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利潤暴跌九成,長安依然“甩鍋”給合資品牌

“贏得利潤是企業存在的核心意義”,這是管理學中人盡皆知的一個道理。對於一個企業而言,贏得利潤的能力,就是其核心競爭力的直接體現。

如果一個企業的利潤大幅下跌,甚至暴跌九成,會如何?這是眼下襬在長安汽車面前的最大問題。

1

近日,長安汽車公佈了2018年業績預告。預告顯示,長安預計去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億元至7.5億元,相較2017年公司盈利約71.37億元,同比下降92.99%至89.49%。

全年利潤暴跌九成,長安依然“甩鍋”給合資品牌

儘管此前外界已經估計到了長安汽車去年盈利水平不理想,但是誰也沒料到其淨利潤下滑竟然達到九成!

事實上,長安汽車的窘境,是從去年初開始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去年4月18日,長安汽車公佈2017年年報,2017年度淨利潤約為72.08億元,同比2016年度下降30%。

誰知,這只是“雪崩”的開始。

2

去年7月份,長安汽車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淨利潤指標頗為刺眼:“比去年同期下降67.54%-63.21%”。

從年初的下降30%,到半年報的下降67.54%-63.21%,長安汽車的下滑,明顯正在加速。

然而,到了下半年,長安的頹勢仍然沒有止住。

全年利潤暴跌九成,長安依然“甩鍋”給合資品牌

去年10月29日,長安汽車官方披露第三季度報告,2018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盈利11.63億元,同比大幅下跌79.98%。

2018年第三季度,長安汽車更是出現十分罕見的虧損情況,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4.47億元!

從年初的下降30%,到半年報的下降67.54%-63.21%,再到三季報大幅下跌79.98%,最後到年報的下跌九成,很明顯,長安汽車在去年呈現出“自由落體”的下滑態勢。

3

作為上市公司,在一年的時間裡,利潤下滑如此之大,公司無疑要向股東方做出解釋。

而長安方面對此的解釋竟然是——合資品牌拖累。

長安汽車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整體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是來源於“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減少”。

也就是說,合資企業,成了長安利潤下滑的“背鍋俠”。

全年利潤暴跌九成,長安依然“甩鍋”給合資品牌

這是一個值得玩味的事情。

要知道,就在三年之前的2016年,長安汽車還號稱是“自主品牌一哥”。因為長安系自主品牌車型的總銷量,在當時是位列國內車市第一的。

對此,長安汽車一直頗為自豪,並且在各種場合均不避諱“自主品牌一哥”的說法。

然而,就在短短三年之後,面對利潤暴跌九成的窘狀,長安方面竟然閉口不談消耗公司大量資源的自主品牌,反而將鍋甩給合資公司,看來長安對旗下自主品牌絕對是“真愛”。

4

事實上,儘管長安汽車對旗下自主品牌“吹的響”,但是長安的自主品牌,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

數據顯示,長安汽車2016年營業收入為785.42億元,同比增長17.6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2.85億元,同比增長3.34%。其中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約佔淨利潤的93%。

可見,哪怕在長安自主品牌銷量最高的2016年,長安汽車盈利的九成以上,依然來自於合資品牌。

換句話說,長安汽車的自主品牌,這麼多年一直是“瞎咋呼”,哪怕取得了高銷量,也無法獲得相應的利潤,最後還是要靠合資品牌貢獻的利潤,來養活長安汽車。

5

可惜的是,長安自主品牌的現狀,並沒有讓長安汽車高層警醒,反而仍在做“大長安”的美夢。

幾年前的高銷量,讓長安自主品牌對自己的定位過於樂觀,而從2017年開始,市場的急速下滑,讓長安汽車開始昏招迭出。

先是連續多年的官方降價,打亂了長安自主品牌車型的終端價格體系,並且對品牌形象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進而在產品研發上投機取巧,甚至出現抄襲日系品牌雷克薩斯的做法。

最後,眼瞅在車市上大勢已去,長安竟然自顧自地宣稱要在2025年全面停產燃油車,而全然不顧及到自己新能源技術匱乏的現實。

全年利潤暴跌九成,長安依然“甩鍋”給合資品牌

從“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香格里拉計劃”再到““北斗天樞”戰略,這兩年,長安汽車玩出了這麼多“噱頭”,但在真正主營業務領域,長安怎是一個“頹”字了得。

面對暴跌九成的利潤,長安還“吹”的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