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笔法到底有多神奇?有没有传下来?

扬州八怪爷


王羲之,字逸少,两晋时人,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上千年来,王羲之的书法在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但是由于时代过于久远,他的手书遗墨,在北宋时期已仅有几件存世,到了今天,他的书法真迹更是几乎不复存在。目前来看,王羲之传世的书法有两类:一类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另一类是唐代用蜡纸钩摹的墨迹本。我们今天所说的王羲之书法真迹,实际上是指唐代以蜡纸勾摹的、被称为“下真迹一等”的墨迹本。


无极风水赵清海


书圣的家传笔法传到七代孙智勇老和尚时出现了传承问题,好在有个牛逼皇帝李世民,硬是把智永的家传法贴抢了大半,其中就包括圣人第一发贴《兰亭序》,并将几乎所有书圣真迹带进棺材里去了。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要说,去你妹的李世民,要是哪天考古发现你棺材里东西都烧没了(文献记载墓被盗被烧),我绝对会去踩踏你的坟地,嘛玩意!中国最伟大的书法文化在你那被毁了!

李世民虽然收掉了真迹但是软硬兼施,智永收徒弟了!这是王家人破天荒的大变通,所以说智永脑袋瓜子被驴踢过,祖宗东西都没了 ,还带个屁的徒弟,家法当真要外传?这个还真不好说,我个人看法,他是真的佛性了,起码是传出来一点真货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上一回我说了,书圣玩阴的,搞出两套笔法,一套叫“永字八法和五执笔”属于普世笔法,其实就是忽悠外人的假把式,学这套笔法也能玩玩书法,反正就是不能玩成顶尖高手,而他的家族凡事玩书法的,无一不是高手,全是大书法家,他老王家就真祖坟冒青烟,要多灵就多灵,亦或他王羲之真得道成仙会仙术?那么毫无疑问,他们有家传笔法!我叫这个家传笔法为内法。

考证可知,老和尚肯定是把内法倾囊传授给虞世南了,其它得內法者不提了,就只说可以考证到的传承关系:1虞世南—2陆柬之—3陆子远—4张旭。老和尚传虞世南应该是李世民威逼利诱的,虞世南情商也高智商也高,反正老和尚传法了。唐朝人子舅关系可真不是一般近,舅舅为大在唐是非常靠谱的,虞世南传给了外甥陆柬之,陆柬之给儿子,儿子陆子远又传给外甥张旭——这是个混账疯子。

王家秘法就是那么神奇,传给谁谁不想变顶尖书法家都不可能,你们看看,哪一个不是最顶尖的书法家?所以现在有人怀疑到底有没有圣人笔法,你不用怀疑,你用屁股都可以感觉得到,这套笔法在谁手里,他想不成为顶尖书法家都不可能!就是这么神奇!

张旭应该是第十一代笔法的正统传人,得到这套笔法他摇身就成为草圣,不得不佩服王羲之的伟大,到底创造的什么神奇笔法!

我刚才说张旭是个疯子!怎么讲?第一,他收徒弟多,且每个人只传一部分,这混账玩意,败类!第二,他自己搞草书上瘾,非常不近人情,就是性格有点怪。这两点怪异的性格,成了最大的地雷。我考证来考证去,书法从张旭开始就走下坡路了,虽然他徒弟颜真卿得到了楷书笔法,并成为亚圣。徒孙怀素得到了草书笔法,徒弟徐浩,崔邈得行书法门。但是,这疯货没有将圣人笔法完整传给一个人,没有培养出一个传承体系,亦或是说,这疯货人如其字,才大张狂就是不会教徒弟,徒弟们也没互相借鉴,没有好好的复原张旭所知的内法,反正各玩各的去了。

这一下惨了,颜真卿,怀素等人虽说是圣人笔法的传人,可是他们继承有问题,不完善,除了徐浩的徒孙柳宗元,和崔邈的徒孙日本和尚空海玩出点名堂,几乎没再出过划时代的书法家,其实柳宗元和空海的书法离圣人笔法就已经很远了,虽有传承关系,但是空灵俊逸的书风已经稀薄了。我觉得,张旭在培养后辈上出了问题,亦或他压根就没把心思放在培养后辈上,要不然他收那么多徒弟,却没有一个完整继承圣人笔法?

说到这里,基本可以断定,张旭这个重要转折点,王羲之笔法被分解了,并最终被演化消失。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在宋末,唐笔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几乎在宋末失传了,这个可以考证苏东坡的用笔,苏东坡还是北宋时代,他用的是唐笔,执笔是羲之执笔,但是由于没得到有笔法,几乎经常被同僚取消,可以看出,北宋就基本找不到圣人笔法了,也几乎没人用唐笔了,到宋末元初,赵孟頫那边基本就用的和我们现在差不多的毛笔,笔法也就剩下“永字八法和五执笔”了,赵孟頫复古失败,彻底宣告圣人笔法消失。

写到这,作为书法爱好者感觉很可惜,作为一个神奇的笔法,几乎学到的都可成为一代宗师,且几乎不怎么费力就能融会贯通,这个笔法肯定很玄妙,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没有复制出来,而且几乎可以肯定,这个笔法不是靠苦逼练习学精的,必有其神奇教学的一面。如今的我,只能用只有一句话惋惜“晋唐书法宗师辈出,乃圣人笔法光环助力也”

王羲之笔法的失传,真是中国文化的大不幸!






