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秦军攻打匈奴轻而易举,还可获大量土地,那为何秦始皇偏要修长城?

张进娣


说秦军打匈奴轻而易举这种话的人,该是没学过中学地理吧!匈奴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秦是农业经济的国度,秦军再能吹嘘,也只是最强步兵和最强弓弩手的兵种而已。步兵兵种攻打骑兵兵种轻而易举,你真的信么?

事实上,秦兵面对匈奴骑兵的优势之处,主要是在河套地区。匈奴骑兵的优势,不在于他有多猛有多强,就在于两点,一是机动性,二是远程攻击。秦军往往排列成步兵密集方阵,而骑兵则会更多采取两翼包抄的战术。秦军更擅长近距离战争,而匈奴人的战术,显然是远程攻击、打完就跑,等你懈怠了,他就再来一波远程攻击,直打到你们神经崩溃、转身溃散之际,才是匈奴骑兵最终发起大歼灭的时刻。

正因为这点,所以秦军只能推进到河套地区,这里有黄河,有阴山山脉,换句话说,如果在这里筑起防御工事,是最有可能挡住匈奴骑兵的一波又一波突袭的。

(秦军的战车兵,速度远不如匈奴骑兵,不具备实际作战能力)

在这里,秦军居高临下,他们的弩兵,便可以发挥远程攻击的优势,即匈奴骑兵发动包抄或是正面突袭之际,秦军不消用两条腿去和四条腿赛跑,只消举起手中弩,将箭矢尽情发射即可。

所以你也发现了,秦军到了这里,便不再前进,而是停下来修长城,为什么?原因无非是:1、秦军步兵永远赶不上匈奴骑兵2、秦军要防御,修长城便是最有效的方案。

(秦军弩兵在草原上应对匈奴骑兵,效果不会很好,因为骑兵并非密集的步兵,会快速散开)

当如果你一定要坚持秦军向前长驱直入,深入蒙古草原,寻找匈奴骑兵的巢穴,将其一举歼灭。是否存在这个可能呢?呵呵!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假如说有十万秦军闯入草原,盲目地追踪匈奴,最终结局必然是全军覆灭。因为在草原之上,秦军没办法获得及时补给,当箭射光,随身军粮吃光,匈奴骑兵的弓矢便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而你连跑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一个步兵,无论如何都跑不过骑兵,更跑不过骑兵的箭。

汉朝之所以能最终打败匈奴,就是因为建立了一支大规模骑兵部队,卫青、霍去病带领的,就是大汉的骑兵部队(不是秦军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的那种结构,而是纯骑兵,一人准备两匹马)。汉朝的胜利,是建立在骑兵优势大于匈奴这个基础之上,除了这个,你谈别的,都是胡扯。正因为秦军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修长城——这也是当时防御民族唯一可采取的办法。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有些人自己蠢,但总觉得别人蠢呗。

几千年来能取得秦始皇成就的人有几个?就敢大言不惭,认为自己比秦始皇高明?

秦始皇已经把农耕文明可以有效统治的版图推到极致了,后世两千年基本没有扩张的,汉唐只是为了经营西域,实行的羁縻政策,而非有效统治,满清更多的是联盟,军事占领和羁縻政策,到了满清晚期才建省,现在那些地区依然没有建省,

可以说,后世两千多年能有效统治并收税的,还是只有大秦帝国的版图,

西部是高原,无法达到,东部是大海,南部也到海了,西南荒无人烟,都是原始深林,北部是草原,草原地区你可以统治吗?

现在那块地方给你你都不想要,因为基本没用,还得往那里输血。

秦始皇想要北击匈奴,不是不可以,肯定能赢,这个毋庸置疑,赢了之后呢?

你能统治那里?显然不能,没有城池,军队驻扎哪里?后勤补给怎么办?有没有产出?灭了匈奴,换个游牧民族过来,你怎么办?

