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是誰?

竹齋子


我個人覺得如果單論本人的話,宋武帝劉裕應當是最被低估的一個。這人的文治武功、權謀心術不下於唐太宗、明太祖這類名傳千古的皇帝。是歷史上極少數在政治、軍事、文化上均有建樹的全能型皇帝。如果多給他二十年時間,或者他不是出身寒微,很可能南北朝亂世不會終結在楊堅手裡。唯一的缺憾就是虎父犬子,兩個兒子都不爭氣,把他留下的基業給廢掉了。

在武功方面,劉裕能打的簡直和唐太宗有一拼,手下敗將的名單長的嚇人,在內平定了孫恩的叛亂,消滅了桓楚、西蜀、劉毅、司馬休之等一系列的割據勢力,北伐消滅南燕、後秦,大破北魏,不僅統一了南方,還把山東、河南、關中之地全部收復。要不是後方起火,他無奈撤軍,搞不好連北魏都得叫他打的滅國。歷代皇帝能在軍事成就上超過他的不多,完全就是一個戰爭皇帝。

在政治上,推行土斷,抑制豪族對土地的兼併,輕徭薄賦,把被世家把持的山川大河還給了百姓,使百姓砍柴、打魚、採摘不必再交稅。硬是把東晉小朝廷折騰的幾乎崩潰的江山經營處了中興之相。且為人慧眼獨具,從寒門中提拔了劉穆之、檀道濟、王鎮惡等一大批名士或名將。

在文化方面,他重興教育,修建庠序,獎勵蒙童。將華夏幾乎中斷的人才培養機制又扶植了起來,這是萬世之功。並且一直致力於收集散失的書籍,運回建康加以修復整理,官方所藏之書超過6萬卷。對漢民族的文化留存的貢獻良多,即使隋朝建立之後,大量的典籍也是從南陳的官藏中復錄出來的。可以說時至今日,我們仍受劉裕遺惠。

只是可惜劉裕出身寒微,成勢太晚,代晉立宋僅僅兩年就去世了。他始終沒有找到最好的時機做他真正想做的事情,北伐時東晉朝堂一場內亂加上劉穆之突然病逝,讓他前功盡毀,治國時未到盛世來臨就壽元用盡。時至今日的歷史書上,對他也不過寥寥幾行,唯一的印象就是開始南朝宋齊梁陳更迭的人而已。

老朽知道的就這麼多了,歡迎各位賢達批評指正。


奉天老朽


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這個“最”字不敢輕言,因為,被低估的程度是無法用量化來估算的,所以,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會有什麼標準答案。

中國歷史,兩千年的帝制,前後除了約四百多個皇帝,可以說,強人不少,奇葩也不少,要是列出來被低估的人,估計都列出一個排。我就隨便說一個吧,如果有不妥,歡迎一起討論。

我認為,柴榮是個被嚴重低估的人。

柴榮,即後周世宗,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皇帝,他一生只在位了6年,所以,存在感比較低,很多人對他都不太瞭解,這種人最容易被低估,那麼,我就簡要說說他的能耐吧。

第一、戰鬥力爆表,堪稱軍事奇才。

首先,暴揍後蜀,收復戰略要地秦、風、成、階四州,鉗制住了後蜀北上的道路,為統一西南奠定了基礎。

其次,三伐南唐。大家不要以為南唐國力不行,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國力還是非常強大的,這也是他們能夠存國如此之久的原因。柴榮在世的時候,曾經三次興兵征伐南唐。為了能夠鼓舞士氣,柴榮親臨前線,身先士卒,親自指揮作戰,打得南唐最後去掉了帝號,只敢自稱南唐國主。至此,柴榮攻佔南唐十四州,六十多個縣,江北一帶盡數納入後周囊下。

