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里,王羲之真的写了错别字吗?

23UYDE'eo


《兰亭序》里,王羲之真的写了错别字吗?

是的,《兰亭序》中的错别字还不只一处。我们现在清点一下《兰亭序》中的错别字,第四行的“崇、领”,第八行里的“和”,第十二行里的“悟”,十四行里的”趣”,十五行里的“怏”,十六行里的“惓”,十八行里的“閒”。另外两个”揽”字。

修改涂抹的都不算,尚有这十个字有误。有的字写多,有的字写少,有的字偏旁写错。“崇”字山下多了一小横点。
“领”字少写了一个山头,崇山峻岭,岭的繁写为“嶺”,王羲之在这里写成了衣领的“领”。


惠风和畅句的“和”字里面多写的一横,很明显是写错了。


悟言一室之内,“悟”字应为是晤面的“晤”。
趣舍万殊之“趣”,应为取。趣舍词意不通。下面的这个字,争议最大,有人认为是对的,但古籍记载皆为“快”,怏然意为不快。显然与文意不对。
所之既惓,应为倦。偏旁用错。
俯仰之间,写成了閒,里面的日写成了月。不知道古人对这个字的写法是不是可以这样写。我在其它人的作品中也见过这种写法,查阅了一下字典,确实也有这种写法。应该是我错。列举出来只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个写法没有错。
两个揽字多写了提手旁。在文章中不应该有。
上面列举出来的错误,是根据《晋书,王羲之传》和欧阳询《兰亭记》对照整理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子衿书法


王羲之所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本人也被称为“书圣”。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至于题主所提出的在《兰亭序》中王羲之有没有写错别字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别字的内涵。

别字是确有其字,一般字书、字典都有收罗,但它被用错了地方,被赋予没有的、或特有的义项——而这一特有义项另由其他字承担,此字可谓正字。严格意义上说,别字也是错字。虽然是错字,但在上下文中,一般不足以使读者误解其意图,不妨碍对意义的正确理解。

所以,我们说它是别字,而非错字;我们下面考察的,就是《兰亭序》里的这一类字,而且还不少。

《兰亭序》第2行第10字,是“稧”,“修稧事也”。阴历三月三,在水边祓除不祥,带有游乐性的祭祀活动,称为修禊。《论语》中,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就是后世的修禊。而稧,按照宋代的《集韵》,是禾秆。二字毫不相干,所以,文中此句当为“修禊事也”。

第4行第5字,是“领”,“崇山峻领”。《说文解字》:“领,项也。”领,就是脖子。《说文解字》也收有“嶺”(岭的繁体字),意思是“山道”。《说文解字》既有领、嶺,义项各别,分工明确。那么二百年后,王羲之把崇山峻嶺写成领,你能说他不是写错了,不是别字?

《兰亭序》第12行第8字,是“悟”,“悟言一室之内”。《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毛传:“晤,遇。”郑玄嫌毛公解释不够明朗,笺注:“晤,犹对也。”

就是说,诗经里“晤言”的“晤”,是俩人面对面的意思;“晤言”,是俩人促膝谈心,推心置腹。《说文解字》有悟字,意思是“觉也”。所谓觉,就是醒悟的意思,它是和迷相反的心理状态。是故,王羲之的“悟言一室之内”,当作“晤”。

第15行第8字,是“怏”,“暂得于己,怏然自足”。《说文解字》:“怏,不服,怼也。”《康熙字典》引《增韵》:“怏,情不满足也。”就是说,怏的意思是怨恨。那么,“怏然”和“自足”,逻辑上相互矛盾,实际上不能共存。“怏”应该是“快”字。《说文解字》说“快”的意思是“喜”。“快然自足”:因为感情上愉快、喜乐,所以精神上感到圆满,行为上别无所求。可见王羲之写了别字。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心部》中说:“考王逸少《兰亭序》曰:‘怏然自足。’自来石刻如是,本非‘快’字,而学者鲜知之。”他老先生倒是知道这一点,无奈却要越俎代庖,强为王羲之的这个“怏”字找理由,说“怏,盖倔强之意”。不说它单文孤证,没有确切的文献支持;即便真像段玉裁叮咛的这样,倔强与自足又如何能够圆融共存?真是越描越黑。

《兰亭序》第16行第11字,是“惓”,“所之既惓,情随事迁”。《康熙字典》引《集韵》:“惓惓,谨也,又恳至也。”惓是诚恳的意思。《礼记·儒行》:“笃行而不倦。”倦是懈怠、疲劳、厌烦的意思。所以,王羲之的“所之既惓”的惓,当作倦。

第21行(左)第5字,“揽”,“每揽昔人兴感之由”;第27行(右)第12字,即末字,“揽”,“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两个“揽”,都是看、阅读的意思。《说文解字》:“览,观也。”所以,王羲之用的这两个揽字,都该换成览。

关于览和揽的区别,我们不想置词,因为明末的国子监生张自烈老兄,已经在《正字通》中说得明白:“按揽览音同义别。揽,撮取也。溷同览,非。”(转引自《康熙字典·见部》)要之,揽是用手,览是用眼,岂可乱套!

