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安徽科技學院有何不同?

小編曾不止一次的聽到這樣的對話,相信很多人也聽過,對話如下

甲:“你在哪讀大學啊?”

乙:“我在安徽科技學院讀大學。”

甲:“那挺好的啊,是合肥那個嗎?”

乙:“不是合肥那個,是在鳳陽。”

甲:“嗯?不在合肥……”

從上面的對話可以看出甲把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鳳陽的安徽科技學院弄錯了。除了以上這種情況,一些對高校這方面不是很瞭解的人經常以為安徽科技學院和中科大有某種聯繫,或者認為是中科大的一個分校等等情況。顯然這些情況都是錯的,兩所高校沒有任何聯繫,而且是千差萬別的兩所高校,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兩所高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多數安徽人都很熟悉這所學校,這所學校是安徽本土第一高校,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所學校更是和清華北大一樣如雷貫耳,享譽全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創辦於北京,1970年遷到現在的安徽省合肥市。該校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安徽科技學院有何不同?

這所學校可以說是相當的牛,從創辦到至今都是全國響噹噹的幾所頂尖高校之一,這麼說可能不夠細緻,接下來大家看看中科的頭銜,就知道它有多牛掰。該校是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高校,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是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為“九校聯盟”(C9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等等,每一個頭銜都如雷貫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安徽科技學院有何不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有人說頭銜都是虛的,那麼你看看中科大的成就就不會這麼說了。中科大是國內第一個開創少年班的高校,中科大創辦全國第一個研究生院,中科大是國內唯一擁有兩個國家實驗室的高校,中科大是國內唯一達到“千生一院士”這一比例的高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有13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和45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科研實力自然就不用說了,俄羅斯前總統曾說:“中科大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強大的科研實力背後,學校的師資力量更是強大,該校現有教學與科研人員1812人,其中教授547人,副教授668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0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7人,國家“千人計劃”42人,“青年千人計劃”119人,教育部“長江學者”40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7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4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7人;同時,一批中國國內外著名學者受聘擔任名譽(客座)教授、“大師講席”教授。另外,兩院院士、萬人計劃、千人計劃、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百人計劃、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不重複統計共有335人,佔固定教師總數的29%。這樣的師資力量是安徽省內所有高校都拍馬難及的,更別說安徽科技學院了。

今年,該校剛剛舉行了建校60週年慶典,當下非常熱門的量子科學研究該校也是遙遙領先,2019年高考和考研的小夥伴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這所學校哦。

安徽科技學院

相比於光環耀眼的中科大,安徽科技學院相對就要普通一些。安徽科技學院是一所安徽省屬普通高校,創建於1950年,1965年開始舉辦本科教育。比較特殊的是,目前該校地跨兩地,擁有鳳陽校區(安徽滁州)和蚌埠龍湖(安徽蚌埠)校區,佔地1700餘畝。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安徽科技學院有何不同?

該校雖然較中科大而言比較平凡,但近些年來也算髮展迅速。該校2009年入選安徽省示範應用型本科高校 、2011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3年入選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高校)、2014年入選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等等。除此之外,該校近五年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600餘項,其中省(部)級以上30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400餘篇,獲市廳級以上科研獎勵58項。獲批專利664項,其中發明專利195項,連續三年入圍安徽省專利百強榜,穩居省內高校前十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安徽科技學院有何不同?

安徽科技學院現有18個教學院部,60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經、管、理、文、法、農、醫等學科門類,。現有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特色專業3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3個。擁有省級重點學科6個、特色專業11個,現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單位。現有教職工近1000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29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660餘人。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9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二級教授2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4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柔性引進微納分子傳感器團隊等省級領軍人才團隊。省級“115”創新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12個,省級教學名師13人,省級教壇新秀24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創業型企業家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65人,師資力量也算不錯,2019年高考的小夥伴們,如有興趣,可以進行參考。

好了,今天的對比就到這了,想必大家都已經瞭解了兩校的區別與差距,關注頭條號“百曉夜話”,為您持續帶來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