

郭松齡是陸軍大學出身,奉軍高層中同學不多,但他是遼寧當地人,與張作霖和不少高級將領都屬於同鄉關係,並且她當過東北講武堂教官,奉軍中許多基層軍官都是他的學生,所以郭松齡在軍隊特別是新軍中有一定人脈。郭松齡與張學良關係最近,既是師生,又是同事和同鄉,事實上他們是關係最好的朋友。

郭松齡對張作霖逐鹿中原、窮兵黷武的政策不滿,常持批評態度。他認為東北資源豐富,交通方便,富可敵國,並且周圍日俄虎視眈眈,所以應該休養生息,建設好東北,以抵禦外侮為重。至於整個國事,各方應坐下商量,以政治解決為主,最好不要訴諸武力。郭松齡這番思想常對齊世英提起,齊世英對此印象頗深,他在回憶錄中說:“我只知道郭有實力,有抱負,對東北現狀不滿,我從沒想到他心裡會另有什麼打算!”

1925年11月,帶兵在關內作戰的郭松齡在灤州通電起兵。郭松齡致電張作霖,要他息戰下野,將政權交給張學良,並表示要班師出關,更改省政,收毀濫鈔,免除苛捐雜稅,實行文治以抵禦外侮,永遠不要參與內戰,優待勞工,振興教育,開發寶藏以臻東北於富強。

郭松齡的這份通電背後有沒有什麼其他私人考慮不得而知,但他的觀點今天看來無疑是正確的。起兵後,與郭松齡有私人恩怨的奉軍大將姜登選途徑灤州時被郭扣押,隨即槍殺。姜留日出身,曾加入同盟會,與黃興等人有舊,為人誠實,為官清廉,不唯榮利,治軍嚴明,平易近人,在奉軍中口碑很好。郭松齡殺姜是個大大的失策,就連郭的親信人物也認為沒必要置姜於死地——由此可見郭松齡為人狡詐且心胸不夠寬廣的另一面。

郭軍勢如破竹,一路打到巨流河畔。12月23日,郭軍與奉軍在巨流河鏖戰,由於內部人員有人暗中投降張學良,加上日本關東軍幫助奉軍,郭軍失利,郭松齡攜夫人於24日凌晨突然出走,郭軍遂作鳥獸散。

24日,郭松齡夫婦被奉軍捕獲,在押往奉天途中被就地槍決,屍首運回奉天小河沿體育場,暴屍三日,境況甚慘。

被張作霖暴屍的郭氏夫婦

至此,那曾經感動山河的郭軍回師壯舉,猶如過眼煙雲,一切都吹了,散了,郭松齡本人也由此走進了歷史,任憑後人評說。


民國年間那些事


最早知道郭松齡的名字,是從齊邦媛老師的《巨流河》得知的。齊邦媛的父親是將領齊世英,齊世英與郭松齡的關係比較好,郭松齡的巨流河一役,直接針對的就是張作霖,最終功敗垂成,郭松齡敗北,被張作霖所殺,而齊世英也受到影響帶著家人顛沛流離。



郭松齡這個人是有些矛盾,有才能但不夠勇敢,是孫中山的信徒但同樣不夠果斷,成為張學良的教官,並且在奉系帶兵作戰,但他對大帥張作霖的做派一直不滿,所以當張作霖借派他去日本去除他的兵權時,郭松齡加入了馮玉祥的部隊,直接與張作霖對抗。


郭松齡雖是著名的武官,但他並不具備大將的才能,真正實戰帶兵作戰能力確是難堪大用。

你對郭松齡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個人以為,郭松齡的軍事主張及帶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當時的環境下,可以說他是一個未經留洋薰陶卻依然擁有良好的軍事思維及軍事素養。在之後的三八兩旅以及兵團的訓練帶兵方面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並讓他所帶之軍變為了奉系軍中的精銳,因此在軍事層面來說,他是一名良將,一名善於帶兵之人。 郭松齡的政治思想較於當時的奉系軍閥中還是較為先進的,他能以民族大義為先,以拯救中華,振興國家之積貧積弱之現象為己任。在與張學良的搭檔配合下,其對張學良的影響也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之後張學良的“東北易幟”及“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一致對外的這兩項重大歷史功績有著一定的影響,使張學良不再與其父親張作霖一般繼續成為舊時軍閥。