再次,大敗契丹,險些收回燕雲十六州。關於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王朝的作用,這個我就不多贅述了,瞧瞧宋朝那麼多年為什麼一直被動挨打就知道這裡面的原因了。柴榮不懼怕契丹,興兵北伐,僅僅用了42天,就收復了三州三關,十七個縣,只可惜柴榮在軍中生病,最終被逼無奈班師回朝。事實上,這次北伐對契丹的震動很大,有一些人已經提出放棄幽雲十六州的想法,真是天不助周。

第二、胸懷寬廣,善待臣子。別看柴榮在位時間不長,他做的工作確實不少。他整治吏治,修訂律法,虛懷納諫,下詔讓臣子們主動給他提意見,從來不因言降罪,一時間,後周朝廷得到大治,大有貞觀的影子。

第三、整頓軍務,開創很多軍事制度的先河。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動亂,生存之道就在於實力,沒有一個好的軍事制度,國家隨時都可能面臨滅頂之災。柴榮非常能幹,很多事都事必躬親,他吸取了戰爭經驗,對軍隊弊端採取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比如,他主張“兵在精,不在眾”,建立一套嚴格的選兵制度,甚至有時候親自選兵,淘汰部隊裡面的老弱,選出身強體壯、作戰勇猛的士兵,給予優厚待遇,被淘汰的士兵一律回鄉務農。

隨後,他命令趙匡胤發佈公告,廣招天下勇士,把表現優秀的年輕人都納入軍隊中,不計較出身。通過一系列的整頓,後周軍隊作戰能力大大提升,擁有了一支令天下聞風喪膽的精銳禁軍。這其實也是北宋初年的制度雛形,所以,北宋初年的時候,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這都得益於尺阿容的改革。

第四、勤儉節約,與民休息,非常有明君範兒。中國帝王能稱楷模者,漢文帝肯定要入圍,原因只有一條:他愛民如子,與民休息。柴榮在位期間也是如此,他啟動國家機器,興修水利,恢復漕運,獎勵農耕,使國家的生產力得到快速恢復,為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物資基礎。

可以說,柴榮是五代十國少有的雄主,各方面都很出色,只可惜,英年早逝。

好了,就說這些吧,不妥之處,還請多多包涵。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有補充意見,歡迎留言討論,但謝絕語言攻擊。


貓叔說歷史


站在京杭大運河岸邊,你就會明白,隋煬帝楊廣是最被低估的皇帝!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罄竹難書這個成語說的是隋煬帝楊廣。歷史上乾的壞事數都數不清的皇帝,還真不少,不管是亡國的、開國的、還是守成的。

但中學歷史課本說,楊廣為了自己下江南遊玩便利,下令開鑿了京杭大運河。當我穿行於東方帝王谷秦、漢、唐的那些花費巨資的高大的帝陵之間,我忽然明白,這是對楊廣的汙衊。

隋朝的都城在長安,如果楊廣為了想乘船下江南,應該從長安挖過去。再說大運河還挖到了北京,他也想坐船到北京?更重要的是,大運河離長安大概有千里之遙。說楊廣為了乘船下江南淫樂,明顯是胡扯。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實際上是將南方與北方聯繫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水利、貿易工程。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工程能起到京杭大運河這樣重要的作用。

在鄭國渠邊,你會想到鄭國;在都江堰,你會想到李冰父子;在大運河畔,你不會想到楊廣,而他卻恰恰正是中國人應該感謝的。


漢刺


很多人瞧不起宋高宗趙構,認為他不救父兄不復故土,重用秦檜殺害岳飛,簡直是個無恥昏君,但我覺得,他的一些作法理應得到理解和肯定。



1127年,也就是北宋靖康二年,茹毛飲血的女真蠻人攻破了開封城,宋欽宗宋徽宗被俘虜到北方苦寒之地,隻身在外的趙構有幸躲過一劫,他親眼見證了金國人如何勢如破竹般碾壓宋軍,他親眼見證了金國人如何殘忍至極的四處殺戮,侮辱婦女,當時的宋朝人評價女真人就是四個字:"殆非人類!",那根本不是人,那是剛從原始森林裡出來的野人,無法用文明人的語言去和他們溝通。

