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印文:赐兰堂。材质:青田石。尺寸:3.4cm/7.3cm/4.8cm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边款:不刻印已十年,目昏手硬。此为潘大司寇纪皇太后特颁天藻、以志殊荣,敬勒斯石。之谦。

此印现藏上海博物馆藏,从现有史料看,是赵之谦封刀十年后、应潘祖荫请求而刻之印,也可能是其一生所刻最后一方印章,弥足珍贵。此印印面饰以矫健的龙纹,线条灵活,昂首欲飞,颇具动感。印文取法邓石如,篆字流畅圆转、神完气足,刀法峻健,气势酣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潘祖荫年谱》书影

此印为赵之谦应金石至交潘祖荫之求为其所刻斋号印,潘祖荫“赐兰堂”之号源于慈禧太后所赐御笔兰花。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潘祖荫年谱》,赵之谦刻“赐兰堂”印的这一年(光绪八年壬午),53岁的潘祖荫授军机大臣、署礼部尚书、任阅卷大臣,获慈禧太后御赐御笔画兰共8幅,御书“庆蔼迎祥”及“岁岁平安”各1幅、“延年益寿”2幅以及藏香、貂皮袍褂等件,可见潘祖荫在朝臣之中,备受慈禧太后宠信。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潘祖荫(1830~1890)

潘祖荫,字伯寅,号郑庵,出身吴县官宦世家(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叔祖为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父潘曾绶官至内阁侍读)。十八岁时,值祖父潘世恩八十大寿,潘祖荫被道光皇帝恩赏举人,咸丰二年探花及第,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累迁侍读学士,除大理寺少卿,迁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潘氏在任励精图治,斥奸佞、维纲纪,举荐人才、整顿军务,免除赋税、拯民救灾。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左:大盂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右:大克鼎,现藏上海博物馆。

潘祖荫通经史、擅楷法、精鉴别,藏金石、宋元秘籍甚富。潘氏所藏钟鼎彝器多达五百余件,为当时收藏吉金第一家,所藏大盂鼎、大克鼎为国宝级文物,堪称青铜器中至尊。当时朝廷内众太监凡得古玩,必请潘祖荫鉴别,慈禧太后尝云“潘祖荫所鉴定者固无甚大谬也。”藏书甚富,书斋号“滂喜斋”“功顺堂”。辑有《滂喜斋藏书记》《功顺堂丛书》,著《芬陀利室词》《西陵日记》《秦輶日记》《沈阳纪程》《郑庵诗文存》《攀古楼彝器款识》等。

光绪十六年,顺天水灾,潘祖荫筹放义赈、添设粥厂。秋,抱病奏请拨银米以备灾民过冬。后病重告假,三日后积劳病故,赐谥“文勤”,赠太子太傅。地方士绅感其救灾勤劳、集资为立祠,由地方官春秋致祭。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赵之谦(1829-1884)

赵之谦,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曾官江西鄱阳、奉新知县。赵之谦工诗文书画篆刻,是晚清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著有《国朝汉学师承续记》《补环宇碑访录》《勇庐闲话》《二金蝶堂印存》《辑雅堂诗话》《梅庵集》《悲庵居士诗賸》等。

赵之谦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有力实践者,真正在正、行、篆、隶诸体上全面学碑,从而形成奇倔雄强、别出时俗的自家面貌。绘画方面,赵之谦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赵之谦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遂冲破藩篱、一扫旧习,形成苍秀雄浑的印风,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潘祖荫与赵之谦的金石之交

同治三年(1864),潘祖荫结识进京会试落第的赵之谦,潘氏十分赏识赵之谦的才华。

“大集捧读三日,自口至心惟有佩服而已,觉二百年来无此手也。”——潘祖荫《悲盦居士诗賸跋》

同治八年(1869),赵之谦为潘氏治“滂喜斋”巨印,去函:“大印已毕工,谨呈上。……不识长者以为何如?”(赵之谦长潘氏一岁,此处称潘氏“长者”,盖示尊敬。)

潘祖荫刻《滂喜斋丛书》第一集,赵之谦为题耑。

潘祖荫之弟潘祖年《潘文勤公年谱》记:同治十年(1871),两人“访求古籍,得宋元椠本甚多”。赵之谦得胡仁圃《虞氏易消息图说》、叶润臣《桥西杂记》等稿本,均为潘氏辑入《滂喜斋丛书》。

赵之谦居京师,经济本不宽裕,尝拟捐同知衔,“议叙知县,……所费千金,潘伯寅侍郎已助百金”。

在京师金石文化圈中,潘祖荫与赵之谦最为交好。潘于赵有知遇之恩,两人又同有金石之好,赵为潘访书刻印自然是尽心尽力。赵给潘的信中,多有袒露心迹之处,臧否人物姑不论,有时甚至极隐秘的事项,也尽呈笔端。如赵说:“谦之愚戆,长者甚忧之矣。然谦则涉历粪壤荆棘中二十余年矣,岂不知自爱?若在他处,久已绝口不谈,而长者之前则不敢不言,正以报垂爱之切,幸勿以此言为谦素来任性不识轻重也。此信鉴后,即乞付炉中。”二人关系之密切、赵对潘之笃爱与信任,可见一斑。

潘祖荫所用印章,多出赵之谦手。

按:据研究资料,赵之谦一生所刻印仅不到四百方。

同治三年(1864),赵之谦36岁,为潘祖荫刻“吴潘祖荫章”正方白文印,边款“同治甲子二月,赵之谦为伯寅光禄勋制”。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赵之谦刻潘祖荫斋号印

印文:滂喜斋。边款:同治己巳春三月,赵之谦刻呈伯寅少司农鉴正。

同治八年(1869),赵之谦41岁,为潘祖荫刻“滂喜斋”正方朱文印,边款“同治己巳春三月,赵之谦刻呈伯寅少司农鉴正”。

同治十年(1871),赵之谦43岁,为潘祖荫刻“吴县潘伯寅平生真赏”正方细朱文印,边款“同治辛未五月九日,赵之谦刻”。刻“郑盦”扁方朱文印,边款“郑盦司农藏书之印,同治十年,之谦作”。刻“潘祖荫藏书记”长方细朱文印,边款“郑盦司农收藏宋元秘本之记,同治十年九月,谦”。刻“潘祖荫”正方满白文印,边款“同治辛未十二月,撝叔刻”。刻“翰林供奉”正方细朱文印,边款“郑盦司农奉敕书联,命刻此印,同治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之谦记”。

十年一剑:赵之谦刻潘祖荫青田石斋号印

赵之谦刻潘祖荫藏书印印文:伯寅藏书。边款:之谦刻。

同治十一年(1872),赵之谦44岁,为潘祖荫刻“金石录十卷人家”长方细朱文印,边款“壬申春,撝叔为郑盦作”。刻“宋本”连珠朱文印,边款“宋刻”。刻“元本”连珠朱文印,边款为“元刻”。

此间十年(1872~1882)赵之谦一直未治印。

光绪八年(1882),赵之谦54岁,应潘祖荫请、为刻“赐兰堂”长方朱文印,边款“不刻印已十年,目昏手硬。此为潘大司寇纪皇太后特颁天藻、以志殊荣,敬勒斯石。之谦。”

往期回顾


出品:东方国石文化产业(深圳)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