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上联:“翠鸟恋栖秦淮柳”,书生下联正合才女心意!

话说明末清初,正是天下分裂,南北交战之际。在崇祯皇帝宠爱名妓陈圆圆,在皇宫中看美人看了三天,损失了三座城池。但是大奖袁崇焕已经被自己处死,大明王朝已经是积重难返。在经历最后的抵抗后,无奈于煤山自缢,大明王朝遂走向终结,但是一些仁人志士仍是在江南四处奔走,意图复国,这段黑暗的历史时期,是为南明悲歌。

才女上联:“翠鸟恋栖秦淮柳”,书生下联正合才女心意!

秦淮八艳,而在当时的江南,却并没有一种国之将亡,慷慨悲歌的亡国之相,反而是经济极度繁华,奢靡之风盛行。底层之人不觉国之将亡,仍是忙于劳作。上层富户则是穷奢极糜,极尽享受之能事。而江南最著名的销金窝则当属秦淮河畔的佳人船舫。其中无数的寻香楼更是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才女上联:“翠鸟恋栖秦淮柳”,书生下联正合才女心意!

其中最著名的花魁当属秦淮八艳,冠绝一时。除了样貌、才华是当世一流之外,还有心怀家国天下的担当。话说明末清初,歌赋已经逐渐走了下坡路,而一些诗词和对联却再次兴起。无数能人志士在此地凭借自己的才华大放异彩。也有无数才子佳人的故事流传,成为南明悲歌中的小插曲。

才女上联:“翠鸟恋栖秦淮柳”,书生下联正合才女心意!

对联不同于诗词歌赋,并不要求多深的文化底蕴,以及押韵等等文法限制。限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考验一个人的机智。而秦淮河畔流传的对联也不在少数,有后世流传甚广的“

一弯玉臂千人枕; 半点朱唇万客尝”,“柳下苟全千载寿; 花间独霸四灵图”。其中不乏青楼女子对自己的贬义,也有对自己身世坎坷的无奈。

才女上联:“翠鸟恋栖秦淮柳”,书生下联正合才女心意!

更是苟活于世,以求再看些人间繁华的期许。其中还有不少读书人对青楼女子的劝勉,有如:“风月常新,时复登楼聊纵目; 烟花无际,须知有岸可回头

”。秦淮河畔如此繁华,自然也吸引了很多良家子迫于生计,也进入了秦淮河畔谋取生路。话说有个许姓女子,在这里读书写词,也颇有几分名气,吸引了一个书生来此,并且希望与她一起游湖。

才女上联:“翠鸟恋栖秦淮柳”,书生下联正合才女心意!

许氏听闻,便出了个上联考校他:“翠鸟恋栖秦淮柳”。恰逢初春,此联倒是极为应景,书生思虑良久。对出下联之后,书于纸上,交到许氏手中,正是:“兰舟横卧桃渡波”。“横卧”二字甚是精妙,深得许氏女子喜爱,于是二人相约游于秦淮河。最后结为夫妻,一时传为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