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宋江墓前的吳用為何自殺?只是因為李逵被宋江毒殺嗎?

yyluming


按《水滸傳》中載,宋江等人受招安後,替朝廷北征遼國,勝;徵反抗朝廷的田虎,勝;徵王慶,勝;直至南征方臘,損兵折將,慘勝,一百零八位頭領只剩下二十七人,朝廷按功行賞,分別封了這些人的官職。



看似美好的結局,即難防奸臣暗算。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大奸臣由於宋江等功勞甚大設計陷害先後毒死了宋江和盧俊義。宋江飲了內有慢性毒藥御酒之後還不放心李逵怕其造反,也親自騙李逵喝了毒酒,毒死了李逵。這還不算完,宋江每每思念吳用花榮,他和李逵死後,分別給吳用和花榮託夢告其被朝廷毒死之事,還要求到楚州南門外蓼兒窪高原之上,宋江墳前,看望一遭。


吳用花榮二人到墳前相見後,二人雙雙自縊於宋江墳頭歪脖樹上。

吳用和花榮吊死的原因就很明顯了:

一、本來吳、花二人在任所幹得也挺好,是宋江託夢於二人,說是到墳前看望自己,想來吳、花二人心中明鏡似的,還不是宋大哥想讓他二人共赴陰曹地府相見,一來成就他宋公明的忠義之名?

二、吳用自諡前自己言語一番意即我一個村中教書先生跟你宋大哥十餘載享盡榮華富貴這全靠你宋大哥,如今兄為國而死託夢於我願與兄相會於九泉;又對花榮說與宋江"恩義難捨,交情難報"。



三、花榮欲同吳用一同自殺,對吳用說宋江託夢給他,他與宋江“仁義難捨,恩念難忘"。還說,我等在梁山泊時,已是大罪之人, 現今天下揚名。朝廷已然生疑,肯定要來尋找"風流罪過”。如果被朝廷奸謀所施,誤受刑戮,那時悔之莫及。如今跟隨哥哥同死於黃泉,留得個清名於世,也留得個全屍入土。

這就捋清楚了,吳花二人自殺百分之八十的原因為宋江託夢所逼,有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是二人已將世道看開料到結局,應該與宋江毒死李逵無關。


神舟六


吳用在宋江墓前自殺,其主要原因不是因李逵被宋江毒殺,那只是一個小小的誘因,我認為他的自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士為知己者死。吳用自從宋江上梁山後,就棄晁蓋而投宋江,因他看出宋江的抱負與能力。他一直鼎力相助宋江發展自己的事業,最後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梁山事業走向了巔峰。在與宋江的搭檔過程中,宋江一直非常尊重吳用,可以說一切決定都與吳用商量,並且對吳用的建議,基本上是言聽計從,這讓吳用深感“知遇之恩”。他對宋江的一切決定也是無條件支持與執行,吳用成為了宋江在政治、軍事上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佳最默契的搭檔。吳用在內心中將宋江視為唯一知己,知己已逝,他決定追隨知己而去。

第二,看透官場,看破紅塵。吳用追隨宋江帶領兄弟們歸順朝廷後,為朝廷南征北戰,掃平各路反賊,損兵折將,犧牲了多少兄弟,曾經“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兄弟從此與世隔絕。然而,這樣的犧牲並沒有換來朝廷的認可,宋江、盧俊義相繼被朝廷毒死,當初美好的理想,當初一腔的熱血被“當頭棒喝”,吳用感到深深的絕望,因此這樣的官場,這樣的社會已不值得他留戀了。

第三,已無路可走。宋江、盧俊義、李逵等相繼被毒死,這讓吳用頭腦一下清醒過來,他已沒有了選擇,他已無路可走。他的生路已由不得他自己選擇,與其被朝廷追殺,還不如選擇自殺,這樣體面的死,還可體現一個知識分子的節氣。


文齋堂


不是啊,吳用一死籌知己而已。

宋江一死,吳用的靠山沒了,雖然朝廷沒有讓吳用死,但是盧俊義死了宋江死了,吳用雖然活著,卻和死沒區別。

宋江是大樹,吳用是依附在樹上的藤蔓,樹死了,藤蔓即使活著,又能活多久呢?

