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誰是中了反間計而死的?

小壹讀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說一個相對冷門點的,南唐將領林仁肇。沒錯,就是後主李煜的那個南唐。

林仁肇,五代十國時期名將,一開始效力閩國,後投靠南唐。林仁肇剛毅勇猛、身材高大,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人送外號“林虎子”。在中宗李璟時代,在與後周的戰場上,林仁肇由於英勇善戰,多次立下戰功。後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再一次將兵鋒指向江南。其時李璟已經過世,在位的是他的第六個兒子,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南唐後主李煜。

關於李煜這個人,他在古代中國詞壇的地位不用質疑。但是作為一個君王,他顯然是不合格的。當時的南唐,其實國力並不算弱,面對宋軍尚有一戰之力。林仁肇就曾經進言,認為宋朝連年征戰,必定疲乏,可以趁機收復淮南。但是李煜膽小怯懦,很怕刀兵相見,於是去除國號,自降為“江南國主”。

可是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接連掃平周邊國家的趙匡胤無時無刻不惦記著江南這塊肥肉。在他眼裡,林仁肇是他征服南唐的最大障礙。由此,一場陰謀悄然展開。

公元972年,李煜的弟弟李從善出使宋朝,趙匡胤有意無意地將他帶入自己的側殿。這裡,剛好掛上了一幅林仁肇的畫像。趙匡胤故意問李從善是否認出畫像之人,李從善只好如實回答。趙匡胤又說,你們國家的林將軍已經歸降於我,這幅畫像就是信物。又指了指外面新蓋的府邸,直言那是給林仁肇準備的。

李從善就這樣中計了,他又特意去詢問宮內的太監,而太監故作神秘的樣子更加加深了他對林仁肇的懷疑。回國之後的李從善將此事告訴了後主,原本就對林仁肇心存不滿的李煜,終於在這一刻下了殺手。南唐最後的名將,就這樣含冤而死。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公元975年,宋軍兵臨城下,李煜肉袒出降,南唐滅亡。


有心人


那我就隨便舉幾個例子首先名將樂毅算一個。管仲樂毅是諸葛亮最敬佩的歷史人物。春秋戰國時期,齊將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佈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在齊人還未服從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只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

趙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算一個。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趙,趙以李牧、司馬尚抵抗。秦軍不得進,就以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他在趙王面前散佈李牧、司馬尚想謀反,趙王中計,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從命,趙國暗中佈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撤換了司馬尚。趙國臨戰而親佞臣誅良將。三個月後,秦將王翦乘勢急攻,大破趙軍,殺趙蔥,虜趙王遷及顏聚,趙國滅亡。 袁崇煥算一個。清太宗皇太極施反間計,捕捉兩名明宮太監,然後故意讓兩人以為聽見滿清將軍之間的耳語,謂袁崇煥與滿人有密約,皇太極再放其中一名太監回京。明思宗中計,以為袁崇煥謀反;這成為了一條導火線,最終在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煥咐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罪名於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棄屍於市。





小閆說歷史


正所謂兵不厭詐,有時候為了取得勝利,扭轉劣勢,就要想方設法瓦解和分裂敵人,反間計就是其中一個高深的計謀。

反間計,是漢語詞彙來自《三十六計》,指的是識破對方的陰謀算計巧妙地利用對方的陰謀詭計進行攻擊對方。採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使敵人上當受騙,作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從而使自己獲得利益,取得優勢。

中國歷史上不缺乏善於謀戰的將軍,而使用反間計的也不乏其人,例如春秋時齊將田單反間燕將樂毅,從而保住齊國不被燕國吞併;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秦國反間廉頗,致使趙王換用趙括,導致長平之戰趙軍被全殲;楚漢之爭時陳平也是用離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三國時期赤壁大戰前夕,周瑜巧用反間計殺了精通水戰的叛將蔡瑁、張允,只不過這是小說演繹而已。

而歷史上受反間計而死的,則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戰國時趙國將星如雲,李牧就是其中之一,李牧前期主要在趙國北方鎮守,敗匈奴、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威震北方。趙悼襄王時,李牧連敗燕國,趙王遷時,秦國入侵趙國,李牧大敗秦軍,被封為武安君。

後來秦國派奸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了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佈流言蜚語,說什麼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昏聵的趙王遷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派人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而,重視獨立行事權的李牧接到這道命令,為社稷和軍民計而不從,趙王暗中佈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

李牧死後不到幾個月,秦國就滅亡趙國。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趙王自毀長城,落得身死國滅,咎由自取!而李牧忠心為國,沒有為國家戰死沙場,卻被自己人殺害,令人惋惜!


一抹憂傷的笑


一,春秋時,吳王夫差中范蠡反間計,迫死伍子胥。二,春秋時孫臏中龐涓反間計,被魏王砍下雙臏。三,春秋時樂毅中田單反間計,被燕王通緝。四,戰國時先後兩位趙王中反間計,長平之戰用趙括換廉頗。趙國保衛戰,誅殺李牧。五,趙派說客離間秦丞相范雎和白起關係,白起被秦王迫自殺。六,楚漢爭霸,項羽中張良反間計,趕走亞父范增。五,三國時,曹操中周瑜反間計,殺死蔡瑁,張允兩將。六,三國時,曹操離間馬超,韓遂關係。馬超敗走,韓遂投降。七,宋太祖離間南唐君臣,南唐毒死林仁肇將軍。八,岳飛反間滅偽齊。九,韓世忠巧用反間計,計除南宋投降派魏良臣、王繪.十,明末,袁可立反間劉愛塔。十一,皇太極反間計除袁崇煥。


天虧而漏


名將樂毅,趙國良將李牧,秦國大將白起。項羽軍師範增,南唐國度柱,明朝袁崇煥





糾結5182


《三十六計》中的反間計成功與否,關鍵是看能否以假亂真。

通常是看破對方的計定計劃,傳播虛假謠言讓其內部產生矛盾。

如田單反間燕昭王,造謠樂毅打下墨城,就可能齊地稱王。燕昭王果然中計,犯了疑心病,用騎劫替換了樂毅,樂毅不敢回燕國逃到了趙國,齊國怕的就是樂毅,燕昭王的愚蠢讓齊國舉國歡慶。不久後田單就利用火牛,大破燕軍。

還有張良反間項羽,讓其不信任范增。

周瑜反間曹操,誤殺蔡瑁,張允。

曹操用反間計離間馬超,韓遂。


無私無畏征服星辰大海


袁崇煥絕對不是中反間計死的,皇太極也從來沒有設反間計殺袁崇煥,因為真的沒必要。袁崇煥死因是起先謀殺了毛文龍,殺完以後信誓旦旦的說可以平定遼東,結果轉眼皇太極就南下圍困北京。袁崇煥只敢一路偷偷尾隨清軍,大同總兵滿桂血戰清軍,袁崇煥偷襲滿桂重傷他。滿桂向崇禎說出事情真相,崇禎明白袁崇煥真正目的是殺他,誘袁崇煥入城,處死了他。這自始至終和反間計沒關係,殺毛文龍和滿桂都是袁崇煥自己做的,充其量是他向皇太極邀功而已。


當世諸葛


袁崇煥不算

應該還有爭議

春秋戰國時候,秦和趙有一處

就是長平之戰,趙括和廉頗

這一出比較出名,還有一段成語…紙上談兵

二,也是趙國,這一出是李牧,哎,估計趙國對反間計上癮了

當然了還有很多,這只是比較出名的


安然淡如水


蔣幹盜書,蔡瑁張yu。


譚軍111103431


岳飛、袁崇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