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沒有形成統一的“江蘇話”?

家駒一直在


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中國的方言分佈和行政區劃很大程度上並不重疊,而是由地理,民系和人口遷移等形成的。

中國方言分佈圖

其次,中國八大方言中也沒有所謂的河南方言、湖南方言說法,按照提問者的舉例,河南和湖南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方言,只不過河南大部分地區都以中原官話為主,湖南則已湘語為主要代表。而整個河南省內,黃河以北的濟源、焦作、新鄉、鶴壁等地的大部分區域,主要通行的是晉語。而湖南省內除了湘語之外,還有贛語、客家話和西南官話等方言分佈。

河南方言分佈圖

湖南方言分佈圖

而江蘇省內,的方言分佈繁雜,主要由於這幾個方面原因:

一、從民系來說,主要有吳語民系、下江民系和中原民系所組成,其代表方言分別為吳語、江淮官話和中原官話。

由於歷史上北民南渡以及太平天國戰爭等影響,位於江南的寧鎮地區主要以江淮官話為主。而由於人口遷徙,又使得江南一些地區形成了一些方言島,最典型的如吳江菀坪的中原官話方言島。而同樣的,在江淮的大豐、射陽等地還有吳語方言島。

江蘇方言分佈圖

二、從地理上來說,長江、淮河這兩條天然的地理分界線,大致分隔開了這三大方言區。但是從一個方言到另一個方言之間的轉化並非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轉變。

從一個方言到另一個方言中間,存在著一個帶有雙方方言特質,兩種方言互相影響的過渡帶。例如,在吳語和江淮方言的過渡地帶南通,其東部有吳語分佈(原因也是由於人口遷移),而南通市區的方言雖然劃分為江淮官話通泰片,但又存在著大量的吳語特徵,其中存在一個明顯的過渡地帶。又比如提問者所說的河南,在河南南部的信陽,雖然方言歸為中原官話信蚌片,但是其方言位於江淮官話向中原官話過渡地帶,帶有明顯的江淮官話特徵。

而在一些地方,一個方言的強勢,例如南京和鹽城的江淮方言,勢必造成了同一區域內其他方言的式微,對其詞彙語音等造成影響,或者產生另外一個方言的使用者學習該方言,平時生活中使用雙方言的情況。

南通一線的吳—淮過渡帶

三、從行政區劃來說,前面我們提過行政區劃和方言劃分上並不對等,行政區劃與方言區並不重疊。一個方言可以跨越不同的行政區域,比如前面說的贛語,主要以江西為主,但在湖南也有分佈。同樣的,在江蘇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連雲港市的贛榆區,與山東接壤,當地主要以膠遼官話為主。

連雲港贛榆區

而江蘇自古以來行政區劃本身就更迭頻繁,例如唐代,北部徐州、海州一帶屬於河南道,中部江淮一帶屬於淮南道,而江南則屬於江南東道。宋元時期也分屬不同行政區域。直到明代,才合併今天的江蘇、安徽和上海的地域組成南直隸,並在清初更名為著名的江南省。到了清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置,才產生了現在的江蘇省,江蘇省名即取自省內的江寧(即南京)和蘇州的首字。所以,從行政區劃建制來講,在南直隸形成之前,江蘇省地域上的行政劃分也大致符合省內三大方言的分佈情況。

綜上所述,提問者所謂的一個省形成一種統一的方言,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只有可能像河南一樣以鄭州開封話為代表的中原官話,成為省內的強勢代表性方言。而像江蘇這種方言分佈複雜的情況,也是不可能產生這種代表性的方言的。

本人一點拙見,歡迎大家指正補充。


MSKU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省份當中,很少有一個省份會像江蘇一樣缺乏省籍認同,湖南人出去一般會說自己是湖南人,河北人會說自己是河北人,但是江蘇人出去一般會說自己是具體哪個城市的(比如南京人、蘇州人、揚州人等等),這種省籍認同分裂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江蘇全省沒有一個統一的語言,沒有所謂“江蘇話”的稱謂。

