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降幅擴大,車企面臨“過冬”考驗

銷量降幅擴大,車企面臨“過冬”考驗

汽車銷售突然掉頭向下,車市全年或處於負增長。

吳偉洪 攝

臨近年關,按照以往的慣例,將有一大波車主將積攢了一年的積蓄投向車市,但最新數據顯示,11月前三週,乘用車銷量整體跌幅已經達到28%。此前,中國汽車市場單月銷量已經連續出現四個月下滑,且銷量降幅呈擴大態勢。

“金九銀十”未能為車市打開局面,汽車經銷商卻要背上沉重的庫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數據顯示,1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75.1%,環比上升8.2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5.32個百分點,創下了自2013年發佈預警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面對市場下行的壓力,各大汽車廠商準備好過冬了嗎?

全年3%增幅希望破滅

汽車銷售突然掉頭向下,這一點,就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始料不及。

此前,中汽協發佈數據,從1-8月中國汽車市場產銷數據來看,汽車產銷1813.47萬輛和1809.61萬輛,同比增長2.77%和3.53%,與1-7月相比,增速分別回落0.75個百分點和0.80個百分點。

彼時,中汽協依然信心滿滿:雖然銷量增速呈現出回落的趨勢,但全年車市3%增長預期不變。

但突然出現的雙位數降幅,打破了預期:中國9月汽車銷量239萬輛,同比下降11.6%;乘用車銷量206萬輛,同比下降12%;1-9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5%,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僅為0.64%。

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在發佈9月產銷數據時不復此前樂觀,他表示,“從9月份的統計來看,今年車市已經不再爭論是不是增長的問題,而是負增長的幅度會有多大”。

傳統“金九銀十”的黯然失色,今年最後兩個月的數據就顯得格外重要,雖然11月份整體的銷售數據還未統計出來,但是,在11月30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公佈了11月前三週的銷售數據,結果已經讓人大跌眼鏡。

11月前三週,乘用車銷量整體跌幅已經達到28%。11月乘用車市場第一週的零售量為3.5萬臺的日均水平,同比下滑41%;第二週零售達到日均5.16萬臺水平,同比下降23%;第三週零售達到日均5.23萬臺水平,同比下滑24%。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全球整體車市增長也已經進入“冰凍期”,今年前八個月,歐洲新車註冊數增長6.1%,高於近三年歐洲車市3%的平均增長率,8月增幅更是高達31.2%。然而,到了9月,歐盟汽車銷量同比下滑23%,驟然將前九個月累計增幅拉低至2.3%,歐洲車市一夜入冬。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今年初預計,歐洲全年汽車銷量將微增1%,四季度歐洲汽車銷量將繼續承壓。究其原因,更為嚴格的排放測試新規於9月1日起生效,此前銷量“火爆”的部分原因也是各大廠商加快清庫存,需求在前8個月提前釋放。

引發庫存持續位於警戒線上

比汽車廠商更早感受到車市變化的是經銷商。今年以來,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已連續11個月均處於警戒線(50%)之上,上個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6.9%,環比上升8個百分點;而在11月直接跳到了75.1%。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2017年,經銷商庫存指數在8月份已退至警戒線以下,並將這一狀態保持到年底。而今年,汽車經銷商一直是“負重前行”,在僅剩的一個月中,或還將繼續面臨經營風險增大的壓力。調查顯示,經銷商認為12月市場需求與11月基本持平,依然比較低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查顯示,今年11月,經濟大環境影響,汽車市場整體需求量降低;經銷商集客量下降,到店人數減少;部分消費者觀望國六車型,等待國五降價;臨近年底,來自於廠家的壓庫使得經銷商庫存壓力進一步增加;資源車商的跨區域銷售對授權經銷商體系形成了價格衝擊;為清庫存,經銷商降價銷售,利潤下降。

從分品牌類型情況看,11月進口豪華品牌指數、合資品牌指數、自主品牌指數較上月上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經銷商要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平,以防庫存壓力過大,導致經營風險。

誰在增長誰在下滑?