扬州八怪爷


王羲之《笔法诀》《指意》全文

●笔法诀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

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为点必收,贵紧而重。

为画必勒,贵涩而迟。

为撇必掠,贵险而劲。

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为环必郁,贵蹙锋而总转。

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侧不得平其笔。

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

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策须仰策而收。

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啄须卧笔而疾掩。

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点要作棱角,忌于圆平,贵于通变。

合策处策,“年”字是也。

合勒处勒,“士”字是也。

凡横画并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须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画悉用之。

合掠即掠,“户”字是也。

“口”乃“形”、“影”字右边,不可一向为之,须背下撇之。

“艾”须上磔扭锋,下磔放出,不可双出。

“多”字四撇,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

巧在乎躏砾,则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轻浮,则薄俗而直置。

采摭箐葩,芟剃芜秽,庶近乎翰墨。

脱专执自贤,缺于师授,则众病蜂起,衡鉴徒悬于暗矣。

●指意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今比重明轻,用指腕不如锋芒,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自然手腕轻虚,则锋含沉静。

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虞安吉云: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是书耶?纵放类本,体样夺真,可图其字形,未可称解笔意,此乃类乎效颦,未入西施之奥室也。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

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及其悟也,心动而手钧,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粗而能锐,细而能壮,大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思与神会,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




流云影视hhs


王羲之是书圣至今无人超越,大浪淘沙,历史是绝对不会忽略有才能的人。

1600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还是没有忘记王羲之,还在学习王羲之。

王羲之的字虽然没有真迹了,但是就算是摹本、石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字好,值得我们学习。


浪迹天涯梦


王羲之神奇笔法有多神奇?从王羲之的代表作中分析研究看,其奥妙在于笔法的多变性,随心所欲的变,无居无束的变,象天上的云彩一样变化莫测,达到了“既有法而又无法",“法无定法"的书写高度。这个既有法的“法”是什么?是王羲之书法神奇之笔法,是王義之不变的永恒的笔法,是王羲之书写汉字遵循的法度和规律。王義之《兰亭序》中最神奇,最奇妙的两个笔画,一是“永”字的点,二是惠风和畅的“畅"字的第一笔画竖,也是王羲之笔法个性化的展现,后人称之为“上帝赐给王羲之的",并且就那一时辰而赐,相传再写也难己呈现贵笔传奇笔墨。所说王羲之笔法失传现象是有的,其微妙之处在于笔法的“精、细、准“上。永字八法,不是书法的笔法,只是书法的一种方式方法,是法是规律,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永字八法写了楷书写不了草书行书等书写体,书法的笔法和规律就不同了。


李行子


王羲之的书法到底有多神奇?

王羲之的书法博采众长,继承并改革前代真书,章草的用笔,精斫体势,独辟蹊径,改变汉魏质朴书风,使行草书流美研丽,贵越群品,古今莫二,世称书圣。这就是神奇。

有没有传下来?从晋传到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直至今天,爱好书法的人有谁不知,有谁不学王羲之法帖呢!这不是传下来了吗?


茶韵書斋


单纯讨论王羲之的字好看与否,可能没有太大意义,应该把王羲之放到数千年书法史中去审视他的地位、贡献和价值。

为了说明白这个问题,需要扯远一点。

有很多经典理论和重要发明,现在看来司空见惯,但追溯到若干年前乃至数千年前,往往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比如蒸汽机,现在随便一个中学生都能明白其中的原理,但在古希腊数学家希罗发明第一台蒸汽机之前,却无人能够看明白蒸汽中蕴含的可被利用的动能。

再比如车轮、独木舟这些人类社会的早期发明,现代人可能觉得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稀松平常,但它们的第一个发明者绝对是具有超高智慧的。

还比如第一代iphone,首创在触摸屏上用两根手指缩放图片的操作,我们早已习惯,认为智能手机的操作就应该如此。可是在iphone之前,怎么就没人想到这个方法呢?

又比如孔子的一系列经典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等。我们说起来很是顺口,并不觉得有多高深,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提炼总结出这些观点,具有极高的创新精神,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回到王羲之。他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差不多就已经穷尽了笔法的各种可能,奠定了此后一千多年书法艺术的大致格局。时至今日,笔法仍然跳不出王羲之创造和总结的范畴。这些笔法现在看来可能平淡无奇,很多书法家都能做到,甚至在王羲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作为这些笔法的首创者,或者说是那个时代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王羲之的创作是具有极高难度的。我想,这就是王羲之对于中国书法最大的贡献。

我们可以看看王羲之以前的书法作品的面貌,甲骨、金文、小篆、隶书、章草、早期楷书,再来看看王羲之书法的面貌,就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王羲之对书法艺术作出了多么巨大的创新


Aaron图书分享号




嘟嘟时光


“二王”之笔不在于奇而在于常,他们父子把前人的笔法总结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在初唐受到广泛的认可并推广。

在后来的文人中多以“二王”之书风为楷模传承至今,不论是唐代书法家还是宋元书法家多从他们父子中脱胎而成。


儒释道缘


这个,仁者见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