吳用認定宋江很早,當年宋江上梁山,吳用是第一個從晁蓋陣營一腳就投入宋哥哥懷抱的小萌新。

一入宋江陣營,從此一心一意的為宋江籌謀,吳用這人號稱神機妙算,甚至聽評書有人把他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當年覺得挺好,現在想想,那真是對軍師的侮辱。

比方說劫生辰綱,雖然僥倖獲得成功,但是吳用卻沒有留任何後手,劫了就是劫了,結果沒出三天白日鼠白勝被擒拿,供出了一幫人,晁蓋等人倉皇出逃。

後來救宋江的時候,請出來玉臂將金大堅聖手書生蕭讓模仿蔡京的筆跡給蔡九寫信,很好的一招棋,結果軍師又搞砸了,忘記了蔡京給兒子寫信不必鄭重其事的寫上翰林蔡京的落款。

這次紕漏差點要了宋江和戴宗的性命。

試想如果諸葛亮像吳用這樣無用,計謀算計紕漏不斷,那麼蜀漢政權大約不用等到鄧艾冒險來征伐,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吳用的所謂神機妙算,大都是小聰明,而且有的連小聰明都不算,就是損人利己的損招而已。

比方說收朱仝時候,使個調虎離山計,把朱仝引開,然後讓莽夫李逵去把四歲小衙內的腦洞劈成兩半,徹底斷了朱仝的歸路。

這種陰損的招數只有吳用想的出來,只要哥哥宋江需要,比這陰損的多的招數,吳用多得是。

為了騙盧俊義上山,他去人家家裡替盧俊義題反詩,為了騙李應上山,他乾脆一把火把李家莊燒成白地。

吳用和宋江如此合拍,還因為,宋江也是這樣的人。

當年在清風寨,為了收秦明,宋江讓花榮手下的人穿上秦明士兵的衣服,讓一個和秦明長得很像的人穿著秦明的盔甲拿著秦明的狼牙棒,假扮秦明,去屠殺青州周圍數個村的村民,導致青州知府一怒殺了秦明全家,而那幾個村的無辜村民死在忠義的宋江手中,更加沒人會為他們討回公道。

所以本質上,吳用和宋江是一路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所以他們才能一見如故,一拍即合。

但是如今宋江被朝廷賞賜了三杯御酒,喝完就歸位了,朝廷明顯的卸磨殺驢秋後算賬。

吳用雖然暫時還沒有被追究,但是,其實只是暫時而已。

他得罪的朝廷大員可一點不比宋江少,劫生辰綱得罪了太師蔡京,這還是開始,後來鬧江州得罪了蔡京的兒子蔡九,大名府救盧俊義逼得蔡京的女兒躲到井裡,差點丟了性命。

宋江盧俊義被秋後算賬,都死了,吳用知道接下來可能就是自己,與其被朝廷下旨賜死,或者被朝廷的大臣們比如蔡京,玩死,還不如自己主動赴死。

他死在宋江的墳前,全了忠義的名聲,死後在江湖上,在弟兄們之間留下好名聲。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水滸傳》中宋江墓前的吳用為何自殺,只是因為李逵被宋江毒殺嗎?

施耐奄寫《水滸傳》時, 應該有足夠的智慧,他對梁山上人的認識,基本上都是到位的。

吳用是《水滸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應天機星,山東菏澤市鄆城縣車市村人。“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繫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淨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鬚長。”看樣子,也是北宋的鄆城一帶的帥哥。

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 為山寨掌管機密的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中的頭牌。

然而,正如有人評價那樣,吳用是“小事真聰明大事真糊塗。”說來說去,不過是鄉村的知識分子,他的知識和眼界都有太大的侷限。他從上山到自盡,對朝庭對宋江都缺乏準確的認識。

如果說宋江之死是為心中的大宋盡忠的話,那麼,他的自殺是為心中的宋江盡忠。當然,其中不能不有對李逵之死的痛惜,甚至,也不能不說也包括對梁山革命夢破滅的絕望。然而,這些都不足以讓他下定決心要去殉死。此前梁山也發生好多悲劇,吳用的表情冷血。智多星無大智,他至死也意識不到,梁山真正的敵人是宋江,毀滅梁山蔌命前程的是宋江。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像莊子那樣充滿獨立意識的人極少,絕大多數是相反,即充滿了依附意識,是統治者利用儒學培養出來的高級奴。他們無頭無腦,從人身依附到靈魂依附,總要尋找一個偶像緊緊地依附,或者皇帝,或者其它級別的主子,不然就活不了。主子死了,他們必須不活,他們必須去殉,一部中國古代史,差不多也是一部殉葬史。主子死了,他不跟著去,那就是生不如死。在一個號召別人為自己去死的主體思想長期熏製下,殉死成為他們一種極高水平的理想。自打進學堂那天開始,他們就死定了,雖然多數肉休不死,但幾乎是全部死了精神。吳用屬於肉體與精神雙雙死亡。

