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宇宙学

中国最早的宇宙学

世界历史上有许多最早重大发明权本属于中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我们老祖宗的许多发明权被别人抢注,至今只剩下少得可怜的“四大发明”,身具二百多万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贡献巨大,怎么可能只有这四项重大发明?!

中国的落后挨打受欺只是近二代之事,是由于明清朝末期政府的腐败,连荷兰、葡萄牙这样的小国也竟能占我台湾、澳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阵痛”,四年的的改革开放,当今世界上终于又诞生了一个较为富强的新中国。

中国的古天文历法,在先秦以前也是非常先进的。宇宙诞生学说,相对论,地球板块说,日心说,勾股定理等皆是中国首先发明。

伏羲先天八卦中的阴阳两鳐,就是当今的“广义相对论” 。 中国的阴阳学说辨证法,就是相对论的先祖。

“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这是中国最早的宇宙“时空学”。

“卦起中孚”,即是中国最早的地球板块说。“地常移动而人不知,若人在舟中,闭窗而坐,舟行而不觉也。”《纬书》

中国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至少发明在距今数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心说”, 尚若我们以“天皇制干支,伏羲作甲历” 来论证中国“日心说” 的话,那就是不止千年、万年之数,而是以百万年计数。

土为中意, 木火土金水中的“土”,在远古时代原本指地球,不知怎的后来被误解为“土星”。

依据古人五方与十天干所配,“北方壬癸水,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东方甲乙木,中方戊已土。”

知古时之土,是指地球,太阳系第一五行梯队之中,是为镇星,而不是指现今的土星。请看今日太阳系第一层行星位置的排列,难道不是按照中国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这样排列?地球向阳一侧先有水星、次有金星,向外一侧是火星、木星?

而近代波兰天文学科学家哥白尼在公元1543年,还在为维护其“日心学”的发明,进行英勇战斗,受寃挨屈。

勾股定理也是中华老祖发明,发明在什么年代,老祖宗在《周髀算经》中说是伏羲时代。距今五千年以上。在商朝时有人问,伏羲时代,上无天梯,古人凭何而知天高地广?答曰:勾股定理。

“十十谓之百,十百谓之千,十千谓之万,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经,十经谓之秭,十秭谓之垓,十垓谓之壤,十壤谓之沟,十沟谓之涧,十涧谓之选,十选谓之载,十载谓之极。有物及事者,完纪于此矣。过此往者,则其数可纪,其名未之,或未闻也。”《御览》

以上为我国最早的数字单位,至少有十的十三次方以上,乃为天文之数,为先秦之后少见。我国古人若没有高深的数理,怎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能进行精确的历法编制,又怎能将中华百万年历史传记下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人疑古,不信三皇五帝之有,是没有道理的。把先秦古人看得非常落后,也是非常不应该的。

马王堆那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贵妇女衣,以及那把由四千多根单丝经手工捻成的古琴中弦等出土文物,本应该是送给那些轻视古人,具有疑古思想者的一付清醒剂。

今虽胜古,也有不及古之时,古时也不尽是神话,也有其神话本源。去伪存真,返本归元,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真实的先秦远古历史,还中华文明历史一个清白。

否认《十纪》及三皇五帝之存在,将会丧失我们老祖宗的许多光辉业绩,重大成就。此举也是不符合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事实。

世界上是谁先发现地球南北极,甚至有可能到过那里,老祖宗在《周髀算经》中说,是我们中国。“北辰之下,六月见日,六月不见日,从春分到秋分六月常见日;从秋分到春分,六月中常不见日。”难道今日南北极不是如此吗?

数之聚,理之寓, 中国的伏羲先天八卦,周文王的后天八卦,黄帝的五行以及河图洛书等学说,太上老君道家的老子阴阳学说等,看似简单,但都是中国的古代宇宙天文学说。

是谁先发现和创造宇宙最初爆炸诞生学,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当今日世界天文界将神奇的目光都投向史蒂芬.霍金时,严某不得不要为老祖宗在当今世界天文学中,苦争一席之地,还历史一个清白!“天如鸡子”,用现代语言来说,“宇宙像个鸡蛋”,无边无际!

什么叫做宇宙?《淮南子》等古文史籍中曾明言相告:“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宇。”

“四方上下”,指空间,“古往今来”谓时间,宇宙本由空间和时间组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的宇宙学,也称时空学。但不是淮南子时代发明,应该比他更早。

“宇宙”两字怪怪的好神秘,宝盖头为盖天,于是、由于皆在其下。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由于有了空间,时间才有了意义,当然空间也离不开时间,没有时间何来空间。

站在我们宇宙内言宇宙,宇宙之先,其本为0,无形无影,无边无际,无声无息,无味可闻,看之不见,摸之不存,后来外天一点元精,宇宙内便有了阴阳本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一石击起千层浪,宇宙中有了链式反应,今称:宇宙大爆炸。

其实宇宙其身本无爆炸,也无破损,外形照旧,形如鸡子。爆炸的只是宇宙内的物质---先天一点元精。此精为本能,散者化为光和热,亦为气之本质。古谓:散者为气,聚者成形。

