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伎重演!美國經濟失策便習慣性“甩鍋” 但這次可能真的“砸腳”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道 法國《回聲報》網站10月29日發表花旗銀行前經理讓-呂克·巴斯萊的文章《從貿易戰到經濟危機?》稱,美國曆史上曾多次對外轉嫁自身經濟危機,如今它企圖通過向中國施壓並實現再工業化,再次開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彌補本國經濟政策的缺陷。但華盛頓最好謹慎行事,因為美國經濟同樣有脆弱的一面。

多次轉嫁危機

文章稱,1944年8月,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確立了世界經濟秩序。27年後,美元貶值讓理查德·尼克松面臨兩難。他要麼減少公共支出並提高利率,要麼對美元放手讓美元與黃金脫鉤。1971年,他選擇後者,避免了經濟衰退,進而確保了自己連任總統。

故伎重演!美國經濟失策便習慣性“甩鍋” 但這次可能真的“砸腳”

但他違背了在佈雷頓森林的承諾,拒絕將每盎司金價維持在35美元不變。沒有參照價值後,貨幣匯率肆意浮動,市場極不穩定,各國不得不適應這個新的經濟環境。尼克松的決定還導致通脹無所顧忌,1980年4月通脹率飆升至15%。面對這種水平的通脹,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多次加息。結果美元對其他貨幣升值,減少了美國的出口量,並加劇了本就被認為過高的貿易逆差。

羅納德·里根的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在紐約廣場飯店會見幾大貿易伙伴國代表,勸說他們將本國貨幣升值,美國承諾削減財政赤字。勸說對象主要是日本,日本履行承諾使日元升值。33年後,日本仍未完全從這場突然的政策轉變所引發的衰退中恢復。美國在短暫削減財政赤字之後再次放任,直到比爾·克林頓時期情況才出現好轉。

21世紀初,小布什總統採取了將貨幣寬鬆與財政赤字相結合的經濟政策,加上華爾街大銀行的非法操縱,引發了幾乎瞬間傳遍全球的次貸危機。歐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尤其是希臘,還有意大利。為應對危機美國採取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利率降至0.125%(這在各央行歷史上前所未有),造成包括日本和巴西在內的一些亞洲和南美國家貨幣被高估。受高收益吸引的投資者來到這些國家投資,快速獲利,這種“套利交易”使受害經濟體失去穩定。

對華故伎重演

文章稱,美國將2008年危機甩在腦後,再次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彌補本國經濟政策的缺陷,即向一位夥伴(比如中國)施壓來削減貿易逆差並實現經濟的再工業化。

文章稱,西方儘管對中國的一些做法有抱怨,但外企也因為太滿意豐厚的利潤,從未揚言退出這個市場。這些都是實情。

說到底,如果西方政府對當前狀況不滿,大可向世界貿易組織上訴。但它們什麼都沒做。

文章稱,美國向中國施壓或許是希望長久地遏制中國經濟增長,就像曾經對日本做的那樣。這或許是個錯誤。兩個對象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1985年日本經濟量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2017年中國經濟量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

1985年日本對美國出口佔日本總出口的39%。保護主義威脅使東京屈服。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僅佔22%。與過去相比,中國對出口的依賴有所降低:1985年中國出口額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5%,2017年這一比例則降至19%。兩國的經濟關係逆轉,如今是美國更依賴中國。僅2018年8月,美國工業尤其是軍工業所需要的中國“先進技術”產品便高達上百億美元。

文章稱,上述的每場危機都掀起了一場經濟風暴,風暴眼就是美元。美國對本國貨幣的不羈態度可以用尼克松政府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的話完美詮釋:“美元是我們的貨幣,是你們的問題。”

經濟體之間在貿易和金融領域的互聯水平之高再也不允許有這種不羈存在。美國貿易逆差是過度消費造成的,而過度消費的部分原因在於財政赤字。外匯扮演的角色雖然真實卻只是暫時的,而且經常被誇大。

文章稱,將逆差歸咎於中國的觀點荒謬至極。華盛頓最好謹慎行事,因為美國經濟也有脆弱的一面。

原標題:法媒:美經濟失策便習慣性“甩鍋” 但這次可能“砸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