宋江接了晃蓋晁老師的班之後,種種背叛行徑,連李逵那等一丁點政治腦細胞也沒有的都看懂了,吳用卻似平沒看見,或假裝沒看見,他找到了主子就迷失了大義,他堅決地支持了宋江的“內鉤外連”。一方面表現他對朝庭抱有幻想,另一方面也表現他徹底選中了宋江為偶像,便交付了全部大腦,從此惟命是從。他的智慧明明可以看到悲劇結局,然後,卻因為蠢不可及的用情而聽之任之,甚至推波助瀾之。在他看來,與主子的私情永遠大於公義。“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宋江就是他的君,雖生前毒酒已喝完,但一個子虛烏有的夢,就管用,“遂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側。”個人的生命毛都不是,大哥一夢即可乖乖呈上。

智多星眼體渾濁,他根本看不清大局,根本看不清大哥的真面目,空有滿腹經綸。他的去處只能是蓼兒窪宋江墓側。

施耐奄塑造這個人物,應當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而且,他是刻意這樣做的,不然,他不會為這個人物取名“吳用”(諧音“無用”)如此說來,作為明代人施先生的思想還是比較先進的,起碼要遠遠領先於吳用。換一句話說,施先生是大智者,是黑暗昏睡的古代裡一個覺悟的人。


知史局


吳用是個聰明人,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

吳用可以說是從陰曹地府裡走了一圈再到回到人世的人,知道陰曹地府裡要比人間天堂好,無爭鬥是做鬼最好的快活,所以他又從人間天堂趕著下了地獄。

吳用可以說他本是一個鄉村偏野的教書匠,絕對是一個聰明之人。天智星是對他的最好註腳。但因客現原因的存在,他不象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條件侷限他的大局觀也無法與諸葛亮比擬。

他從跟晁蓋到宋江,兩者都不是社會上的賢達,上層人士。雖然跟宋江後,忠心耿耿,但宋江的抱負從開始的高峰到一路跌落到受招安,做投降派,所以,吳用的作用也就侷限了做偷雞摸狗的事,而不能把開初的宏大理想變為現實。說來也就跟錯了主,但既然跟了宋江,且宋江又是行俠仗義之人,加之招安後,征戰方臘也算大難不死,一同與宋江等人榮歸朝廷,封下高官厚祿,本應享受榮華富貴。但萬萬沒有想到朝廷對宋江都不放心,賜毒酒死亡。吳用是何等聰明之人,朝廷今後會放過他們嗎?

吳用在萬般思考後,他的主也沒了,梁山108將,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原本轟轟烈烈,大碗飲酒,大口吃肉的日子已一去不復還,他亦老了,也成不了大事了,也真的無用了。所以,以死超然解脫是最好的結局,對的起宋江,對得起死去的弟兄,這恐怕就是吳用自殺死的理由吧。這與李逵被宋江毒死應無內在聯繫,因為宋江和李逵先死,最多就狐死兔悲的淒涼感覺。


威虎山8十1


其一,絕望。宋江這樣有號召力的人,都難免一死,那麼自己如何還有出頭之日。

其二,心寒。自己鬥爭一輩子,為別人用盡了心機,結果朝廷還是對自己不理解。

其三,知遇之恩。自己的一腔才華,都是在宋江的欣賞下才完成的。士為知己者死,大致如此。

宋江與李逵被毒殺很類似,都是宋江最欣賞的人,同時也都知道宋江死後對自己不放心,似乎只有一死,才得以解脫。


李治亞文史博客


吳用與花榮自殺是因為前途渺茫沒有了希望。要知道一個人在事成之前如果希望的成分越大事敗那麼失望的成分就越大甚至絕望。時下吳花就是這類人。本來嗎,招安始作俑者宋江大肆鼓吹此成可以光宗耀祖封妻廕子,那知道不但沒有光宗耀祖連子都沒有留下就被奸臣們毒死了。自己死也就罷了還拉李逵這個呆子去死。可謂害人害己。對於吳用花榮來說宋江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沒了精神支柱沒了希望怎麼不去死呢?其實招安本就是路線錯誤!你是什麼?是與當朝貪官汙吏做對的下層百姓,你想與他們平起平坐沒門!看看宋徽宗是什麼東西,他也不是什麼好鳥,而其下屬都如高俅一樣,你說能容百姓好活?宋江真是害人害己。


