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孩子“牛脾氣”,父母要慎用“冷處理”!


對付孩子“牛脾氣”,父母要慎用“冷處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他們本能地模仿和他們接觸時間最長、與他們最為親近的人一一父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個性品質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形象往往成為子女“自我形象”設計的參照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時期個性、品德逐漸開始形成。此時他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而這種模仿又是沒有選擇性的因此父母的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甚至被孩子全盤接受。我國有句古話:“養不教,父之過”,也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對付孩子“牛脾氣”,父母要慎用“冷處理”!


三歲孩子的犟脾氣

處於叛逆期的三歲孩子不僅動不動就鬧情緒、發脾氣、喜歡說“不”,脾氣還變得特別犟,他不再像三歲之前那麼好哄了。三歲之前的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抱抱、親親,他很快就會忘記剛才的不快,而三歲的孩子脾氣犟起來就像一頭不怕虎的初生牛犢,不管爸爸媽媽是威逼利誘還是連哄帶騙,孩子就是不吃那一套,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去商店買衣服,孩子非要自己選買什麼款式的,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買他看中的衣服,而是買了自己滿意的那款,那麼回到家後,不論爸爸媽媽怎樣哄他,他就是不肯穿那套衣服;買玩具也是一樣,他喜歡的玩具如果爸爸媽媽不買,他就會一直唸叨,直到爸爸媽媽買了為止;讓他去做點什麼事,他永遠拒絕,比如讓他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裡,他像聽不到爸爸媽媽說話一樣,如果爸爸媽媽堅持讓他撿,他也會堅持不撿,一直和爸爸媽媽犟下去;爸爸媽媽急著帶他出門,他非要自己穿鞋繫鞋帶,爸爸媽媽幫他繫好了,他就解開自己重新系,爸爸媽媽看他系不好想伸手幫他,他就把爸爸媽媽的手擋開,爸爸媽媽堅持給他系,他就很生氣,爸爸媽媽也生氣,爸爸媽媽與孩子就這樣僵持著……

對付孩子“牛脾氣”,父母要慎用“冷處理”!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可看著自己家裡的“犟小子”“倔丫頭”卻只能長吁短嘆:什麼時候我家的孩子能改了這牛脾氣我就省心了。爸爸媽媽往往只看到孩子脾氣倔的方面,卻忘了去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變得這麼倔。三歲的孩子處於“獨立期”,自主意識正在萌發,無論穿衣、吃飯、睡覺、玩耍,他們都要自己決定,什麼都想嘗試,而且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如果爸爸媽媽用不恰當的方式干涉他的行動,他就會抗拒,這就是爸爸媽媽所說的“犟”。這個階段的孩子還處於“叛逆期”,急於想擺脫爸爸媽媽的控制,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幹,對爸爸媽媽的命令甚至建議都會直接說“不”,不想聽從大人的指令,這是孩子要求獨立的一種強烈表現,而爸爸媽媽通常卻將之視為倔強、任性。

可見,孩子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犟”,這是他們身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表現,爸爸媽媽不必太過擔心,更沒必要大動肝火。

過分溺愛孩子也會導致孩子變成“牛脾氣”,如今“四二一”的家庭模式讓孩子受盡寵愛,即使爸爸媽媽不怎麼寵愛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也是有求必應,不管是正當的需求還是任性的要求,老人總是想辦法滿足,而且老人還容不得父母批評孩子。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要稍微有點不滿意就會大發脾氣,以哭鬧來要挾爸爸媽媽滿足自己,逐漸就養成了犟脾氣。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個犟脾氣,在忙著糾正孩子的時候別忘了看看自己或家人是不是也是犟脾氣。孩子最喜歡觀察和模仿周圍的人,而爸爸媽媽是孩子模仿的最初對象,因為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近、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孩子不僅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還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語言和神態。比如媽媽叫他去睡覺,而他還想看動畫片,恰巧這時媽媽也叫爸爸去睡覺,爸爸忙著玩電腦,理都沒理媽媽,這時候孩子就會效仿爸爸的行為,對媽媽的話不加理睬。

對付孩子“牛脾氣”,父母要慎用“冷處理”!


孩子牛脾氣犯了怎麼辦?

