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父母“教導”怎麼破?我更傾向於“冷處理”。

這一天,老爸又開始“教導”我了。起因很簡單,上完課已中午12點了,等我去煮飯就更晚了。老爸自己在外面忙,回來看到我們還沒吃飯,頓時心疼又生氣的唸叨起來,一把奪過我的鍋鏟,自己動手。看著老爸怒不可遏的模樣,我站在一旁,不做一聲回。


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各樣,你的是哪一種?


一是“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最普遍愛的方式。這一類大多父母都比較嚴厲,無論是學業還是品格素養,往往會有較高標準。


二是以自己人生閱歷出發,規劃孩子的人生。這類父母大多吃過虧,不願自己孩子走彎路、走錯路,所以企圖通過干預孩子思想行為,期望孩子成長為他們所暢想的樣子。

三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主,更多的是不干預、只引導。這類父母很開明,培養孩子興趣,很大程度上的留住孩子的童真,在成長的道路上提供正確建議。


我很慶幸,我有一雙這麼愛我的父母。

初中時,沒有告訴家裡人就和朋友坐摩托車去很遠的地方,一大早出去,夜幕降臨才歸。老爸和爺爺見那麼長時間不在,當初找我,打電話給我,我害怕被罵,不敢接,他們更著急了。

等我回到家,老爸也是氣狠了,直接把乾的竹竿給打斷了。又見我淋雨,怕我感冒,打完一頓讓我趕緊去洗澡。

等我整理好後,老爸默默靠近我,見我不搭理他,他說了句:“乖女,還疼不?”

那一刻,倔強了好久的我,眼淚刷的就來了,帶著哭腔向他抱怨“我腿都紅腫了”(我屬於碰到就會起清淤的體質)。老爸手慢腳亂的看著我,說著“要不我去買點藥,等我,我馬上去來。”

我很明白,他很愛我。

遭遇父母“教導”怎麼破?我更傾向於“冷處理”。


高考前的一段時間,我很焦慮,下課回家稍看點什麼不如意就對老媽吼,她明白我的情緒,默默做著自己的事。

買了貴點的水果,自己捨不得吃,統統留給我,快放爛的水果又捨不得扔,等我去上課後自己吃了。

在一次晚間,她向我提及隔壁也是快參加高考的母子,說隔壁的阿姨和她女兒吵架,阿姨自己哭了。

現在回想起來,老媽也是夠小心翼翼地了,不表達她的委屈和陌生地界不安,處處為我著想,包容我的壞脾氣,愛著我。

我何其有幸,是他們的女兒。

遭遇父母“教導”怎麼破?我更傾向於“冷處理”。


不同的人與父母相處的方式不同,你又是哪一類?


第一類是“合租室友型”。基本上不在家吃飯,僅僅是晚上回家回家睡覺,且與父母間沒有任何交流。


第二類是“平淡型”。與父母不住在一起,平日噓寒問暖不少,重大節日時聚聚,過著兩家日子,平平談談。

第三類是“知心朋友型”。與父母平等相處,在情感事業向父母傾訴,父母通過孩子瞭解更新的社會發展,越活越年輕。


第四類是“衝突型”。無論父母做什麼事,都覺得不滿、不爽,內心充滿對父母的不耐。甚至在情緒極度暴躁下,還會向父母動手。


曾經一位朋友(女生)詢問我:“你居然會你爸爸一起勾肩搭背,挽著手,歡歡喜喜的聊天?”


我很意外,在我的認知裡,爸爸是小時候可以把我和弟弟一起背在背上、騎馬馬肩的存在。對我而言,和老爸相處自然就是這樣。

遭遇父母“教導”怎麼破?我更傾向於“冷處理”。


而朋友,她的父親扮演者很嚴厲的角色,在學習上不容差錯。在起碼的交流上,通常都是她父親在說,她扮演一個“傾聽“的角色。所以一直以來,她很害怕他的父親。

遭遇父母“教導”怎麼破?我更傾向於“冷處理”。


我和她其實沒什麼不同,我老爸也很嚴厲,特別是他聲音大起來,我會被嚇哭。


在生活中,我和老爸要好時像好朋友,可以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我會向父母主動談起校園生活,讓他們瞭解我獨自在外的生活狀況。老爸會主動要求開家庭會議,事事有商量。雖然小吵不斷,但總歸家庭和睦。


我在經過無數次的小吵中積累經驗,發現只要老爸說我時,我採用“冷處理“的態度,不主動搭茬、不主動反駁,老爸說完也就沒什麼了,我會選擇在過後翻賬解釋。這時的老爸情緒平和,才聽得進我說的話。

只有避免吵架,才不會消磨感情。

遭遇父母“教導”怎麼破?我更傾向於“冷處理”。


“冷處理”其實更像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才能條理清晰的避免一次次不必要的爭吵。

當你遇到父母向你說教時,你會怎麼做?


作者簡介:愛景、愛自己、愛家人。父母眼中的孩子,朋友眼中值得依靠的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