11月剛過,車企開始陸續發佈“戰報”,一般來說,率先發布的一般是在市場表現較好的廠商,甚至保持雙位數增長,也有部分車企掩飾不住失落。

自主品牌中,奇瑞集團最早公佈相關情況:11月汽車銷量73910輛,環比增長16.0%,創下今年以來單月銷量新高;今年前11月銷量達669573輛,同比增長13.8%。

在日系三巨頭中,除豐田外,本田和日產均公佈了自家成績,整體銷量呈一增一降態勢。本田汽車在中國11月銷量136714輛,同比下滑4.3%,環比下滑1.4%;前11月本田汽車累計銷量1240384輛,同比下降5.6%。日產汽車11月銷量150139輛,同比下降9.2個百分點;今年前11月,累計銷量達到1387795輛,相比增長3.9%。

豐田旗下雷克薩斯的表現較為搶眼,前11月,在國內累計銷量達148976輛,同比增長24%,已超去年全年132864輛的銷售成績。另一日系品牌馬自達則依然陷入銷量泥淖,前11月,馬自達在國內累計銷量為251776輛,同比減少8.9%。

德系三巨頭中,只有奧迪公佈最新數據,表現也頗為亮眼。11月奧迪在中國銷量新車共57550輛,同比增長2.8%;今年1-11月,累計銷量達到595436輛,超過2017全年銷量,較同期增長13.1%。

接下來,車企將繼續發佈最新戰況,在汽車銷量日漸分化的當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行業觀點

“寒流”之下

增強自我“造血”功能

面對車市寒流,作為對市場反應最為靈敏的汽車廠商,也紛紛使出“八仙過海”的招數。有車企認為只有在遭遇困境才能深刻反省不足;也有車企則選擇戰略收縮拒絕強行向經銷商“壓貨”,還有的車企則迴歸產品和服務本質,無懼市場驚濤駭浪。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

“並不是說中國本身的汽車保有量、人均汽車擁有量、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到了拐點。”正視車市低迷的現實,不管形勢好還是壞,作為企業來說,練好基本功、把產品品質做好、激發員工的創新活力等,將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更重要。“廣汽對未來充滿信心,一旦不利因素恢復到正常,汽車工業保持一定的低速增長還是可以預期的”。

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

作為全球最大年銷量的國家,指望每年有多快速增長是不現實的,未來不增長或者正負3%、5%的增長都屬於正常現象,這時就要看各個廠家的功力,能否保持定力。“豐田‘年輪經營’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把基礎打牢。只要根基穩固、動作做對,業績目標自然就達到了;如果只片面追求銷量,是永遠達不到長久發展的目標”。對“車市嚴冬來了”這種觀點並不認同,在中國車市銷量接近3000萬輛規模後,廠商要有一種冷靜的心態。

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李宏鵬:

這幾年來,“流年不利”的福特遭遇較大挫折,10月福特在華銷量下跌45%,前10月跌幅為31%。福特不願意做出違背市場規律的動作,不會向經銷商壓庫保市場份額,或者不惜一切代價、用各種補貼方式把車推出去,甩給經銷商和市場,這樣其實犧牲的是品牌的價值。“現在應該更關心經銷商的盈利水平,讓經銷商恢復元氣,希望經銷商能夠利用今年到明年的時間,調整好自己,讓以前的透支得以恢復。”

奇瑞捷豹路虎常務副總裁陳雪峰:

在整個行業遭遇下行的節點時,廠商更有動力重新審視薄弱環節,增強現有核心競爭力,不希望通過高額補貼,大額市場促銷來追求更高銷量。

北京奔馳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倪愷:

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全球經濟環境有很多不確定性,中國車市遠未到‘至暗時刻’”。面對壓力和挑戰,車企更應該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保持品牌應有的競爭力。為此,奔馳不僅在產品更新上保持著活力,還將加大投資建立中國研發中心。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