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揭祕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的五大伎倆

當下,微信已經成為一種便捷的網絡交流工具,但是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微信用戶真實身份隱蔽、系統漏洞等特點實施詐騙。昨日上午,河北省公安廳刑偵局對外發布了2018年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的五大伎倆以及相關案例。警方提醒廣大網友,使用微信的過程中,要保護好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謹防上當受騙。


警惕!揭秘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的五大伎倆


伎倆一

冒充老闆 公司會計被騙150萬元

11月28日,會計小王在微信上收到一個好友申請,頭像是老闆大吳的照片,名字也是大吳的全名。小王同意後,大吳在微信裡先是問了問小王最近工作情況,接著又問公司賬戶上還有多少錢,小王查詢後告訴大吳,公司賬戶上現有200多萬的資金。大吳告訴小王,他預訂了一批貨物,需要先將定金支付給對方,並向小王發了一個微信名片,稱該名片是對方公司的會計,雙方可以溝通一下。小王添加對方為好友後,對方先是將與大吳的聊天記錄發送給小王,並稱需要交定金150萬元。小王微信與大吳聯繫後,大吳同意小王將150萬元貨款定金支付給對方提供的賬戶上。小王將150萬元通過網上銀行轉賬到對方賬戶後,接到了真正的大吳打來的電話,問賬上為什麼會支出150萬元,小王才知道受騙了。

民警揭秘:犯罪分子通過發送帶有木馬病毒的鏈接進行廣泛撒網,尤其對QQ、微信進行密碼攻擊,一旦受害人的手機或電腦中毒,犯罪分子即可侵入受害人QQ、微信,將受害人從家裡的小群或者企業的大群中踢出,拉入全是犯罪分子同夥的群裡,但這個群裡成員的頭像、暱稱、狀態都與原來群裡的成員一樣,犯罪團伙在群裡聊天取得受害人信任後,最終要求受害人轉賬到指定賬戶。

伎倆二

為保住心上人工作 一女子被騙25萬元

12月3日,省會鍾女士報警稱,她被網友騙了25萬元。原來,國慶節期間,有個頭像是帥哥的人加鍾女士的微信,鍾女士添加後,對方說是通過交友網站介紹來的。對方自稱在一家大型網絡公司就職,負責開發網上理財產品。一段時間後,二人聊得火熱,對方表白想和鍾女士談戀愛,鍾女士同意了。11月中旬,對方在微信上說,他開發的理財產品沒有市場,經理要炒掉他。對方央求鍾女士在網上購買他開發的理財產品,才可保住飯碗。鍾女士登錄對方提供的網址後,購買了2萬塊錢的彩票。第二天,對方給鍾女士發來一個截圖,顯示鐘女士的2萬元已經升值為22000元,並鼓勵鍾女士繼續投資。鍾女士先後投入25萬元後,發現該網址無法打開,並且已經被對方拉黑。

民警揭秘:犯罪分子通過交友網站查找受害人信息後,主動添加受害人為好友,並以交朋友、談戀愛等名義與受害人交往。待取得受害人信任後,以請求受害人幫助其提高工作業績為由,要求受害人在其提供的網站上註冊用戶,並以投資理財為藉口引導受害人在網站充值,購買彩票、猜大小、理財等產品。實際上,犯罪分子操縱該網站後臺程序,運營虛假賭博網站,將受害人的錢財騙走。

伎倆三

網絡刷單賺錢其實是陷阱

12月7日,大學生小張在微信群裡收到一條信息:“尋找可以做兼職的人員,工資現結,有意者添加微信。”小張添加該人微信後,對方稱兼職工作就是幫網店刷信譽,只要有智能手機、能上網就行。小張按照對方要求填寫了一張調查表後,對方稱小張可以做刷單工作。對方給小張發來一個網站鏈接,要求小張購買該商品,並墊付貨款100元。小張付款後截圖給對方,對方很快將貨款及佣金共105元返還給小張。小張按照對方要求,繼續購買商品。第二次小張墊付貨款150元后,對方稱此次是一個連續任務,需連續購買9次才能完成,小張又購買8次後,對方稱系統問題,卡單了,需要再次購買9次同種商品才能激活任務。小張再次付款9次後,對方稱激活此類型任務需要購買18次。小張發現被騙後報警。