即使是在叛變反奉期間還是未接受日本方面的干涉,嚴正聲明其反奉只是內政,並不應由他國來左右,這一點也許也是之後歷史上奉他為愛國將領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個人認為,郭松齡的做事為人方面若沒有叛變反奉,急於靠自己的武裝力量去粗鄙的用軍事來改變東北的話,或許他可能在歷史上的評價會更高更不凡,也或許能改變他的一生。但從人情世故上來講,他的叛變對於他的知遇之人張學良來說是打擊最大的,他與張亦師亦友,一路的互相影響互相扶持,張予以了他權利及一定的軍事地位使其發揮其軍事才能,予以了他無上的信任,如若隱忍,待張學良順利坐上東北王的那一刻或許他真能一展其政治抱負,改變東北的面貌。可是郭並沒有這麼做,在人情上講他辜負了張學良的知遇之恩,辜負了張學良的信任,使張學良陷入了不義之境地,一方面是張學良敬重的老師而另一方則是自己的父親。古往今來,凡事孝為先,即使郭的初衷是好的,張學良也不可能叛變自己的父親去聯合或支持郭去反對其父親,起兵造反攻打自己的出生之地,傷害生養他的父母,無論其父親張作霖是否正確。因此在為人上我認為郭松齡還是有所欠缺的。 郭松齡在仕途上的追求或許是他唯一反奉的唯一理由,在張學良父親張作霖發動的第二次直奉大戰之後,軍功最大的應為張學良及郭松齡部,可在戰後封督軍時並未給予其戰功相對的督軍地位,也為後面的郭之叛變埋下了隱患,所以單從反叛理由上來說,郭松齡之叛變也算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往高處走嘛。



但這也說明了郭松齡在政治方面的不成熟,要知道張作霖一直以為張學良就是郭松齡,在自己死後張學良會接任自己並且一定會給予郭相當高的地位,於是張作霖做了這種決定,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並不鮮見,可惜當時的郭松齡並未這麼想,反而認為張作霖賞罰不公,由此存了背叛之念。 總結來說,郭松齡總體上算是個愛國良將,並有著一定的軍事能力及政治抱負。唯一的遺憾在於他未等到張學良的上臺施展其抱負,並在人情世故方面前半段他對於張學良有著深遠的影響並使張學良成為了史上有名的愛國之士,後半段他的叛變卻是對這個亦師亦友的張學良的巨大虧欠,讓人不勝唏噓——他忍個3年,張作霖一死,東北就是張學良的,張學良的也就是他郭松齡的,正可以施展報負,多好。 郭松齡就是再不濟,“九.一八”的時候也能起點作用,唉。 一聲嘆息。



李三萬的三萬裡


郭松齡,1910年加入同盟會,奉軍著名將領曾為張學良之教官。郭松齡歷任張作霖麾下第二團團長、第八旅旅長、第三軍副軍長、津榆駐軍司令部副司令,在與段祺瑞、曹錕、吳佩孚作戰中取得軍功,並與張學良要好。民國十四年,郭松齡在馮玉祥支持下起兵反張作霖,後兵敗被俘處決。

郭松齡是奉系歷史上唯一大規模武裝反對張作霖的人,郭松齡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從他反奉失敗這件事上得知一二。

首先,郭松齡是有將才而無帥才,能將兵而不能將將。他雖然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立志剷除軍閥,實現民主政治。但沒有認真分析孫中山領導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因此也不會利用當時全國反奉這一有利的政治形勢,深入宣傳反奉的意義,建立聯合統一戰線和政治組織,全靠部屬關係、同學和師生關係維繫內部團結,基礎很不牢固。另外,也沒有提出比較激進的許諾,廣大官兵不明確打倒軍閥之後建立什麼樣的政權,“民治”主張僅是一個抽象的口號,並無具體方案。特別是官兵最關心的土地問題,沒有納入政治綱領,不能把反奉行動與廣大官兵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

其次,做事不果斷不堅決。考慮與張學良的友誼,郭松齡打出的旗號是由張學良代替張作霖,“反父不反子”,這樣也影響其攻張的堅定性,一些軍官的猶豫性也影響士氣。沒有提出、也不敢提出明確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主張,尤其對張作霖勾結日本的行為,為了不給日本製造干涉藉口,僅僅使用了一些閃爍隱晦之詞,沒有把張作霖的反動面目徹底暴露出來。


國家人文歷史


郭松齡在那個時代,是和其他軍閥將領不一樣的,他愛國愛民,推翻張作霖沒有錯,張作霖是個大軍閥。只可惜碰上豬隊友,中國人的奴性使部隊沒有了戰鬥力,還要說一點,如果日本人不打郭松齡,他應該會勝利的,只能說他為了理想,博了一回。雖然是悲劇,但是歷史記住了他的一腔熱血!


無邊的雲32


歷史上的郭松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上的郭松齡是個有作為有軍事思想的東北軍軍人,但卻氣量狹小,不能容人。他不滿東北軍閥張作霖對東北家族式的封建統治,於一九二五年聯合關外的軍閥馮玉祥、李景林發動兵變。向關內奉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成勢如破竹之勢。攻擊太順利使郭松林對反奉聯盟產生了反悔之心,乘李景林全力與奉軍作戰之時,派兵從側翼襲擊了李景林部隊,並一舉將李景林的客軍去潰。馮玉祥見此狀立刻收手,率軍退回原防地。(以上資料來至馮玉祥回憶錄)。結果是郭松林太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他孤軍奮戰,結果被張作霜輕易擊敗,自己也落了個被槍斃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