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科技学院有何不同?

小编曾不止一次的听到这样的对话,相信很多人也听过,对话如下

甲:“你在哪读大学啊?”

乙:“我在安徽科技学院读大学。”

甲:“那挺好的啊,是合肥那个吗?”

乙:“不是合肥那个,是在凤阳。”

甲:“嗯?不在合肥……”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甲把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凤阳的安徽科技学院弄错了。除了以上这种情况,一些对高校这方面不是很了解的人经常以为安徽科技学院和中科大有某种联系,或者认为是中科大的一个分校等等情况。显然这些情况都是错的,两所高校没有任何联系,而且是千差万别的两所高校,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两所高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多数安徽人都很熟悉这所学校,这所学校是安徽本土第一高校,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所学校更是和清华北大一样如雷贯耳,享誉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到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该校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科技学院有何不同?

这所学校可以说是相当的牛,从创办到至今都是全国响当当的几所顶尖高校之一,这么说可能不够细致,接下来大家看看中科的头衔,就知道它有多牛掰。该校是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是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九校联盟”(C9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等等,每一个头衔都如雷贯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科技学院有何不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有人说头衔都是虚的,那么你看看中科大的成就就不会这么说了。中科大是国内第一个开创少年班的高校,中科大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科大是国内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高校,中科大是国内唯一达到“千生一院士”这一比例的高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有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4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科研实力自然就不用说了,俄罗斯前总统曾说:“中科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背后,学校的师资力量更是强大,该校现有教学与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教授547人,副教授668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国家“千人计划”42人,“青年千人计划”1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4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同时,一批中国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另外,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335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29%。这样的师资力量是安徽省内所有高校都拍马难及的,更别说安徽科技学院了。

今年,该校刚刚举行了建校60周年庆典,当下非常热门的量子科学研究该校也是遥遥领先,2019年高考和考研的小伙伴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所学校哦。

安徽科技学院

相比于光环耀眼的中科大,安徽科技学院相对就要普通一些。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安徽省属普通高校,创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比较特殊的是,目前该校地跨两地,拥有凤阳校区(安徽滁州)和蚌埠龙湖(安徽蚌埠)校区,占地1700余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科技学院有何不同?

该校虽然较中科大而言比较平凡,但近些年来也算发展迅速。该校2009年入选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入选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高校)、2014年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等等。除此之外,该校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4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8项。获批专利664项,其中发明专利195项,连续三年入围安徽省专利百强榜,稳居省内高校前十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科技学院有何不同?

安徽科技学院现有18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医等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特色专业11个,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现有教职工近1000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29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60余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二级教授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柔性引进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等省级领军人才团队。省级“115”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24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师资力量也算不错,2019年高考的小伙伴们,如有兴趣,可以进行参考。

好了,今天的对比就到这了,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两校的区别与差距,关注头条号“百晓夜话”,为您持续带来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