【勇氣可嘉】

當時的趙構作為北宋皇族唯一一個倖存者,他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逃到天涯海角,讓金國人永遠找不到他;二是勇敢的站出來,繼承大宋榮耀,向苦難中的百姓大喊"我還在,大宋未亡!"第一個選擇非常安全,幾乎沒有生命危險,而第二個選擇意味著他很有可能像父兄那樣被抓到北國,做一輩子奴隸和俘虜。最終他選擇了第二個,在靖康之變的當年,他就重新扯起宋旗,在河南登基稱帝。

各位,不要以為皇帝就是那麼好當的,趙構當這個皇帝是要下很大決心的,完顏兀朮五千騎兵就能在江南如入無人之境,宋軍在當時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他敢站出來當這個皇帝,鐵定是做好了去見父兄的準備的。果然,趙構稱帝后金國人立刻發兵捉拿他,"搜山檢海捉趙構",面對女真騎兵的瘋狂,趙構只能逃跑,他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當時岳飛還年幼,宋軍又都是步兵,只能守株待兔,根本無法主動追擊女真騎兵幫助皇帝解圍,趙構從河南一直逃到浙江,最後只能架船出海,在海上呆了幾個月,大家覺得趙構這個皇帝當的舒服嗎?



作為北方人,他在海上暈船是肯定的吧,想象一下,南宋皇帝趙構,在一艘破船上幾天幾夜無法入眠,陸上遲遲沒有擊退女真人的消息,自己的政府班子都還沒有組建完成,幾乎就是個光桿司令,他何苦要受那個罪呢?因為宋朝是興是亡全繫於他一人之身,如果他當時承認了宋朝滅亡的事實,那宋朝提前150年就滅亡了。

【武將令人失望】

趙構作為宋欽宗被俘後的替代者,繼位後他曾經經歷過"苗劉之變",兩個武將造反囚禁他,所以他的地位一直都沒有那麼穩固,再聯想到當時女真人一路追他入海而宋軍卻無人能助,可以想見趙構對武將是極度不信任的,他見慣了宋軍的一觸即潰,親身經歷了手下武將的造反,因此當後來的岳飛屢屢揍報奇蹟般的大捷時,他是既驚訝又有一些懷疑的,宋軍真的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生那麼大的變化?當岳飛主動向他伸手要兵甚至插手立太子事宜時,趙構的不信任感終於戰勝了理智,當時的岳飛手下人馬達到了宋軍總人數的七分之四,趙構無法接受岳飛再來一次"苗劉之變"。

【勤儉持家】

趙構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他的宮殿只有寥寥幾十間,這和故宮的幾千間規模簡直無法相提並論,很多宮殿都是兼備多種功能,根本不夠用,後來臣子提議擴建三百間,趙構減去三分之二,只同意擴建一百間。要知道當年他在北宋開封城皇宮住了18年,他早就習慣了宋徽宗帶來的奢靡生活,能在繼位後如此節儉,這絕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有太多皇帝在繼位後奢侈享受之心氾濫,而趙構不是這樣。

【選人得當】

趙構這個皇帝當的,戰戰兢兢幾十年,痛苦的日子絕對比快樂的時候多,他早就幹累了,所以他早早禪位給太子。太子是他的養子,並非親生。



因為無子,趙構最初選了兩個養子,一個是胖子,一個是瘦子,對二人進行考察。有一次父子三人談話,一隻貓從胖子身邊走過,胖子飛起一腳把貓踹飛,趙構大怒,訓斥他沒有愛心。還有一次,趙構分別賜給二人十名美女,過段時間收回檢查,瘦子的十名美女仍然全是處子之身,而胖子的十名美女全部失身。趙構由此判斷,選瘦子為太子,並禪位給他,而這位有點瘦的太子,也就是南宋有名的明君——宋孝宗。

由此可見,趙構選太子的首要標準是道德素養。

說了不少,當然仍有很多問題沒有提到,比如為何不敢北伐等等,這些問題以後再聊。但通過上述文字,我覺得能夠看出,趙構這個皇帝當的是很不容易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


