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七小蠻


謝悟空。

偷襲珍珠港,對於二戰時期的日本,雖然是愚蠢的戰略行動,卻是正確的戰術行動。

美軍戰力在海軍,海軍戰力在珍珠港

二戰時期,列強的空軍發展都還有限,不僅在戰爭中發揮的是輔助作用,也不具備大規模投送兵力的能力,兵力遠程投送幾乎全是海軍承擔。

而且,在當時的工業水平下,要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是需要時間積澱的。象英美日這樣的海軍強國,其在役海軍裝備,都是經歷了至少半個世紀的積累。


二戰前,美國海軍已是僅次於英國海軍的第二大海軍,有345艘143萬噸:戰列艦17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19艘、驅逐艦165艘、潛艇106艘,其中太平洋艦隊為戰列艦9艘、航空母艦3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67艘、潛艇12艘。

雖然似乎數量上,太平洋航隊佔比不高,但有兩個因素:一是太平洋艦隊集中了美國最新的戰艦,二是其餘艦艇還承擔著美國東西海岸的防禦,以及在大西洋上護航。因此,太平洋艦隊是美國最大的最強的作戰力量。


日本既下定了決心對美開戰,徹底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就是珍珠港,就成了日本當然的目標。這不僅能消弱美國對日本進軍東南亞的干預出擊,甚至為日本攻擊美國掃清障礙,因為,老舊的美國沿岸海軍戰力有限,而美國要重建太平洋艦隊也沒時間。

而鑑於太平洋艦隊的實力,偷襲也成了日本唯一的選擇。

可惜日本上當了,偷襲珍珠港只重創了美國幾艘老式戰列艦,其主力戰艦居然被早已調離,所以,美國能夠立即組織對日本的海上反擊。


bashanlaike


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前,美國就注意到日本擴張的野心,雖然那個時候並沒有明確的支持蔣介石的抗日戰爭,但對日本也是採取了一些預防性的措施!



針對日本資源貧瘠的特點,美國對日本從美國及東南亞地區進口的鋼鐵、石油和橡膠等實施了限制,從而造成日本發動戰爭的重要資源嚴重枯竭,日本以戰養戰的策略無法繼續!



同時將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從位於美國西海岸的前出至夏威夷的珍珠港,目的就是警戒日本海軍的活動!



但日本國內對日本與美國開戰充滿了爭議,但對於日本而言若無法獲得足夠的戰略資源鋼鐵、石油和橡膠,日本最終會在遠東戰場上消耗殆盡!因此日本選擇了向美國開戰,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潰太平洋艦隊,獲得西太平洋乃至整個太平洋的制海權!



並迅速南下奪取菲律賓和爪哇島的石油和橡膠,奪取澳大利亞的鐵礦等戰略資源,並快速武裝起來迫使美國求和讓出太平洋的控制權!



不過或許是狂妄,又或許是內心恐懼,日本在偷襲珍珠港時,雖然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戰果,但並沒有徹底透徹的摧毀太平洋艦隊,而太平洋艦隊的航母沒有在港灣,更是讓日本決策層如驚弓之鳥,草草的撤出了戰鬥!而美國在珍珠港的受損軍艦經過維修後,又快速的投入到了戰場!並且全面啟動國內的軍工生產!


涇水書生


因為此時日本已經面臨著戰略上的困境,最終挺而走險選擇和英美荷等國開戰,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襲擊珍珠港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了。

在中日全面開戰之後,由於中國戰場戰事需要,日本的壓力也陡然增大,經濟上負擔加重,對方面的資源需求也逐步增大,但是其在中國無法得到足夠的石油等戰略資源,必須選擇新的戰略方向。

隨著諾門罕的失敗,日軍放棄了北上戰略,開始把目光放到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的石油等資源對日本有巨大的吸引力。與此同時,隨著中日戰爭的推進,日本控制中國的話勢必會影響英美等國的利益,因此英美等國也開始對日採取制裁措施,其中就包括鋼鐵、石油等戰略資源,當時日本一大半的鋼鐵石油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但日本不願意停止戰爭,最終談判陷入僵局,美國在1941年8月停止對日出口石油,日本已經下定決心對美開戰,但依然以談判的掩蓋其真實目的。最終在12月7日,日本同時對東南亞英美荷的軍事基地以及珍珠港等地開始了作戰行動,並迅速取得了重大戰果,基本控制了東南亞地區。


戰壕


其實德國的一個決定也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埋下了伏筆

很多人都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最為愚蠢的行動,甚至將這一行為歸結希特勒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認為若是日本不偷襲珍珠港,就不會把美國拉進來,德國就不會戰敗。

