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帶你逛“民博會”|傳承非遺文化,為民間手工藝點贊

11月23日,在2018年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上,貴州眾多民間手工藝傳承人帶來了許多優秀作品,下面就跟著動靜記者一起去看看吧。

動靜帶你逛“民博會”|傳承非遺文化,為民間手工藝點贊


73歲的劉澤松是一名簫笛製作者,也是貴州省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此次展覽,劉澤松選擇了不少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緻的簫笛進行展出。

先看一段劉澤松現場表演(視頻)

劉澤松10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吹奏簫笛,12歲開始學習製作簫笛,15歲進入玉屏簫笛廠從事研究電子矯音器工作。因為技藝精湛,劉澤松已成為百年老字號劉崑山簫笛社的第四代傳人。

劉澤松說:"製作笛簫需要歲月的沉澱。從伐竹到製成,簫的製作有24道工序,調音笛有38道工序,其中取材、製坯、雕刻、成品4個工藝流程均採用手工製作。"

動靜帶你逛“民博會”|傳承非遺文化,為民間手工藝點贊


對於製作材料的選擇劉澤松非常嚴格,他認為原始材料應採用長在陰山溪旁少見陽光的水竹,因為這種竹子竹節長、肉厚,通根粗細基本一致,拇指般大小。除此之外,砍竹時間也有講究,須在立冬後兩月內為好,這時的竹子含水和糖分少,做出的簫笛不易開裂和黴變。

動靜帶你逛“民博會”|傳承非遺文化,為民間手工藝點贊

手工藝製作時鐘

另一旁,來自安順市鎮寧實驗學校的美術老師顧嬌也帶來了不少蠟染參展作品。

動靜帶你逛“民博會”|傳承非遺文化,為民間手工藝點贊

學校蠟染室(圖片源自鎮寧實驗學校)

2017年,顧嬌和學校的老師們,拜師當地蠟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伍德芬,隨後開始學習蠟染製作。技術比較成熟後,學校蠟染課程便開展起來,現在已經有60多名中小學生加入。顧嬌說:"現在,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都變成了蠟染傳承人。"

動靜帶你逛“民博會”|傳承非遺文化,為民間手工藝點贊

學生作品(圖片源自鎮寧實驗學校)

各式各樣的圖案融入藍色布料充滿想象,顧嬌說:"這門課程讓不少學生增添了想象力,我們要繼續進行下去。"

想領略更多貴州民間手工藝文化,這個週末不妨與大家一起相約貴陽國際會議中心,感受"民博會"上的各類手工藝品。除此之外,您還可以在本屆民博會上看到能工巧匠選拔大賽、貴州代表性旅遊工藝品設計大賽、國際民族民間藝術作品展、貴州民族民間手工藝術精品展、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品旅遊商品展銷、"多彩貴州水"展示等精彩活動。

(圖文/視頻 動靜記者 馮雪 阮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