野火燒不盡73823000


為了宋江,他連自己都殺

鄉村教書先生吳學究在村落裡面可以說是數的出來的一號人物,但是一旦拿到檯面上,用的卻依然還是那些小民的伎倆。很多辦法與其說是計謀,不如說是陰謀算計,有的甚至是很卑劣,看著實在是有點蹩腳。“智多星”這個稱號倒是也符合當時人們外號的來歷,想想那“小霸王”周通、“鎮關西”鄭屠都是欺壓小民的貨色,根本是名不副實。

吳用多少也有些名不副實。叫他“計多星”還符合些。計還是算計的計。

(《水滸傳》中宋江和吳用)

吳用哪有那麼“愛”李逵,他愛的是宋江和他自己。宋江最大的心腹就是吳用、花榮和李逵,毒死李逵是因為李逵會鬧事,敗壞了宋江忠臣的名號。宋江縱有再多的不是,他還是會識人的,吳用幹不出造反的事。吳用可以做為一個人的輔助,但是絕對不是個牽頭的人,一來他沒有那麼大名望,二來他也沒那麼多氣魄,三來他也沒那麼大勇氣。

所以咯,吳用根本不會被宋江害死,他心知肚明。吳用的死一來是因為宋江死了,二來也是因為理想破滅。文人的理想會支撐一個人非常堅定的走下去,假如一旦破滅也讓他瞬間失去信念,人物崩塌。花榮的死則是另外一回事,花榮怕奸臣陷害,拋下家室選擇死亡,當然也由於宋江大樹倒了。

吳用不是個安分的教書先生,他縱向做點“大動作”。這多少與他的自命不凡有關,但凡覺得自己還不錯的卻沒有什麼施展空間的人都有這種心理。吳用就想輔佐別人幹一番大事。在宋江死後,吳用唸唸有詞,直接稱呼晁蓋以姓名,而叫宋江為哥哥,說明吳用認為宋江比晁蓋厲害,感情也更親近。宋江一死,還沒有了落腳的樹枝,再加上夢想的泡沫破碎,實在是沒有任何想活下去的勇氣。

吳用是沒有家室的,不要說梁山上幾乎所有人都沒成家,其實成家的人有很多,也未見吳用近女色,他對於做大事的渴望要超過尋常百姓的小日子,這可能是他無家的原因之一。

吳用可以為這個有知遇之恩的宋江付出一切,也包括其他好漢的未來和生命,這就是梁山高位三把手的殘酷。說句玩笑話:為了宋江,他連自己都殺。


大眼大世界


吳用,梁山正牌軍師,作者起這名子,應該也有深意,排兵佈陣還不如宋江。用的旁門左道耍詭計真是老練毒辣,先依附晁蓋後依附宋江,沒這二位估計也活不長。梁山上最受其害的當屬盧俊義朱同與楊志。經歷過徵遼與徵方臘估計也認識自己吃幾碗乾飯,當靠山都死了,他的人生當然也茫然無味到頭了


琉璃果果94165861


宋朝最早武力統一天下中途沒有成功。自檀淵之盟以後就沿那種更務實、更節省成本、更利於國力恢復和發展的道路處理國內外關係。對外發展貿易,再拿貿易賺來400萬的一小部分錢10萬給契丹“歲幣”,而換來的和平不但節省出軍費,還為農業和工商業創造了良好環境。對內也實行類似政策,對宋江之類的盜賊草寇一般以詔安為主要手段,然後把他們分散到各部隊分別改造。但在改造過程中的問題沒有及時解決,反而使軍隊戰鬥力持續下降。最終在軍隊戰鬥力低和貪官汙吏的共同作用下,大宋王朝終於轟然倒塌。

明朝與宋朝所走的道路截然相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就把功臣全部殺死。寇準訂檀淵之盟,朱棣索性把首都遷到前線北京,天子親自為你們守國門。這正是中國最大的缺陷:極左或極右。現在我們知道,實際兩條路線相結合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瞭解以上兩點,《水滸傳》寫的矛盾中心點——宋江的行為就容易理解了。在宋朝人看來,有朝廷的一貫作風,宋江選擇詔安是完全正確的;而在明朝人眼中,宋江和朝廷選擇都不對,雙方應該死磕到底。明朝人寫宋朝的事情,就像火星人寫金星人的事情一樣,人物的心理完全不理解,故事的發展完全出乎意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