北宋一書生


最大玄機:

隋文帝在我們中國人的印象中存在感不強,是因為隋朝的短命和他那“敗家”的兒子隋煬帝。所以人們在印象中就覺得隋朝不強盛,要不然怎麼會那麼快亡國呢?其實歷史上隋朝是很強盛的,隋文帝登基後不久便出現了著名的開皇之治,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數百年的分裂,甚至還為後來唐朝初期的貞觀之治也打下基礎。整個隋朝,雖然只經歷兩代,但是國家人口卻由2400萬增加到4600萬,從人口的快速增長上也能反映出國家的興衰。那麼隋文帝在位期間到底有何作為呢?下面詳細概括了幾點。

隋文帝創立了影響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而六部分為吏部、刑部、工部,禮部、戶部、兵部。相信大家對古代朝廷的三省六部都很熟悉,古代皇帝另三省官員之間互相牽制,削弱相權,實則加強皇權。而古代其他朝代也沿用這種制度,雖有微調,但核心未變。所以古代其他朝代的皇帝們還得感謝隋文帝想了這麼一個好法子來鞏固自己的皇權呢。

隋文帝還開了中國科舉制度的先河,在隋文帝即位後,廢除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朝廷的選官制度再也不用看出身,許多窮苦百姓的孩子就可以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可謂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當時規定各州每年都要向中央選送三位當地的才子考試,合格者即可進入仕途。後來隋煬帝對這科舉制度作出了簡單的優化,而到唐朝科舉制度更加完善,許多平民百姓都有機會踏入仕途。而古代著名的兩代帝師翁同龢和民族英雄文天祥都是狀元出身,科舉制度確實為古代封建王朝提供了許多人才,古代科舉制度還影響著我們現如今的考試製度,所以說我們現在還受著隋文帝的恩惠。

隋文帝在位期間還頒佈了著名的《開皇律》,全文有500條律例,有著“型鋼簡要,疏而不失”美譽,是唐律制定的基礎,也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步。《開皇律》在人道上有著十足的進步,廢除了隋朝以前的“五馬分屍,宮刑,梟首等酷刑”,只留下了斬首和絞刑兩種。相比《新律》來說刪去了八十一條死罪,一百五十四條流罪。

但是隋朝卻在第二代隋煬帝手下就亡了,隋煬帝也並非無能,在位期間修建京杭大運河造福百姓,還為中國開疆擴土。但是由於操之過急勞民傷財和後期貪圖享樂,當時並未走向衰弱的隋朝就早早滅亡。要是隋朝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更為久遠的話,作為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的地位肯定會比現在高很多!



最大玄機


唐高宗李治。他給大家的印象是懦弱無能,可是打下唐朝最大的版圖恰恰是被人認為懦弱無能的唐高宗,而且唐太宗還未死他就敢跟武則天有一腿,他這叫懦弱??實際上,唐高宗在位時期,打壓長孫無忌為首的貴族功臣,把權力收回自己手中,而且軍事上滅了隋煬帝和唐太宗都解決不了的高句麗,還有滅西突厥等國家使唐朝版圖達到巔峰,他統治時期是唐朝真正萬國來朝的時期。至於武則天完全是李治一手一腳扶起來的,因為唐高宗患有風痺症,執政後期那10多年眼睛是全瞎,大臣信不過了,兒子也信不過了,政事只能依靠妻子幫忙,畢竟當時的人在武則天之前還未見過女人當皇帝,李治也放心。李治就是武則天政治上的老師,武則天是李治一手一腳培養出來打壓長孫無忌等大臣的,後期武則天的心腹李義府等人,唐高宗對付他們只需一道聖旨就解決了,武則天無可奈何。唐高宗被認為懦弱是因為他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被自己母親武則天奪了位,後來恢復唐朝的國號後因為武則天的緣故也必然要黑唐高宗。


蟎清之祖是通古斯野豬


想起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東南形勝之地今日的繁榮,要歸功於有“中興再造”之功的宋高宗趙構!