长城以北地区,三千多年来,游牧民族换了一茬又一茬,没有那个民族可以长期有效的统治那里,而中原农耕文明就不一样啦,民族捆绑在土地上。

实际上,中原王朝对不能耕种的土地是没有兴趣的,长城是降雨分界线了,长城以北是无法耕种的,即使是现在,也无法实现,(不算东北)

之所以汉、唐、明统治北方、西部、东北,只是防止他们坐大威胁自己,而不是为了土地。

秦始皇做法一点问题都没有,很多人认为长城没多大用,那是无知,

长城就跟你们家大门一样,小偷、强盗来了,肯定防不住啊,但你不装大门试试看。


南朝四百八十寺


其实这个问题挺好的,如果往深处分析,就涉及到历史、地理、气候、经济模式等许多因素,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 第一,秦长城何时修建,都包含哪些?
  • 第二,为何要修秦长城?

第一,秦长城何时修建,都包含哪些?

提到秦长城,很多朋友会自然联想到秦始皇,好像是秦始皇统一之后,把各国的长城给连起来了。这样想很正常,贾谊《过秦论》中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这不就是秦始皇时候的事儿吗?

实际上,秦人修长城的历史远比秦始皇要早。早在战国前期,秦国经常和东邻魏国发生战争,因此在两国之间,沿着黄河修建了一道南北向的长城。

秦昭王时,秦国击败并吞并了其西北的义渠戎,领土扩张,与戎人、胡人接壤,为了防止被戎胡骚扰,特意在陇西、北地、上郡修建长城,这个我们在这里称为“1号长城”。

秦始皇统一之后,趁着兵威正盛,开始锐意北伐。在蒙恬的带领下,秦军多次击败匈奴,匈奴当时还是头曼单于在位,头曼不得不率领部族向北撤退,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河南地”)以及黄河以北的不少土地都被秦人占领。

光占领土地不行啊,还得积蓄力量,加强统治,因此,秦始皇在河套以北设置了九原郡,并且沿着黄河修建一连串的军事色彩浓厚的县城,还从内地移民过去。

此外,就是专门派人把原先燕国、赵国以及秦国自己修建的长城连起来,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超长防线。这个我们可以称之为“2号长城”。

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河南地与咸阳之间有一道斜向的长城,这就是最早修建的1号长城,而更靠北的则是2号长城。

秦长城在修建中因地制宜,有的地段以石块垒砌,有的则为夯土结构,有的利用天然的山坡断崖。但是并没有我们今天在八达岭等地看到的那种以城砖整齐垒砌而成的明长城样式。


为何要修长城?

题主觉得,秦人匈奴轻而易举,还可以获得大量土地。实际上,打匈奴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可能只是我们看上去很容易而已。

从武器装备上看,从战国一直到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水平还是要优于草原的,战国晚期秦人的青铜兵器铸造水平可以说登峰造极,而且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化,这些匈奴人是没法比的。但是匈奴主要为引弓之民,机动性强,而且不以撤退为耻,打得过就打,打得过就卷起帐篷、赶着牛羊一起跑,一直跑到漠北,叫你根本没法找。你想越过大漠去追?那得有足够的马匹、给养,还得对付恶劣的自然环境。

所以,蒙恬打匈奴,还是很艰难的,虽然把匈奴人赶得往北撤,但是并没有大量消灭人家的部族,匈奴还是随时有可能反扑、骚扰。

因此,必须要修建防御设施,才能保证河套地区的安全。长城不只是一道城墙,还包括附属的烽燧、边城,它能够在胡人入侵以及撤退时起到延缓的作用,从而给秦人调兵遣将赢得时间。


上边是从军事角度分析的,从经济角度看,河套地区以及稍微偏北的区域,还是很适合发展农业的,可是再往北的话,就成了半农半牧区,以此类推,更向北,就完全不适合搞农业了。这是自然环境所决定的,没法人定胜天。

秦人的主体毕竟还是农耕民族,占据了河套地区以后,可以移民种地,获得的粮食又可以就近供养军队,这就是最佳的结果了。如果硬往北推,即便占领了土地,也没法有效利用起来,军队难以自给自足,必须从内地运输粮食物资,算下来是一个赔本买卖。