然而,“偷襲珍珠港”這場戰役,早在1939年,希特勒正式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一個星期就已經註定了,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被定義為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而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參謀部的總體戰略佈局仍在左右搖擺中,到底是繼續南進,還是北上入侵蘇聯呢?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日本仍舊保持著一定的兵力北上打蘇聯的。

可是1939年8月底,希特勒突然跟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就導致了日本最終孤注一擲,把所有的兵力全部放在了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

一路南下,那就勢必會影響到西方列強既得利益,當時法國已經淪陷,但是英美仍舊存在勢力,英美在南方的殖民地怎麼可能允許日本人去侵佔。英國不停的通電羅斯福,請求給予日本製裁,而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也開始逐漸嗅到了日軍煙火的味道。

於是,美國出手了,對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制裁,凍結了日本海外所有資產,最要命的還是美國對日本進行了“石油禁運”策略。日本乃是一個島國,資源有限,基本靠進口,美國這一些列的行為無疑是掐住了日本的肺管。

面對這種境地,日本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撤軍滾回日本,要麼與美國開戰。

可是此時,日本已經深陷中國戰場無法自拔,同時日軍的野心不可能就此收斂,於是,跟美國開戰成為日軍參謀部唯一的抉擇。

要想打敗綜合國力超強的美國,誰都沒有把握,正面戰場被大家一致認為是不明智之舉。故此,換正面開戰為偷襲策略。

美國遠在美洲大陸,隔著重洋大海,美國要想參戰必須倚仗海軍。所以日本海軍第一艦隊隊長山本五十六提出偷襲日本珍珠港,只要將珍珠港上的美國艦隊消滅,那至少可以爭取到半年以上的時間。

而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日本全力朝菲律賓方向進攻,奪取那裡的資源,到那時日本便可完全不受美國牽制。

1941年6月,希特勒針對蘇聯實施了“巴巴羅薩計劃”,蘇德開戰,希特勒要求日軍北上與其會師。可是日本早已無力顧忌北方戰場,山本五十六也早已開始在醞釀偷襲珍珠港一事,光是大型模擬演練就不下十餘次,

“軸心國”聽起來是一個張營,實際上自始至終日本與德國之間都是形同陌路,他們之間的結合更像是一種“自我安慰”,也就是我們都是搞侵略的,我們應該相互認可,必須相互認可。

希特勒在日本計劃攻打蘇聯時卻選擇了與蘇聯握手言和,現在需要他時才讓他調轉槍頭。就不說日本此時已經無法掉頭,即便是可以,恐怕日本也會心生不滿,拒絕希特勒的要求。

所以,也可以說,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之一包括被德軍擺了一道在先。法西斯主義者,為了侵略不擇手段才是唯一的導向,合作那得看利益是否一致。

就在希特勒在蘇德戰場陷入窘境的時,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舉全日本海軍之力,正式發動了珍珠港偷襲戰役。

對於日本而言,這一戰避無可避,但也間接地狠狠坑了希特勒一把。

在短時間內,日本想要的效果達到了,可是卻也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崩潰的導火索。之後,中途島一戰,山本五十六的艦隊遭受重創。又沒過多久,山本五十六本人也被美軍截殺。


往事課堂


日本國內資源缺乏,各種工業原料、大米、鹽都需要進口。在發動侵華戰爭以後,由於被拖入戰爭泥潭,戰爭開支居高不下,大量資源被耗費在軍工生產上,嚴重影響了國內的工農業生產,外匯儲備日益減少,也使得日本的經濟形勢非常緊張,連居民的日常飲食都不得不進行縮減。

德國擊敗法國以後,1940年9月,日軍從廣西進入當時還是法國殖民地的越南北部。日本此舉一是因為在中國沿海地區的出海口被日軍佔領以後,中國外購的物資只能借道越南然後進入中國。日本希望切斷中國的這條運輸線,同時河內一帶也是大米產區,可以有效緩解日本國內糧食短缺的問題。

但是此舉極大的刺激了美英等國,美國把日本此舉視為試圖進攻東南亞的前兆,因此開始實行對日本的制裁。這對日本是致命的打擊,在缺乏美國提供的廢鋼鐵、石油的情況下,日本根本無力維持戰爭。

而另一方面,日本之佔領越南北部也並不能完全解決國內資源短缺的問題,它還看上了馬來亞的橡膠和印度尼西亞的石油等資源,因此開始考慮攻佔東南亞的可能。

但是當時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日軍大舉南下,一旦美國對日宣戰,菲律賓的美軍可以輕鬆切斷日本的運輸線。因此日軍決定先發制人,先攻佔菲律賓。而要攻佔菲律賓,則必須先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所以日本製訂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