“分精为星,散为星河。”现代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大爆炸已有120多亿年历史,宇宙内所有星球及银河系几乎都是这次大爆炸的产物。爆炸后的产物---银河系行星在爆炸后仍具有一定的惯性,所以我们古人定其为“宗动天” 。我们太阳系行星,更是宇宙内大爆炸后的子孙后辈。

站在我们宇宙外看我们宇宙,形如鸡子,古称为天。山外青山楼外楼,天外有天。银河系外还有另外银河系,太阳系外还有另外太阳系,太阳系内也不是一层天。

是中国人首先发现太阳上的(核氢)黑子变化反应,所以称其为乌雀三足鸟,也且是一个不吉利的鸟。

又是我们中华老祖,首先发现日食、月食之原理。“开阳为日,……。月为阴精,体自无光,藉日照乃明,犹如臣自无威,假君之势,乃成其威。月初,光未对日,故无光而缺。月半,而与日相对,故而光满。十六日己后,渐缺,光不对月也。” 《古易纬》

当今天文科学凭什么一定要认为日食、月食原理之发现为外人,而否认老祖宗的成就?就凭“嫦娥奔月”神话,或民间的“天狗吃日”故事吗?

黄帝大臣容成子作盖天学,颛顼时代有了浑天仪,唐尧年代羲和改历作璇玑,

容成作盖天造历,大挠在其上布列星辰。龙集在上作次野,星纪十二辰,二十八宿乃分。中国有了宇宙模型。容成、大挠、龙集等皆是黄帝时代的使臣,也是熟知天文易理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

“面南而立,天左旋,地右转,……。”故《淮南子》曰:“武王伐纣,东面迎岁。”古人所认为的太阳系行星大多都是绕太阳自左向右转,也是符合今日之天文事实,为当今天文科学界所一致公认的。

《淮南子》曰:昔共工撞不周山,天柱坼,地维绝,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据《古微书》言,昆仑山、不周山都为天柱,要比今日高许多倍。因此我甚至怀疑有可能是小行星削去昆仑山,形成小月亮以及造成地轴偏斜,山崩地裂,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故不周山会倒,女媧要炼石补天。故而古人将伏羲先天八卦,乾为正北,改为周易,乾为西北,……。可见我国古人也不是固执不化,盲目迷信前人,而是会因“岁差”之变,地轴之偏,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尊重现实,大胆修正和完善。

公元前2200年,帝尧曾问询当时的天文科学家尹寿子:“天上一日,地上千年,其意何如?” 尹寿便向唐尧简单介绍了当时五星情况:

水星公转期 88日 自转 比地球12时辰稍长, 相当今日24小时。

金星公转期 210日 自转 11.5 时辰 相当今日23小时。

火星公转期 780日 自转 比地球12时辰稍长, 相当今日24小时。

木星公转期 12X365日 自转 5 时辰 相当今日10小时。

土星公转期 29X365日 自转 5 时辰 相当今日10小时。

X星公转期 84X365 日

X星公转期 300X 365日

我国古人对天文学的研究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多年,而且其成就辉煌,本应耸立于世界之上。只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少数的天文、哲学家的固执偏见,才少为世人所知。今人可以怀疑古人在宇宙天文科学中成就的存在,古人为什么不可以怀疑今日中国的纳米技术、“神州”宇航?

距今五千多年的伏羲在《乾鉴度》中说:太易变,教民不倦。太初后有太始,太始后有太素。有形始于弗,形有(变)法,始于弗法。

周文王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理),统(运)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而人生。《周易. 乾坤度》

“古往今来为宇,上下四方为宙。”淮南子如是说。

外星人奇文及商周甲骨文中的像形字“宇” 就是一个0。先有宇,后有宙,散则成气,聚者成形,有生于无,宇宙至理。

有形生于无形,宇宙之始,起于无形,观之不得,闻之无声。故称:太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至万…,大道为零,一零生二气,二气为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至万…。宇宙世界有爆炸膨胀,链式反应。热散为膨胀,冷聚能成形。散有星河,太阳系,缩有黑洞、白矮星。

太初之前为太易,未有大气夲为零,太初之始道生一,太初之后有太始,太始有相阴阳鱼。阴阳二气聚成质,清轻散为天,重浊聚成地。此为乾坤宇宙朴素理,简而言之名 “太素”。素为白色,太素,即为太白、最白最亮,宇宙内之大爆炸,必然会产生光和热,其光绝不会是红色,肯定是光亮无比,胜过今日之氢核爆炸。

“太易未有气,太初气之始,太始者……,太素质之始,气形质具,言万物相混,沦而未相离,谓之混沦。清轻(散而)为天,重浊(聚而)为地,乾坤有成,万物始生。天左旋,地右转,形如鸡子。”《古纬书》注:鸡子,今言:鸡蛋。

古曰“天如鸡子”, 今人史蒂芬. 霍金称天为宇宙蛋,无边无际。

天地(初)开辟,元历纪名月,首甲子,冬至五星俱起牵牛。仰观于天,天形如车壳,日月如悬璧。五星若编珠,众星累累如连贝。

杨泉《物理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夫地有形,而天无体,犹如火焉,烟在上,灰在下。

又儒家立“浑天”以追天形犹车轮焉。《周髀》盖言:天气循边而行,犹如磨石焉,众星如蚁,蚁行磨上。斗极,天之中也。《张衡. 灵宪》注:此处形容银河系。

天如鸡子,天大地小,表里有水,地各承气而立,载水而浮,(注:此言地球板块,古言:中孚)天如车壳之过。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万物所系生,元气所腠液也。地者,易也,养物怀任,交易变化,含吐应节。

表里有水,三山七水一份田,承气而立,全世界地下或多或少都有天然气!