因此秦人“见好就收”,获得了对自己最有用的土地,并且以长城为依托来巩固成果。


考古军中马前卒


《史记.本纪第六.秦始皇帝》记载:“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寨。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1.秦始皇统一中原六国后,秦朝富甲天下,论战斗力,秦军的军事体制强于前六国,武器装备精良先进,加上刚扫灭六国不久,士气正盛,。论形势,秦统一六国,北伐已无后顾之忧,而先前匈奴被前燕赵两国联手防范,本就已经消耗了匈奴人很多战斗力。而且在秦初秦始皇对北方的战事中,秦军悉数获胜。《史记》载:匈奴单于日头曼不胜秦,北徙。由此可见秦军与匈奴作战过程中是占有绝对优势。



  2.匈奴人骠悍,在加上北方地形都是戈壁和草原,不利于大模的步兵、战车作战,秦始皇也没有十足把握能一举消灭匈奴,不敢贸然北伐。因为刚统一六国,秦始皇也需要一只强大的军队来巩固中央政权。一旦北伐失利,必定会让六国残余势力有反扑的机会。

  秦始皇帝认为当中国很强大,北方土地难于管理,既使占领北方也不好统治。只要将前燕、赵、韩、秦所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派几个大将镇守,匈奴就不敢南下进犯秦朝。



国策纵横


秦军打匈奴绝对不是轻而易举,如果轻而易举还修长城干啥?一来随着秦国对六国的统一,匈奴的头曼单于也开始慢慢统一蒙古草原,实力绝非之前被秦、赵、燕吊打的情况。二来尽管战国时期诸侯可以吊打匈奴,但是并不能得到多少好处。匈奴是不适合农业生产的畜牧社会,就算华夏抢到了他们的地盘,也种植不了农作物;而且还不要说匈奴人没有定居,跑来跑去,要摧毁他们的经济是很难的。

其实看看后来汉朝就知道,汉朝一开始也是忍辱负重,对匈奴和亲。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开始大肆对匈奴用兵,虽然胜多败少,也大大扩大了中国对西域的影响。但实际上能给当时国家特别是民众带来多少实惠,还真不好说。打仗不是请客吃饭,要人要钱要物,最后都转嫁到百姓身上,所以带来的就是土地兼并和农民破产。这样看来,秦修建长城当然是有必要的,防守的实惠是远远大于进攻的实惠的。如果秦当时不修长城而是贸然出兵蒙古草原,那必然会加速灭亡了。

  1.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林屋公子


打仗哪有什么轻而易举的事,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每一场战争几乎都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存亡,怎么会有题主说的那么简单呢?

秦始皇派蒙恬带领三十万蒙家军,一举夺取河套,河西走廊之后就不再追击匈奴了,而是改攻为守,修建长城。很多人都觉得为什么不一举灭掉匈奴,那么后来的大汉也不会有那么多匈奴威胁了。

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白,那就是修长城的代价要远比北击匈奴的代价要小。为什么呢?

首先就是财力方面,相信看过一些打仗的电影电视的都知道里面有一句话经常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那就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来购买的,在战乱的时候,粮草可比金钱要来的实在。汉武大帝北击匈奴,虽然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差点把大汉帝国自己给搞垮了,大汉前期数十年积累的财富都没有了,而且还增加了很多赋税还是不够汉武帝打仗的。秦始皇如果北击匈奴的话,当时大秦帝国刚刚建立,又那里来的财力支持他怎么做呢?

其次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很难真的一劳永逸的灭绝的,大汉帝国那么攻打匈奴,还是没有灭亡,到了魏晋的时候,匈奴还是一样的存在。五胡乱华里面就有匈奴。在汉武帝的时候,骑兵才开始成为重要的军种。在秦始皇的时候,骑兵还不是最主要的。而且中原也一直缺少战马。也不适合长途、大规模的去攻打匈奴。简单点说就是根本灭不了匈奴。中原王朝可以把北方的游牧民族打败,但是灭不了,这个也是为什么中原王朝一般都是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就是你把北方的草原占领了,然后这些游牧民族隔三差五的来骚扰,损失更大,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来维护这些地方,但是这些地方给秦朝带来的收益基本上是没有的。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太强,抢了东西就拍,根本没法追。修长城的话,把他们阻隔在长城之外,他们的战马,机动性就没有优势了。

而且灭不了他们,但是修长城来说就是一个算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后世子孙都可以依靠长城来抵御。而且我们看到北方的游牧民族消失一个又来一个。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等一个接一个。中原王朝数千年都没有解决问题。秦始皇真的就能把匈奴去剿灭吗?

