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名称】岁朝清供图

【年代】清

【作者】赵之谦

【馆藏】旅顺博物馆

【材质】纸本

【尺寸】137cm x 69cm

岁朝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岁朝指农历元旦,历代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都喜欢在这一天绘制《岁朝图》,作为新年伊始的开笔之作。现收藏在旅顺博物馆的作品《岁朝清供图》,出自清代赵之谦之手,赵之谦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派,即恽寿平的没骨画法与扬州画派的写意画法相结合,并自出机杼,创造出新的风格。他在金石书法方面功力深厚,并将其入画,注重用色,在用色上讲究雅俗共赏,突破了古代文人画家所秉承的“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原则。赵氏在写意花鸟画艺术上的拓展与推进,对近世花鸟画影响颇为深远。

作品简介:

与过年有关的节令画在古代多称之为“岁朝图”——它始于唐代,起先不过是一些仕绅、文人在大年初一将金石、书画、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摆设于临窗的案几上,渐渐地也有将这些物品勾染成画挂壁,意在祈福纳祥。此后,“岁朝图”的内容逐渐扩展,经明、清而至近现代,大至文房器物,小至灯笼、鞭炮、果蔬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为图上的吉祥物,日益成为一种雅俗共赏、意蕴丰厚,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画种。

聆听艺术 | 清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清供”,又称清玩,由佛前供花发展而来。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是古人节令、祭祀时供奉的清香、鲜花、蔬果等清雅供品;而后发展成为诗礼之家厅堂和书斋陈设的各种古器、文房、书画、金石、盆景等精雅之物。前者通常附丽于民间祭祀或节令习俗;后者则与古代士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着士人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

聆听艺术 | 清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作为文人画家,岁朝清供这样的题材也为赵之谦所爱。此幅《岁朝清供图》即为海派大师赵之谦所作,通幅为长条型构图,描绘的草木花卉皆为案头清玩之物。画面上部描绘一高立的花架,花架上摆有一盆盛放的水仙,盆中亦有秀石与水仙相映成辉。花架下有蒲草、灵芝,寓意吉祥。画面下部绘有一圆型石盆,盆中有怒放的牡丹花。花木、盆架错落有致地安排在画面中。赵之谦将自身深厚的金石书法功底融入绘画,形成了他写意花卉的独特面貌。花架与石盆皆以带有篆籀笔意的用笔写出,廖廖数笔,笔简神完,大气十足,在花卉的描绘上颇重视细节,如牡丹花旁的绿草刚劲有力,细密有如针刺,蒲草则纷披,得其大意,可谓有粗有细、有收有放。用色上注重以色助墨,以墨醒色,花架与花盆以浓墨写出,更映衬出水仙的翠绿与牡丹的嫣红,设色俏丽鲜艳,画面效果虽强烈却不刺激。通篇予人春意融融、满室生香之感。

聆听艺术 | 清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从此幅《岁朝清供图》来看,赵之谦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派,即恽寿平的没骨画法与扬州画派的写意画法相结合,并自出机杼,创造出新的风格。他在金石书法方面功力深厚,并将其入画,注重用色,在用色上讲究雅俗共赏,突破了古代文人画家所秉承的“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原则。这些特点在海派大家吴昌硕那里得到了继承与进一步发挥。可以说,赵氏在写意花鸟画艺术上的拓展与推进,对近世花鸟画影响颇为深远,齐白石、陈师曾等北派巨匠同样受过他画作的影响。

聆听艺术 | 清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清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作者简介:
赵之谦(1829年8月8日 -1884年11月18日 ),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精书画、篆刻。赵之谦善于向前人和同时代各派名家学习,同时又不囿前人,勇于创新。他通过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巧妙地将书法、篆刻和绘画艺术融会贯通。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聆听艺术 | 清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聆听艺术 | 清 赵之谦《岁朝清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