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上一路攀升——赵之谦的作品2019年的趋势又会如何?

  赵之谦所居室名曰:“二金蝶堂”。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拍卖场上一路攀升——赵之谦的作品2019年的趋势又会如何?

赵之谦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悲庵、冷君等

  赵之谦首先是篆刻家,合浙皖两大门派为一而上追秦汉,风格纯正多变,成为一代宗师,影响至今不衰。其次是影响深远的书法家,三十五岁前后开始弃贴学碑,在邓石如的基础上,上溯秦汉,开碑学风气,自命“汉后隋前有此人”,于真、行、隶、篆无一不精,影响及海内外。

拍卖场上一路攀升——赵之谦的作品2019年的趋势又会如何?

LOT号4394—赵之谦刻 青田石自用印章—成交价:1207.50万—拍卖日期:2017-12-20

  此印文是为五斗米折腰。

拍卖场上一路攀升——赵之谦的作品2019年的趋势又会如何?

撝叔戏反陶彭泽语以自况

  观跋:悲翁尝与长洲江弢叔湜、会稽丁蓝叔文蔚游东瓯,文采风流,金石照耀,时称三叔。然悲翁治印,于邑极少流传,盖其兀傲之性,不屑为人,非真知笃好,或斩不与也。节厂三兄寝馈金石,为邑中后起,于海上得悲翁刻印数十方,足补其乡文献之,岂独资后学师事而已。己丑正月,醉石记;人字下脱作字,之字下脱阙。

  日本书坛至今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碑学兴盛,大多受其影响。再次是开海派先河的绘画巨匠,将没骨画法与金石书法相结合,大胆设色,艳丽典雅,直接影响吴昌硕、齐白石等花鸟画发展进程,直至当代。此外,其诗文奇古气醇,即一篆刻、竹刻牙雕之铭款,以及题画,都处处精到,韵律恰切,意境隽永。可知,其于文艺,可谓样样皆能、皆精。

  “海派”是中国水墨画领域里的一支重要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诸如吴昌硕、黄宾虹、任伯年、刘海粟、吴湖帆等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国画大师都是其代表人。而赵之谦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从他处受益良多。但这位大家的一生,却颇为坎坷。清道光三十年,时年二十二岁的赵之谦,为避太平天国之乱,来到杭州并在缪梓幕中谋事,结识诸多好友,学识大进。十年后,战火延及杭州,缪梓战死,缪幕遂解散。

拍卖场上一路攀升——赵之谦的作品2019年的趋势又会如何?

LOT号0761—异鱼图 手卷—成交价:2530.00万—拍卖日期:2017-06-19

  此异鱼图手卷曾于2011年12月份在西冷印社拍卖场上以1150.00万人民币成交,赵之谦作品《异鱼图》是古代书画图录的封面,起拍价500万。估价虽然不高,但作品能够代表赵之谦一生的艺术水准,代表海派的艺术理念。经过数轮竞价,《异鱼图》最终以1150万元成交。后此图私下又转数次,在2017年的嘉德拍卖会上又以2530.00万人民币高价成交!时隔六年此物成交价竟翻了一番高价出手!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博物馆也十分注重收购赵之谦的作品。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开始进入海外拍卖市场,颇受日本、港澳台及东南亚藏家的青睐,其作品价格屡创新高。1987年他的《茶花萱草》(成扇)在香港以4.5万港元成交;1990年他的力作《牡丹、紫藤、桂树、梅花》(四屏)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352万港元成交,创当时赵氏作品的最高价。

  在香港市场,赵之谦的作品价格起点就比较高,1986年刚出售时就达到45000港元,1987年仅一幅扇面就达到4万港元。1989年仅出售过两幅作品,一幅是《隶书》四屏,达到20万港元;另一幅是《岁朝清福》横披,达到21万港元。1990年也仅见到两幅作品出售,一幅是《牡丹书法》扇面,38500港元,另一件是《花卉》四屏,一举达到352万港元。

拍卖场上一路攀升——赵之谦的作品2019年的趋势又会如何?

LOT号1099—拟古花卉—成交价:1564.00万—拍卖日期:2013-11-25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赵之谦的作品又成为国内藏家竞拍的目标。1993年他的《花卉书法》(扇面)在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以16万元成交。以后他的作品价格居高不下,1997年其一幅行书(四屏)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以55万元成交;2001年他的《大富贵亦寿考》被上海敬华拍至55.6万元。

  近两年,赵之谦的作品价格有较大攀升,2005年他的《和贵仙寿》(四屏)在上海中天获价330万元,同年《花卉》(四屏)在苏富比获价572万港元;他的一幅行书(四屏)被嘉德拍至93.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花卉》(四屏)在苏富比获价572万港元;2009年他的《有万喜》在西泠印社获价336万元;2010年《富贵眉寿》在上海恒利获价2408万元,首次突破了2000万元大关。不过,与任伯年、吴昌硕作品相比,赵之谦的作品价格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后市值得海内外藏家关注。

拍卖场上一路攀升——赵之谦的作品2019年的趋势又会如何?

LOT号0005—花卉 四屏立轴—成交价:1089.00万—拍卖日期:2018-01-26

  赵之谦书法初师颜真卿,受包世臣书论《安吴论书》的影响后改学北碑,篆隶师邓石如,后来他逐步地放弃了颜体书而转向了魏碑书法。时人评说:益甫书初学颜平原,后深明包氏“钧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此法即中锋运笔,将笔毫平铺纸上,顺着下笔,起、收处露锋,显得草率、自然。篆、隶、楷、行一以贯之。故其书姿态百出,亦为时所推重。当时一般人写北碑上至金农、邓石如,下至张裕钊等多致力于以柔毫模仿刀痕,斩钉截铁,以刚直方硬为美。赵之谦的行楷精美,出入北碑,加篆隶笔法,不仅具有北碑的沉雄方厚,而且血肉丰美。他不强求刀石趣味,所以写得圆通婉转,能化刚为柔。其特点是“颜底魏面”、“魏七颜三”,用笔方中带圆,结字峻宕洞达,极富秀美之态。隶书则掺以楷法,用笔流畅,结体匀称,显得生动活泼,神采巧丽。篆书融合三代金文和石刻,并掺以隶书和北碑笔意,运锋藏露相兼,字体方圆合度,突破了玉箸篆的格式。行草书能以北碑方峻之笔,写出流美自然的字体。总之,他的书法笔力功夫很深,却又写得活泼巧丽,能寓劲挺于流动之中。

  赵之谦一生创作数量不多,五十岁之后的赵之谦,尤其是他最晚年的作品,各种书体均已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作品比较集中在二十九至四十四岁间,四十四岁买官江西之后,“誓不操刀,画不多见”。当他在江西实现了一个穷知识分子的最低愿望,当一个七品官后,他决心要去做一位贤官,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他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到编辑江西通志、当好知县上,然而,这种纯粹的知识分子的善良愿望可能实现吗?当然不可能!他为了为官而舍弃了他天生所钟爱的艺术。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官本位”害人不浅!这是他的不幸,更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不幸。他本来可以创作得更多更好!这位天才艺术家,留给后世的作品太少了。对此,我们只有惋惜,更无他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