再说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思想岂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够揣测的!


小伍讲历史


秦国经过几代君主努力,终于在嬴政手上实现了荡平六国。接下来只剩下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需要解决了。秦始皇派出蒙恬北击匈奴,蒙恬顺利的击败匈奴头曼单于,占领河套地区,设立郡县。可接下来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北上,占领更多的土地呢?

从蒙恬顺利占领河套地区可以看出,秦军在战斗上对匈奴有巨大的优势,但打仗打的是后勤能力,当时的秦帝国不仅需要在关东进行统治,也同时在对百越用兵,而且百越用兵兵力更大,蒙恬带兵三十万,而征讨百越则是五十万,这对秦国产生了巨大的后勤负担。据史料记载,秦国灭楚战争期间,王翦六十万灭楚,耗时两年时间,消耗粮食达50万吨,即使当时的秦国有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两大粮仓也颇为吃力。两千年后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出动60万,但背后有543万农民提供支持,要不然陈毅也不会说淮海战役是农民兄弟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当时的后勤更为夸张,成都平原的粮食都供应百越征伐战了,关中平原为了保证首都粮食供应基本不能动,只能从新征服的关东地区征收运输,粮食损耗巨大,史书上记载: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平均每消耗192石粮食才能剩下一石供应军队,而这还是已经修建了秦直道的结果。匈奴人上马是兵,下马是民,游击战打的那叫个溜,很难通过对匈奴发动决战造成致命打击。后世卫青、霍去病也是通过张骞对匈奴的了解才能几乎每次都打击匈奴的重要节点,而蒙恬还没有这种条件。

看过战争成本,再来看战争能获取什么利益。征伐匈奴就是因为匈奴趁着中原七国大战,占领了北部地区,甚至对关中地区造成威胁,对匈战争不可避免,至于说能拿到多少战争红利,基本没有。出了长城以北,内蒙古高原根本不适合农耕文明,无法耕种,大军在此地也就没有办法长久驻扎,蒙恬所占领的区域基本属于有利可图的最后区域了。
而蒙恬采用依靠战国时期秦、赵、燕修筑的长城设立堡垒,通过提前预警,对匈奴的袭扰进行打击的策略卓有成效,秦始皇正式看到这两点,才下令征发徭役,修筑长城,没有进一步攻占蒙古高原,因为那地方根本就不值那个价嘛!


天天故史汇


秦始皇考虑修建长城主要是出于攻守以及国力两个方面来考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的这几种原因:

秦长城示意图

一,考虑到对匈奴的攻击,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时候虽然没有大炮,但是数十万大军的作战消耗,加上沿途运粮的民夫的消耗,武器装备的损耗等等,占用大量劳力对生产的影响,这些加起来的损耗是十分巨大的,而对匈奴作战的战利收获却是不大的,虽然秦军对付匈奴不算太难,但是付出的代价也还是太大了,而且收获的土地压根就难以占据,除非筑城,不然最终还是被遗弃的存在。

二,考虑到自身的防守问题,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秦朝都城离匈奴的地盘是很近的,虽然秦始皇千古一帝,但毕竟他那时候也老了,不得不考虑到自己继任者是否有能力能够抵御住,或者一旦国内出现动乱,北方不修建长城的话必然要牵制大量军队不得南下,所以考虑到匈奴难以消灭,加上自身可能突发情况的考量,修建长城的好处更大。

三,当时的秦朝是南北两线作战,出兵近百万,这么巨大的国力负担,即使是奋六世积累的大秦那也是抗不了多久的啊,所以修建长城还是最划来的做法。


所以为什么说秦始皇不继续攻打匈奴而选择修建长城,是因为一来匈奴不是那么容易消灭的,匈奴打不过就跑,秦军难以彻底消灭他,南北两线作战的巨大负担以及为了预防突发情况以及后续继任者的防守考量,毕竟秦始皇想着他的大秦可是要千秋万代的。

其实主要还是秦始皇老了,就不得不考虑这些,如果秦始皇还年轻的话,那可能就会在稳定国内之后,封狼居胥,但是他那时候已经没太多的时间了,毕竟做这些事可不是五年十年就能竟全功的。


Y一花一世界YB



木鸟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