孩子剛開始犯牛脾氣的時候,爸爸媽媽大多還會哄哄、勸勸,等孩子經常這樣的時候就開始不耐煩,好話說了孩子不聽,斥責、打罵就成了家常便飯,若孩子還是犟下去,爸爸媽媽就會採取冷處理的方式。也有的爸爸媽媽為了避免被孩子用哭鬧“要挾”自己,在不想滿足孩子要求的時候就會冷處理,以避免與孩子發生衝突。

但有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發現,即使是採用冷處理孩子依舊會和你犟下去。有一個三歲的孩子非常愛哭,脾氣還特別犟,每當有什麼事不合他心意時他就會哭,並且哭起來沒完沒了。有時候媽媽讓他做什麼事他不願意去做,若媽媽堅持讓他做,他就會哭,媽媽生氣不理他,他會坐在地上哭著讓媽媽抱,但他不會跟著媽媽走,就坐在原地哭泣,若媽媽站在他身邊,他也不會主動起來伸出手讓媽媽抱,除非媽媽先伸出手。這位媽媽就覺得自己的孩子脾氣怎麼這麼犟。

對付孩子“牛脾氣”,父母要慎用“冷處理”!


其實這個孩子之所以脾氣這麼倔,坐在地上哭著等媽媽回來抱自己,很可能是因為之前他曾用哭鬧的方式得到了爸爸媽媽的關心,比如被爸爸媽媽抱起來、哄他。而之後當爸爸媽媽生氣地離開他時,他就會使用以前獲得成功的手段來脅迫媽媽,但他絕不會爬起來去找媽媽,那樣他會認為如果自己跟過去伸開手讓媽媽抱,那就不能證明媽媽是愛他的,為了證明媽媽還是愛自己的,他就會延長哭的時間,加重哭的力度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

面對這樣的孩子,冷處理是最糟糕的處理方法,僵持的時間越長,給孩子的傷害就越大,直到最後他認定媽媽已經不愛自己了。所以,冷處理並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你就要回想一下以前他哭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要想改變孩子這種犟脾氣,你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告訴他不滿足他的要求是因為什麼。

三歲的孩子獨立自主意識雖然增強了,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他們往往只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不想幹什麼,但表達不出自己為什麼想做或不想做這件事,當然,他們也不會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會阻止自己。如果這時爸爸媽媽總是用命令的口氣告訴孩子做什麼,孩子多半就會進行反抗。

對付孩子“牛脾氣”,父母要慎用“冷處理”!


如何改變孩子的犟脾氣

改變孩子的犟脾氣,爸爸媽媽首先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進行平等的對話,先弄清楚孩子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就儘量滿足,如果不合理,要給孩子講清楚原因。多和孩子溝通,事先和孩子交流,給孩子一個心理緩衝的時間,孩子懂了道理就會漸漸改變犟脾氣。

不溺愛孩子,給孩子制定規則也是防止孩子形成牛脾氣的有效措施。制定了規則就要嚴格遵守,不管孩子怎樣倔強,爸爸媽媽都要堅持底線,不能讓他在這種“較量”中佔了上風,否則,孩子會越來越蠻橫。如果孩子一直無理取鬧,爸爸媽媽可採取冷處理的方法,讓他盡情發洩,等他哭累了、鬧夠了,再把他拉到懷裡給他講道理,告訴他哭鬧、耍賴是沒有用的。孩子一旦形成了犟脾氣,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改正過來,中間會出現反覆的情況,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只要能堅持下去,孩子就會變得懂事的。

爸爸媽媽大多被孩子的牛脾氣所困擾,卻沒發現獨立、剛毅、堅強的人格特質是不是與牛脾氣表現出來的倔強、固執有相似之處,美國心理學家有一項跟蹤對比研究發現:高反抗孩子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低反抗孩子中只有26%的人才具備這種能力,而大多數不能獨立承擔任務,做事不果斷。

對付孩子“牛脾氣”,父母要慎用“冷處理”!


倔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行為,脾氣倔強的孩子也比較易出現反抗行為,成人往往將孩子的倔強等同於任性、固執,其實,它也是孩子有主見、有毅力的表現。爸爸媽媽在面對牛脾氣的孩子時要分清孩子是任性還是固執,對倔強的孩子要針對他的性格特點來引導,不要抹殺了他們的自主意識。

如果孩子的倔強是為了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比如想自己決定買什麼款式的衣服、鞋子或用品,想自己決定學畫畫還是學舞蹈,想自己決定這個週末去哪玩等,這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爸爸媽媽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再給他適當提出建議,如果他的想法行不通,要給他講明原因。有的孩子很堅持自己的想法,爸爸媽媽可以給他一兩次機會,讓他體驗一下他的想法帶來的後果,這非常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承受能力。

牛脾氣的孩子不僅有好奇心、行動力,還有破壞力,爸爸媽媽越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就覺得越神秘,也就越想做。有時候一味的說教並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不如把探索和嘗試的權利還給孩子,讓他自己去親身經歷一次,這樣他才能記得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