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名稱】歲朝清供圖

【年代】清

【作者】趙之謙

【館藏】旅順博物館

【材質】紙本

【尺寸】137cm x 69cm

歲朝圖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題材之一。歲朝指農曆元旦,歷代畫家特別是文人畫家都喜歡在這一天繪製《歲朝圖》,作為新年伊始的開筆之作。現收藏在旅順博物館的作品《歲朝清供圖》,出自清代趙之謙之手,趙之謙將清代兩大花鳥畫派,即惲壽平的沒骨畫法與揚州畫派的寫意畫法相結合,並自出機杼,創造出新的風格。他在金石書法方面功力深厚,並將其入畫,注重用色,在用色上講究雅俗共賞,突破了古代文人畫家所秉承的“夫畫道之中,水墨為上”的原則。趙氏在寫意花鳥畫藝術上的拓展與推進,對近世花鳥畫影響頗為深遠。

作品簡介:

與過年有關的節令畫在古代多稱之為“歲朝圖”——它始於唐代,起先不過是一些仕紳、文人在大年初一將金石、書畫、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擺設於臨窗的案几上,漸漸地也有將這些物品勾染成畫掛壁,意在祈福納祥。此後,“歲朝圖”的內容逐漸擴展,經明、清而至近現代,大至文房器物,小至燈籠、鞭炮、果蔬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成為圖上的吉祥物,日益成為一種雅俗共賞、意蘊豐厚,融詩、書、畫、印於一體的畫種。

聆聽藝術 | 清 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清供”,又稱清玩,由佛前供花發展而來。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是古人節令、祭祀時供奉的清香、鮮花、蔬果等清雅供品;而後發展成為詩禮之家廳堂和書齋陳設的各種古器、文房、書畫、金石、盆景等精雅之物。前者通常附麗於民間祭祀或節令習俗;後者則與古代士人生活密切相關,表達著士人的審美意趣和精神追求。

聆聽藝術 | 清 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作為文人畫家,歲朝清供這樣的題材也為趙之謙所愛。此幅《歲朝清供圖》即為海派大師趙之謙所作,通幅為長條型構圖,描繪的草木花卉皆為案頭清玩之物。畫面上部描繪一高立的花架,花架上擺有一盆盛放的水仙,盆中亦有秀石與水仙相映成輝。花架下有蒲草、靈芝,寓意吉祥。畫面下部繪有一圓型石盆,盆中有怒放的牡丹花。花木、盆架錯落有致地安排在畫面中。趙之謙將自身深厚的金石書法功底融入繪畫,形成了他寫意花卉的獨特面貌。花架與石盆皆以帶有篆籀筆意的用筆寫出,廖廖數筆,筆簡神完,大氣十足,在花卉的描繪上頗重視細節,如牡丹花旁的綠草剛勁有力,細密有如針刺,蒲草則紛披,得其大意,可謂有粗有細、有收有放。用色上注重以色助墨,以墨醒色,花架與花盆以濃墨寫出,更映襯出水仙的翠綠與牡丹的嫣紅,設色俏麗鮮豔,畫面效果雖強烈卻不刺激。通篇予人春意融融、滿室生香之感。

聆聽藝術 | 清 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從此幅《歲朝清供圖》來看,趙之謙將清代兩大花鳥畫派,即惲壽平的沒骨畫法與揚州畫派的寫意畫法相結合,並自出機杼,創造出新的風格。他在金石書法方面功力深厚,並將其入畫,注重用色,在用色上講究雅俗共賞,突破了古代文人畫家所秉承的“夫畫道之中,水墨為上”的原則。這些特點在海派大家吳昌碩那裡得到了繼承與進一步發揮。可以說,趙氏在寫意花鳥畫藝術上的拓展與推進,對近世花鳥畫影響頗為深遠,齊白石、陳師曾等北派巨匠同樣受過他畫作的影響。

聆聽藝術 | 清 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清 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作者簡介:
趙之謙(1829年8月8日 -1884年11月18日 ),漢族,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huī)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

趙之謙從青年時代起,就刻苦致力於經學、文字訓詁和金石考據之學,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尤精書畫、篆刻。趙之謙善於向前人和同時代各派名家學習,同時又不囿前人,勇於創新。他通過自己多年的藝術實踐和探索,巧妙地將書法、篆刻和繪畫藝術融會貫通。在繪畫上,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人物,其以書、印入畫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範;在篆刻上,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開闢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聆聽藝術 | 清 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聆聽藝術 | 清 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