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沈阳所劳动模范宋哲:“跨界”行家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将永远做一个奋斗进取的人,砥砺前行,用执着、勇敢和坚定,保障战鹰翱翔蓝天。” 在沈阳所第十届“十佳青年”表彰现场,十佳青年宋哲道出了这番成长感悟。这位年轻的“85后”,近两年先后荣获航空工业阅兵保障二等奖,沈阳所2017年劳动模范、十佳青年等荣誉,一项项荣耀不仅记录着他对工作的辛苦付出,更是对他“跨界”发展这一抉择的肯定。

2007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宋哲被分配到沈阳所综合航电部工作,从事飞机航电系统的开发与研制工作,一度成为部门的中坚力量。2016年,沈阳所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目标,做出了“加强外场保障”这一决定,成立了装备技术保障部,亟需各专业精锐骨干投入到外场保障的繁重任务中。跨越式发展需要“跨界”人才,航电经验丰富的宋哲主动从综合航电部调入,选择长期扎根在外场保障一线。

从综合航电部到装备技术保障部,这一“跨界”选择对宋哲而言,面对更多的是本专业从未遇到的挑战。“以前作为航电专业人员到外场工作,我只对航电方面负责,来到装备技术保障部后,我要对全机负责。”纷至沓来的机电、飞控、结构等问题,让宋哲意识到仅仅具备航电知识难以支撑现场多专业的技术需求。

“跨界”意味着付出更多的努力。每次飞行保障后,宋哲都不顾疲劳一头扎进办公室,学习研究飞机的用户资料直到深夜,有不清楚的问题就第一时间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请教……经过一年多时间苦读和锻炼,他可以和部队多个专业的负责人就技术问题切磋交流,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症结。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从一名普通的外场保障人员成长为外场保障团队队长,为多项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贡献了力量。

用心,解决一个个难题

2017年7月30日上午,当编队整齐的飞机飞过朱日和阅兵台上空接受检阅并顺利返场后,一直在机棚前来回踱步、精神紧绷的宋哲才算松了口气。

沙场阅兵,不仅是一项党和国家的政治任务,更是对沈阳所现场保障团队技术能力的考验。沈阳所向部队做出承诺,当天出现的技术问题一定当天解决。

保障地远离市区,从最近的招待所往返也要一个多小时。为了能第一时间解决技术问题,保障团队舍弃了住宿条件良好的招待所,主动要求住在兵营。

“一次受阅,一生光荣;一次保障,一生受益!”宋哲把阅兵保障视为难得的技术提升机会,在现场一干就是两个月。他组织协调各专业分析和梳理问题,事无巨细地和部队沟通交流、答疑解难,常常工作到深夜。“我们会在飞行结束后加班加点完成试验验证任务,这样才能确保第二天部队飞行任务如期进行。”每当夜幕降临,偌大的保障现场只有试验现场灯火通明。四周杂草丛生、闷热潮湿,灯光周围总会聚集一团团蚊虫。可宋哲和团队毫不在意,他们会身着长袖长裤把自己武装起来,专注于屏幕上一个个试验数据。

“只讲成绩,不讲条件;只比贡献,不比困难。”宋哲不忘初心,从一名航电设计人员“跨界”成长为全机保障行家里手,为做好外场服务工作、保障战鹰翱翔蓝天付出了全力。

不论是拼搏在外场保障一线,还是深耕于设计研发领域,像宋哲这样为实现研究所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的“跨界”行家还有很多,为实现航空梦、强军梦凝聚力量,开拓进取,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