在一些人眼裡,趙構是個軟蛋貨,還殺害岳飛,做出“仇者快,親者痛”的事情,彷彿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一樣,時不時地被人罵幾句;其實歷史對趙構的貢獻低估了,沒有趙構,東南半壁將淪喪殆盡,中華文化將面臨滅頂之災,“崖山之後無中國”提前來到!

趙構生於公元1107年汴梁皇宮,藝術皇帝宋徽宗第九子,長於婦人之手,後被封康王,如無意外一輩子就是個逍遙自在的快樂王爺;但形勢逼人,公元1126年挾滅遼之威的金人南侵併包圍汴梁,為國家計,趙構自薦出使金國當人質,小趙這次表現得很爺們,也很勇敢,不卑不亢……金人以為這是個冒牌王爺,要求宋朝換人,就這樣趙構有驚無險地回國了;

轉眼到了公元1127年,金兵再次南侵併一網打盡包括徽宗、欽宗在內的王公百官,趙構因在外募兵而倖免;形勢危急中,趙構在應天府登基,重建政權,領導班子還沒組建完整,“搜山檢海捉趙構”的金人就追了過來,劉光世引兵遁走,杜充潰逃……沒兵沒將沒錢的趙構為了活命只好南逃揚州、鎮江、杭州、寧波……甚至一度漂泊海上;水土不服的金兵抓不到趙構,只好回撤,歸途中被韓世忠阻截在黃天蕩48天,差點回不去老家,從此金兵不敢輕易南下,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驚魂不定的趙構才在臨安穩定下來;

當時不僅有外患金兵,還有內憂鍾楊起義等……內憂外患考驗著這位二十多歲的皇帝;接下來,他“攘外必先安內”,解決了農民起義、兵變等棘手的問題,穩定了自己的統治;內部穩定後,又派兵收復失地,但鑑於金朝處於國力上升期,戰鬥力強,以當時宋的國力不足以滅金,所以當金國主張議和時,趙構同意了;紹興和議奠定南宋後面的和平,得以使南宋延續150多年的國運;儘管對議和,現在的人充滿爭議,尤其是為了議和殺害岳飛等,更是讓趙構背上了千古的罵名,但是置身於彼時彼景,議和是明智的,可以想象以後來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的軍事才能而言,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未能滅金,還是末期的衰落的金朝,你苛求趙構去滅金有點強人所難,也有點不識時務!

和平中的南宋在趙構的領導下,經濟繁榮,尤其是海外經濟,成就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得以傳承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歷史應該給趙構一個高一點的評價,“不以一眚掩大德”才公平!




南門嶺的柿子樹


我來回答一個。

雍正。

在大家的印象中,清朝入主中原的前期還是可以的,大家張口閉口,“康乾盛世”。然而你不知道中間還有一位這樣承上啟下的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我想雍正是清朝被黑得最慘的一位皇帝,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野史!尤其是港臺電視劇,那真是黑得沒邊,說他弒父!還跟來歷不明的女子生了乾隆。這些不提了。

雍正在位13年,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加班到凌晨睡眠時間都不夠,更別談睡眠
質量。每年就自己生日的時候,給自己放一天假。硬生生的把從剛接手時候的國庫700萬兩銀子,充裕到6000萬兩。工作狂一般的雍正在社會改革中得罪了那些上層的官僚地主階級,所以被這些人描述成“篡奪皇位、好色之徒”等,被潑了髒水


神話靚靚


我也覺得是雍正皇帝

前有康熙爺後有乾隆爺,夾在中間被人忽視

其實雍正在位13年一直都是兢兢業業,廢寢忘食。沒有他的貢獻,就沒有所謂的康乾盛世


皖北吳奇隆


隋文帝。他的功業是如此之巨大,他的百姓卻沒有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道德婊整天就只知道指責他得位不正,豈不知能把國家治理好並帶到走向巔峰盛世的軌道就是最大的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