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重災區”—老年群體該如何防範?

【案件特徵】

呈現“兩多一少”:被告人人數多,共同犯罪及團伙犯罪居多。此類案件的被告人人數平均為3 人,且多為共同犯罪或團伙犯罪,甚至是組成犯罪集團實施犯罪行為。犯罪集團一般組織嚴密,採取“公司化”方式運作,精細化分工。被害人人數多,涉案金額高。此類案件被害人人數較多,30%以上案件中被害人多達百餘人。同時,此類案件中,被害人出於對理財獲益的憧憬或對健康的渴望等心理,被詐騙金額一般較高。案件絕對數少。老年人被詐騙案件多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一是此類案件偵破難度大,二是報案率低,很多老年人因各種原因不願主動報案甚至不願承認被騙事實,導致在具體案件中,出現在案賬目、票據數額高於報案數額的情況,被告人部分行為無法被充分評價。

【犯罪特點】

“套路”不斷“翻新”。為吸引老人陷入其“套路”中,犯罪分子經常以“免費”為誘餌,通過開推介會、介紹會、免費體檢、免費講座、免費看診、低價旅遊、發放免費小禮品、上門服務等活動博取老人關注及參與。花樣冒用身份。犯罪分子多冒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身份,既有真實存在的機關,亦有犯罪分子虛構組織,其中冒充著名醫院醫學專家,尤其是軍醫、中醫的較多。語言誇張,行動“ 貼心”,直擊需求“痛點”。針對老人的情感需要,通常通過噓寒問暖、熱情接待、全程陪護、上門服務等方式,提供所謂的“家人般的溫暖”;針對老人的健康需求,誇張其產品功效,誇大老人病情,引發老年人內心恐慌。

【防範對策】

石景山法院針對涉老年人詐騙類案件提出對策建議:

一是老年人自身要“ 擦亮雙眼”,增強防範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減少現金交易,發現被騙後應當及時報警並儘可能固定證據,養成正確的消費觀,不要被所謂的高額回報誘惑。

二是子女爭做老人最好的“精神保健品”,讓“常回家看看”入法入心。

三是完善社區養老,提高老人幸福感,同時可不斷加入科技的力量,讓“互聯網+”技術助力社區養老服務,讓更多老人受益。

四是加強防詐騙宣傳的針對性,相關普法單位可運用多媒體、全平臺,增強對老人的宣傳力度,提高老人防騙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