天不足西北,阳极于九。地不满东南,阴成于六。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是其中矣。地常动而人不知,如同人在大舟之中,闭牅(窗)而坐,舟行而不觉也。(注:此处也是言地球板块。)

张衡《灵宪》认为:天有九位,自地至天二亿一万六千二百五十里。天如弹丸,圆环365.25度。每度为2932有1461分之348里。(注:古时之亿,今之十万)

孔颕达《周疏》云:周天(一)百(零)七万一千里者是天圆周之里数也。以围三径一言之,则直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此为二十八宿周圆直径之数也。然二十八宿之外,上下东西各有(一)万五千里是谓四游之极,谓之四表。据四表之内,并星宿内,总有三十八万大千里,然则天之中央上下正半之处,则十九万三千五百里,地在其中,是地去天之数也。

《天文录》曰:天曰:广。南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东西短减四步。周六亿十万七百里二十五步。从地至天一亿一万六千七百八十六里半。地至厚,与天高等。

以上古天文数据,因不知古之一里或步为今之多少,也就很难言其正确与否。至少有一点,古人的认真求实态度应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古时一步四尺(秦改六尺),一里六十步。即古时一里等于二百四十尺,秦时一尺约等于0.23厘米

下面我们试用古人伏羲氏理论来作现代天文宇宙学的脚注。

(精)太易 - 太初(气)-太始(神)-太素(质)-太极(旋)-乾坤(成)-黑洞(终)

150亿年前--30万年 -- 10亿年-- 150亿年 --100亿年 - --46亿年-- 73亿年

核心原素-- 激活-- -爆炸 --膨胀光热 -- 聚合 -- 分类 -- 冷缩。

“有形生于无形,聚者成形,散则成气。”宇宙中万物皆可以以液体、固体、气体、光体等形态存在。宇宙空间内的物质在未聚成核以前,应是一个巨大的气体。成核以后方有核爆炸,“积精为日,分精为星,”太阳系的行星,是宇宙爆炸的产物。太阳是宇宙爆炸后的第一次分裂。为什么至今宇宙中星系变化不断,就是因为目前宇宙仍处于爆炸后的过程中,故有红外星移现象。

“开阳为天,积精为日,分精为星。”《古纬书》似乎又在说,五星及地球产生于太阳,这样就形成了:宇宙爆炸产生了太阳,太阳的爆炸分裂形成了个体星球。此过程很象节日里的焰火过程。焰花初爆炸时似宇宙大爆炸,而恒星太阳、大小行星即是这次爆炸的分裂物。太阳是这次分裂中的大块,行星则是其小部分。大块燃烧时间长,小块冷却早。

又因为太阳系小块行星,是因为太阳的二次分裂物,所以它们离太阳近,故受制于太阳。又因为宇宙中为微重力状态,所以便形成了今日之格局,不能象焰花殘质那样马上落在地面上。

我们常为中国有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这四大发明而自豪。然又有谁言得清其发明的俱体时间?疑古派连五帝之有都怀疑,那么又怎敢相信指南针之发明?因为指南车的发明是在公元前2697年前的神农氏及有熊氏联合战蚩尤之战中。而指南针,古称:司南磁石的历史应该更久远。

火药的发明在何朝何代?至迟应在周文王时,后来武王伐纣也用过,只是在孟津用作联合诸侯的信号弹,今日看来就是焰火礼花,有红有白,上大下小,似孔雀展羽。周武王在王屋山一共打了五发。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曾言,中国的火炮的发明是在公元前686年左右,直到公元1224年才得到普及。《据前汉书》云,在汉初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放爆竹,今人误解为“烧竹节为爆竹”,其实所谓“爆竹”之义,应从其声,非是从其形而来。

中国的造纸术,世人皆知为蔡伦,那么蔡伦又是何地人,是什。官职,属于什么民族?外人若问起,不能一问三不知!蔡伦西汉黄中郎,生于云南丽江,是为纳西族!至今纳西族仍还保留着这古老的工艺!

中国的印刷术起于何时,至少也是在商朝周文王时,古称:玉版印刷。其时可能没有纸,

所以古人只好将地图文字印在丝帛上,作为历史档案或外交公文,故而历史上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辞。

纸的发明在何时?央视科技频道已有考证报导。我国考古学者已取得最新成就,也将中华造纸历史大大提前。

中华老祖在先秦远古时代,重大发明就已多不胜数,不但对中华民族,也是对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不容抹煞的重大贡献! 走出疑古,破除迷信,走进科学,爱我中华。

严维权 2005.2.24 初稿

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