民警揭秘:犯罪分子通過微信群發佈招募兼職人員信息,待受害人添加其為好友後,以為網店刷單、提高網店信譽、向受害人支付佣金為由,要求受害人購買其指定的商品。一般情況下,為取得受害人信任,犯罪分子會很快支付受害人的第一單本金及佣金。從第二單開始,犯罪分子會以多重任務為由,要求受害人多次支付大額商品貨款,同時以卡單、任務需激活等藉口要求受害人重複付款,直至受害人發現被騙。

伎倆四

以為交了桃花運 結果卻是騙子

12月5日,小李出差期間入住當地一家五星級酒店。晚上在玩手機的時候,收到一條微信添加好友申請,頭像為一個露出半個胸部的美女照片。小李同意申請後,對方自稱是通過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搜索到小李的,並稱可以提供特殊服務。小李邀請對方來自己入住的房間,並通過微信轉賬給對方200元的打車費,對方又以“安全保證金”為由,要求小李再轉賬2000元,稱服務結束對方安全到家後會將保證金全額退回。小李轉賬2000元后,對方又要求小李再交800元的服務費,小李再次轉賬後,被對方拉黑。

民警揭秘:犯罪分子以美女圖片為頭像,通過微信“附近的人”尋找詐騙對象添加好友。在雙方聊天中,透露提供美女、色情服務等信息併發送露骨照片。引誘好色之徒上鉤後,以收取定金、安全費等名義,要求受害人轉賬。此類詐騙受害人往往不願意報警。

伎倆五

網絡薦股 只是個騙錢的幌子

今年8月份,趙先生被微信好友拉入炒股群,群內成員經常讚揚群主炒股能力,並稱在群主的帶領下賺了很多錢,併發布盈利截圖。趙先生添加了群主的微信號碼。在繳納會員費後,趙先生按照群主的要求下載了對方指定的炒股軟件,並註冊會員,綁定資金賬號。趙先生前期投入了5萬元,並按照群主提示購買了股票,當天該股大漲。趙先生繼續投資50萬元後,發現該股大跌。群主及成員都告訴趙先生股票跌漲都是正常現象,要求趙先生繼續投資。趙先生按照對方提示再次投資45萬元購買該股,但是這隻股票持續下跌。在趙先生提出賣出股票的要求後,發現該軟件無法打開,並且群主將微信群解散,刪掉了趙先生的微信。趙先生在聯繫之前將自己拉入群的好友時發現,自己與該人並不認識。趙先生髮現被騙並報警。

民警揭秘:犯罪分子主動添加受害人微信,與受害人聊天並取得受害人信任後,將受害人拉入微信群,再由所謂的“薦股大師”通過網絡直播平臺薦股,群內其他“股友”當托兒輔助誘騙受害人將資金注入虛假證券交易平臺,實際上,資金進入了犯罪分子的私人賬戶,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操盤漲跌的手段,先讓受害人盈利,鼓勵其繼續投資,再通過製造虧損的局面騙走受害人資金,在受害人提出質疑後,犯罪分子則以關閉直播間、拉黑受害人、解散微信群等方式逃之夭夭。

防範提示:

增強個人信息保密意識,保護好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不隨意接受陌生人邀請,慎重發布個人信息,使用微信過程中,建議及時關閉手機定位功能。

不要隨意掃描街邊二維碼,特別是路邊以加好友送禮品為名的二維碼,會導致受害人個人信息洩露,被利用辦理貸款、實施詐騙犯罪等行為。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微信上的投資盈利消息,投資應在正規、合法機構上進行,切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在微信聊天過程中,涉及錢款交易時,例如對方提出借錢、購物、轉賬等,一定要與對方進行電話交流,切記不要根據對方提供的新號碼進行聯繫;對於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銀行客服電話查詢銀行卡歸屬地,一旦發現與自己或親友所在城市不符,應提高警惕。

面對網上五花八門的兼職信息,一定要多留心、多甄別,一定要通過正規途徑尋找兼職,謹慎選擇。網絡刷單切不可選,從法律上講,網絡刷單也是一種違法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