為什麼沒有形成統一的江蘇話呢,這與江蘇的歷史有關。

現在的江蘇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分屬於兩個國家,北部屬於齊國,南部屬於吳國。江蘇的南北方言差異也是從那時候形成的。北部屬於北方方言區,南部則屬於吳語區。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元朝設立行省時期。

江蘇省的形成實際上是非常晚近的事情,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的時候,現在的江蘇在當時分屬兩個行省,北部屬於河南江北行省,南部屬於江浙行省,基本上以長江為界。江蘇省的形成是在清朝順治年間。不過雖然成立了江蘇省,但是還是設立了兩個布政使,江蘇布政使和江寧布政使,江蘇布政使統轄江南地區,江寧布政使則統轄江北地區。

這種行政制度的設計實際上更是強化了江蘇南北之間的語言和風俗差異,江蘇南部(鎮江以南)一直是吳語盛行區域。一直到清朝滅亡,江蘇的南北差異都存在,而且由於江北的衰落,江南對於江北地區的歧視一直在加強。語言上的差異也是江南人區分江北、江南人的一個標準。

現在的江蘇南北差異依然存在,不過由於交通等情況的改善,南北之間的交流已經非常普遍,所以南北在語言上和風俗上面的交融也在加速,一個統一的江蘇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經過南北方言融合的江蘇話或許也是可以期待的。


青年史學家


江蘇橫跨長江和淮河,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差別明顯。

方言區域大致可分為四部分:

  1. 吳方言:又稱 江東話、 江南話、 吳越語。包括蘇州、無錫、南通和常州、鎮江和南京南部。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
  2. 江淮方言:包括南京本地的南京官話和鎮江、淮安、揚州、鹽城、連雲港和宿遷。江淮方言又分揚淮片、南京片和通泰片。


  3. 亞吳方言:江淮官話通泰片,包括泰州大部、南通北部、鹽城南部。
  4. 北方方言:包括徐州和宿遷北部的中原官話和連雲港北部的膠遼官話。中原官話是漢族語言的母語,代表方言是河南方言。

悟空沃克


形成漢語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屬於社會、歷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遷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屬於語言本身的要素,如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語言的相互接觸、相互影響等。江蘇本身建省歷史就不長,在建省之前經歷過兩次大規模人口遷移,又有長江這種地理阻隔,導致沒有形成統一的“江蘇話”。

一、拼湊起來的省份

江蘇的很多城市歷史都很悠久,但是作為一個省,卻非常年輕。在歷史上,江蘇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時間並不長。到了明朝,南直隸的出現,才將江蘇納入了一個行政區域中。到了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當時的江南省被拆分成江蘇(包括現在上海)和安徽兩省。江蘇省才作為一個統一的行政實體出現在歷史上,至今不過三百多年。

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位於大陸東部沿海,長江和淮河下游。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奪取淮河河道,從江蘇北部入海,黃河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在三條大河的作用下,江蘇被切割成了三塊。由於大河的天然阻隔,三塊區域分別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文化特徵。而這三塊區域又分別跟周邊省份相連,每塊區域都跟周邊省份的關係更加密切。比如淮河以北屬於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這片地方自古就屬於中原地區。

(這是唐朝的行政區劃圖,江蘇分屬於河南道、淮南道和江南東道)

二、南北對峙形成的隔閡

江蘇地跨南北交界,在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期間,江蘇都處於對峙的前線。戰線常常隨著雙方的實力消長在淮河和長江之間擺動,也就是說,江淮之間都是戰場。淮河以北屬於北方,長江以南屬於南方,南北方就被中間地帶阻隔,各自獨立發展。而江淮之間則會在南北方以及戰爭影響下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風貌。

三、兩次衣冠南渡導致語言的改變

1東晉南北朝

永嘉之亂後,北方陷入大混亂,人民大量南遷。江蘇境內的淮河以南包括長江南岸地區安置了大量的北方移民。這時候方言開始變化。北方移民講的是洛語,和當地的吳語混雜在一起,形成了金陵雅言,接近現在的吳語。而淮河以北被北方政權佔據。北方的洛語在和各民族交融後也發生了變化,形成了新的洛陽雅音。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江蘇境內已經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漢語,以淮河為界,以南是金陵雅言,以北是洛陽雅音。

