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年底集中兌付、回售 明年迎債務到期高峰

臨近年關,房企融資頻繁。在剛剛過去的11月,房企各類融資方式涵蓋了發行公司債、中票短融、境外優先票據以及信託等。海通證券信用債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地產債發行量大幅回升,今年前11個月,地產債發行量接近3580億元,相比去年全年1900億的發行量接近翻番。

一方面,今年12月以及2019年2月和3月都是地產債的償還小高峰,地產公司積極進行發債融資或為了提前做準備。綜合多家券商統計數據,預計2019年地產債償還規模要在4800億上下。和今年3100億的償還量相比,明年地產債的償還壓力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房企淨融資額今年前11個月累計僅1059億,同比減少了232億。這背後是房企去化速度回落,需要通過融資增加現金流。

而隨著信貸市場的調控持續,年內大中型房企現金流仍存在問題。

資金飢渴

今年以來,房地產調控力度持續,很多融資通道受限,甚至有房企打出了“活下去”的口號。從下半年開始,合肥、南京、廈門等熱點城市出現新房項目降價促銷的現象,且折扣力度不斷加大,凸顯出房企在資金方面的壓力。

Wind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公司債和企業債合計有2638只已經兌付或即將兌付,涉及到期償還、提前兌付和回售,預計規模1.43萬億元,較2017年大幅增長近60%。由此,今年債券違約也創歷史新高,11月債券到期潮也已來臨,風險稍大的企業債和公司債本月到期210只,需償還1500多億元,成為今年月兌付規模第二大。

從11月這210只需要兌付的債券來看,共有200個不同的發行主體,即只有少數發行人有2只或以上的債券需要償還。其中資本貨物行業的發行人數量最多,達84家。緊隨其後的就是房地產行業,數量也達27家。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當前房企融資計劃加速,有三個邏輯:第一、降準帶來了寬鬆的政策環境,首先是表現在銀行貸款層面,其次也會在其他金融機構中得到體現;第二,年底時房企拿地的機會增加,尤其是供地規模不斷擴大,使得房企積極拿地的意願擴大,並積極融資;第三,房地產銷售行情雖然下行,但也沒有完全遇冷,所以企業融資也體現了對於2019年市場的繼續關注。

在此基礎上,近期地產境外債與信託發行回溫,直接導致融資成本走高。除了恆大外,綠地集團、合景泰富、華遠地產、弘陽地產等地產公司近期境外融資成本都非常高。

非標融資難度也在增加,成本繼續抬升。近期,包括花樣年集團、泰禾集團(000732,股吧)、福晟集團、正榮地產在內的多家房企分別宣佈與信託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規模總計達500億元。據悉,房地產集合信託月均收益率已經從年初1月的7.66%提高到11月的8.48%。如果從單個產品的收益情況來看,當前市場上甚至不乏收益率超過9%甚至10%的房地產信託產品。

此外,房企轉讓項目數量也在增加多,併購的機會遞增。

風險仍在

房企明年融資的大趨勢仍然是銀行信託、發債與項目融資。但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未來地產債仍然有一定風險,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一方面,地產行業明年還要迎來更嚴峻的債務到期高峰期,再融資壓力大,針對房地產的融資政策不太可能有很大放鬆。另一方面,銷售回款減少帶來內部現金流的回落,地產企業資金鍊緊張的情形較難改變。

近期,監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化解信用風險,尤其是針對債務風險較高的民營企業,但這些紓困政策多次嚴厲禁止投向限制行業,包括房地產。因此,從政策層面來看,地產行業融資上的放鬆言之尚早。

海通證券方面認為,未來地產債風險仍難消除,公司債的發債門檻已經較2015、2016年提高,對於主體評級受限的企業發債難度依然存在。“在過去幾年透支了地產需求後,明年地產銷量增速大概率還會向下,地產企業將面臨內部現金流的持續弱化。”一名券商分析師如是說。

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表示:“有些房企在境外發債,融資成本高達13%,給市場傳遞的信息是負面的。這麼一個行業,13%的利息,等於這個行業沒有生意可做了。”他認為,現有的融資成本,只能起到補充現金流的作用,很難真正解決企業的資金難題。

實際上,今年涉及債券違約與破產的房企不少,比如中弘股份、新光集團、上陵集團、華業資本、大連金瑪等。

因此,在部外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房企未來只能增強內部輸血能力,如加大營銷力度,加快存量產品的週轉,提高滾動開發的能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