不沉的經遠


8.13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當年很多歐美人士目堵了日軍對中國和平民眾和戰俘的殘暴屠殺,有些美國人德國人冒死將日軍的暴行拍攝成影視資料,美國人將這些珍貴影片帶回美國交羅斯福總統,羅斯福看後指示要在全美各地電影院凡放影前必須將此段日軍殘暴影視先期播放,讓美國人民都知道日軍到底在中國都幹了些什麼!以激起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有所瞭解和對日本人殘暴的憤慨。

然後宣佈對日本實施全面封鎖制裁,凡可用於戰爭的一切物資都列入制裁!(包括鋼鐵、石油、棉花、橡膠等等)除非日本答應3個條件;一,撤出在中國的一切武裝力量,包括警察。二,賠償中國的所有戰爭損失。三,解散偽蒙滿政權。將封鎖日本的任務交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執行,凡運往日本的所有貨船全部要接受檢查,有運載戰爭物資的一律扣留,拒絕檢查的,一律擊沉!

當時日軍在中國風頭正盛所向披靡,根本沒有可能答應這在他們看來等同戰敗的條件,所以在日本人看來,要解除封鎖只有徹底打毀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於是,珍珠港事件爆發!


大頭誠2


給你講的直白一點吧,日本島國資源匱乏,如鋼鐵、石油、都是靠進口的,而且這些都依賴美國,當時美國還是中立狀態,日本胃口大想吞併整個東南亞,美國看到這一點了,如果日本佔領東南亞會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對日本實施鋼鐵石油禁運,日本沒有石油是最致命的,沒有石油航母,戰機全成擺設,所以日本想擁有更多資源來維持戰爭,然而想要繼續戰鬥下去就要想辦法弄到石油,所以日本想南下就要經過菲律賓和美國的殖民地,美國太平洋艦隊嚴重威脅日本,所以日本想一舉殲滅珍珠港,使美軍短時間不能與自己抗衡,可以為所欲為大施拳腳幹一場,總之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就是一句話:為了生存下去


虉兦鑋覾


日本在發動9.18事變以後在中國取得了它認為的勝利!戰爭使日本的國家機器運轉需要大量的金錢和資源,在大東亞共榮戰略和需要戰略資源影響下日本又先後佔領了東南亞一系列國家!在這個過程中日本觸碰了很多美國在亞太利益,美國反而對日本沒有采取嚴重警告!日本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慾望不斷擴大!下一步準備佔領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是美國在亞太最大的盟友不會坐視不管。所以夏威夷美軍最大的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成為了日本拌腳石!!珍珠港也是美國控制亞太的最大的海軍基地,美國海軍主力也大多長駐這裡。所以日本想用偷襲方式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達到控制和佔領整個亞太的目地!!


逆風者122081692


日本偷襲珍珠港,一個現在普通人都會覺得是不明智之舉的軍事行動,為什麼會被當時的日本去執行了,以他們當時的戰時佈局和全局觀,難道會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嗎?如果知道,那他們為什麼還發動這場戰役?是什麼原因使得日本不得不挑起這個風險極大的戰爭。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各有各的看法,這裡整理幾條比較符合的觀點。

其實在這個時期的日本,應該說在能源方面已經很稀缺了,能源戰應該可以理解為是具體的誘因,彼時的日本,因為能源的緊缺,日本在中國和東南亞的能源供給被美國緊緊的遏制住,對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日本可能想通過偷襲珍珠港的局部矛盾來要挾美國而進行談判,不巧玩現了,直接成了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線,日本也把自己拖入了更大的泥潭。




厸居


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為了資源,為了本國更好的發展,於是他們侵略中國的東北,臺灣。東南亞生產橡膠和其他工業,戰爭原料。於是,又在東南亞開闢戰場。和英國爭奪資源。當然,日本的計劃一直進行地很好。他順利的侵佔了中國的東北三省,在這裡,他獲得了豐富的戰爭資源。石油,煤礦,鐵礦。

但是,中國不會屈服,於是對日本進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本深深的陷入了中國戰場。

此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向中國提供幫助,貸款給中國來購買美國的戰爭武器。美國源源不斷的地中國幫助,同時,限制日本的航運。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

種種措施,都是限制日本。日本本土的經濟,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美國對日本的制裁和對中國的幫助,激怒了日本大本營,於是決定對美國發動“聖戰”。而最重要的就是阻止美國對中國的援助。於是,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而偷襲珍珠港,就是日本計劃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