2宋金對峙期間

靖康之亂之後,北方人民再次大量南遷。宋金的邊界大致是以秦嶺淮河為界,淮河以南地區又一次安置了大量南遷的北方移民。江蘇境內安置的北方移民主要集中在南京、鎮江、揚州、淮安等地。他們講的洛陽雅音和金陵雅言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江淮官話。原來講金陵雅言的區域被壓縮到了太湖周圍。淮河以北則在金朝統治之下,他們講的洛陽雅音再一次發生變化。

就這樣,一個拼湊起來的省份,加上歷史和地理的綜合作用,自然是無法形成統一的方言的。


迷蝶夢文史社


原因有三;一,方言的形成要幾千上萬年,但省只是這幾百年才形成,所以省與方言沒有百分百必然關係。二,事實上,中國每個省都遠不止一種方言,或者是方言差別很小(比如東北四川),或者是方言中心城市過於強勢,比如武漢,廣州,西安,等等,省內弱勢的方言被壓抑,體現出一種強勢方言。所謂湖北話,陝西話,廣東話,其實就是中心城市的方言。三,江蘇省一方面方言的差別大,另一方面沒有絕對強勢的中心語言地區,吳語區,淮語區和徐語區都很自信,相互攻擊,誰也不服誰,形成不了一種強勢方言。所以就沒有江蘇話之說。


愛歷史的小學妹


江蘇省內聽不懂太正常了,蘇北聽不懂蘇中,蘇中聽不懂蘇南話,就我鹽城人來說,聽不懂鹽城話也不稀奇,鹽城南北五腔八調隔河不同音,隔村話不同,鬼知道怎麼回事。


山伯愛蝴蝶


歷史決定的,全國的省份自元朝開始都存在這個問題,河南不在河南面,山東也不在山東面

你應該明白,古代朝廷不可能讓講同樣語言有同樣文化的地區都劃歸一個省,那樣不利於國家統一。同理,江蘇省就是兩個不同語言區組成的。北部是蘇北方言區,屬於官話區;南部是吳語區,和上海以及浙江北部嘉興等地方言接近。這樣的話,吳語區就分為浙江、江蘇、上海三個行政區

江蘇省裡最應該最好的事情:1、穩定全局,保持經濟發展。2、協調各地利益關係,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3、宣傳各地文化底蘊及價值,杜絕各地互相詆譭鄙視。在群眾眼裡,省裡可以說是存在感非常的差。因此大家不以江蘇為榮,”江蘇人“沒有給全省人民有價值感


唯美壁紙施工


因為古代江蘇是三個國家 : 吳.漢.楚.

也就是 : 蘇南.蘇中.蘇北.


tengxp


至於為什麼沒有的江蘇話。主要是沒有政令統一。因為省政府不可能在普通話外再搞一個江蘇話。沒有政令大規模立法推廣,想改變方言版塊是很難的。其次是沒有必要統一,因為國家有統一的普通話,作為一個省就沒有必要搞江蘇話。其三是搞江蘇話成本很高,收效甚微,這是因為江蘇三大鼎立的方言差別太大,特別是吳地方言,幾乎是說江淮方言與北方方言者很難聽懂很難溝通的。想這三大方言統一為江蘇話,且不說要投下多少教育成本,枉費幾代人努力,就是以何種語言為江蘇話統一基礎,也是爭議不休難以決斷的。再說在普通話通行全國的形勢下投入巨大資本搞江蘇話,那是得不償失的。甚至搞亂原有語言生態。倒不如現在這樣三言鼎立,姚黃魏紫各顯鮮妍,顯示江蘇語言生態的魅力,也頗令人可觀的。


東楚龍野虎


命題有誤,江蘇形成不過兩三百年,不可能有江蘇話。但隨著蘇北、皖北、河南為主的北方移民的大量南遷,蘇南本地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降低,北方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以及吳語幾十年如一日的人為消滅,百年之後江蘇全境將成為北方官話區,江蘇的真正一統即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