为清晰起见,我们把王羲之在《兰亭序》里的别字做一列表,总括上文。

这么一篇三百来字的短文,写了6个别字,而且我们网开一面,其中两个揽字我们只作一个统计。用计算器除一下,是0.01851,1851。就是说此文的别字率是1.85%。(如果按7个别字算,此文错字率是2.16%。)看来,王羲之老先生,到目前为止,毫无疑问地戴定“别字最多的作者”的桂冠了;借用清朝的头衔,王羲之算是写别字的“铁帽子王”。(网络综合)


Marvin34


汉字在手写体的时代,很有意思,只要你有足够的名气,写几个错字、别字,问题不大,会有人来给你找理由的。

哈哈,开个玩笑。不过话说回来,古时候,汉字的字法没不是十分规范,异体字、通假字等,比比皆是。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类。

一、异体字或通假字。通假字是由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异体字则是一个字有几种写法,正如孔乙己所说,茴字有四种写法。

二、书法创作的需要。由于是手写,在创作时可以增减笔画,增加变化,这在古代不算错。比如《兰亭序》中第二个“和”,右边写成“日”。

三、文人玩文字游戏。比如孔府门前对联上的“章”和“富”字。

此外,为了避讳,遇到皇帝和父母名字中的字时,要增减笔画。

还有一类,是真写错了,但人家是皇上,错了也是对的。

回到《兰亭序》,你还觉得中间有错字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看了人家的分析,确实有几个错别字。平时因为王羲之是大书法家,并没要鸡蛋里挑他的骨头或者想钻他的牛角尖出出风头。因此大家即使看了知道都视而不见,不想让千古大家面子难堪,也是不想让中华传统文化丢了面子。现在既然有人指出来了,我就给几个理由为王佑军说情。首先他们在兰亭聚会上已经喝醉了,看他写的字也是率性而为。虽然说兰亭集序人家捧为天下第一行书,但以现代人来写,相当多的书法家都可以写的更好,只是当时历史上文人书家相互捧场捧出来的罢了,其实是含有水份的。其次还是因为醉酒,写的不仅有错别字还有几处乱涂乱改的地方,如果现代书家一定不好意思拿出来示人,即使示人也会遭人诟骂。而王佑军不仅没人诟骂,反而被大家捧为天下第一行书?!我想王佑军当时只是以酒助兴,目的是记叙兰亭盛会热闹情况,至于书法不过是想当草稿,以后重写。其实后来王佑军写了几幅都不满意,还是觉得现场挥毫的兰亭集序写的灵动大气,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错别字不少的兰亭集序了。最后还是因为醉酒才能写下千古传颂的兰亭集序。因为酒能壮胆,酒能助兴,酒能让人真情流露,酒能让人率性而为、、、、、、至于错别字,千古历史都不追究,我们也可视而不见,只管欣赏他的书法,从中感觉他为人的真实一面不是更有意义吗?!


东方大狂侠


王先生和一帮朋友喝酒,高兴了写了一篇文章的稿子,结果是千年之后有人纠结他写的稿子有错别字连篇。

开始怀疑他的人生态度:王老生就是个别字先生

也可能原谅自己:

你看那个王书圣写个稿子又漏字又错别字,水平不怎么样,他写错别字可以原谅,怎么我写了错别字就扣分呢,分明就是……哼!

我们要看的是什么呢?

1、错字

2、别字

3、看其他

王书圣不是小学生,我们要看的是书法,

别在意王书圣写了什么字。

其实大家关心的是:

写成的样子!

怎么写成的!


清扬有仪


我也来凑热闹,我不是来回答问题的,反而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属于小白问的。

懂书法的人,不去问字对不对。他们看到的,是笔法,是字的神采,学的,也是一个法,用这个法,来应对没学过的字。

天下第一,第二,那都是别人评价的。看是谁评了,唐太宗为了文治和“节之中和,不系于浮放”的审美,认为王羲之古今第一。而到了李隆基就不那么认为了,到了清代呢,看法就更不一样了。

天下第一,也不是真迹。即便是真迹,有几个错字,随手划去重写或者补写,也都不影响它第一的水平。关注这个,实在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顶多是别人说你写的有错字,有涂改的时候,你可以回怼一句:兰亭序还有错字呢,何况我呢?

这一句回过去,对方想必也无话了吧!

至于说兰亭序每一个之字都不一样,那是只看重形,不信你随手写几个,我也敢保证,也没有一个完全一样的。个人认为,兰亭的之字,都是“点,重,轻,重,轻,重”的变化,其实,都是一样的。

说的有点跑题了,躺在床上玩手机不舒服,先说这么多吧。


飞鸿踏雪




关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错别字问题好象不是今天就有人提出过。即便是有也丝毫无法遮挡《兰亭序》的熠熠发光!!

《兰亭序》是在什么背景下写成的呢?是在朋友们聚会饮酒后现场写成的。请问有错字别字是问题吗?我们主要欣赏的是书圣的书艺,而不是吹毛求疵他的错字别字。你能保证你用电脑打出来的书稿中绝对没有错字别字吗?何况近两千年前的情况了!

王羲之为书圣当之无愧!他的书法虽然不尽完美的(完美的事物有吗?),但依然是一座至今无法超越的巅峰!!


睛雪山堂



和幸福签下了契约


兰亭序有多处错字,譬如,崇山峻岭,他写成崇山峻”领”;惠风和畅的”和,他在口子里多加了一横;快然自足的“快”字,他把右半边写成了”央”字;录其所述的“述”字,他在“术”子右上部没写一点,等。谁也不会与王羲之老先生计较,瑕不掩瑜,反倒把这些错字当成了美丽的疮疤,谁都不会否认 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的事实。


陈年芝麻


一代书圣,从小到大专一书法,怎么会写错别字。从最早的象形字,甲骨文,金石文,小篆,大篆,隶草行楷都是逐步演化过来的,即便清末,民国时期的文字有些都和现在的简化字不一样。或许一代书圣,把酒挥豪,走笔龙蛇,什么多一点,少一点,这叫随性。我是书圣,所以我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