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嗨,朋友们进我给你们一个解读不一样的仓央嘉措,一个正真的仓央嘉措!

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走错门认错人。1683年,西藏历法中的水猪年。清王朝的康熙已经做皇帝20年了,北边的蒙古各部正力量强盛。西藏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在两个对手的环伺之下,危若累卵。当然,这一切,西藏很多人民都不知道,善良的农民还在自由耕种、自由恋爱、自由生娃。

这一年,一户贫苦人家生下了一个小男娃,传说这男孩一出生,七个太阳同时出现,吓坏了全村人。

两年以后,两个神秘的大喇嘛突然出现在农民一家,还带着一堆很精致的佛教法器。两个喇嘛举起钟磬,逗小男孩说:“这是谁的?”小男孩置若罔闻,却对一个木鱼很感兴趣,稚嫩地说:“这是我的!”接着把他看得上的东西一样一样挑出来,说:“都是我的!”喇嘛们拿起小男孩挑出来的东西,仔细检视了一番,彻底征服了!所有法器都带着五世达赖喇嘛的印章。确认完毕:眼前的小男孩,就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

男孩的父母简直不敢相信,感激涕零慢慢跪下。但是,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孩子日后的命运,

他们也许会希望这两个喇嘛是走错门、认错人了。

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既然是转世灵童,男孩的成长就得到了严密的设计。比如,他的老师就由当时最负盛名的学者担任。

开蒙第一天,老师教他藏文的三十个字母。老师念完一遍,他以为男孩怎么着也得念几遍才能熟悉。没想到老师才刚念完,男孩也已经背完了字母,并且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写出来,还呆头呆脑似地问:“老师,我们平时说的话就是这些字母吗?不对啊,他们应该要组合起来才行啊。”老师惊呆了:天才,真是天才,不愧是我们将来的达赖喇嘛啊!普通孩子要学几个月才能掌握的藏文,这个男孩一天就学会了。学完了文字,男孩开始接受佛学教育,当然同时也要学其他课程。比如,要学写诗。

后代人以为,达赖喇嘛里面只有仓央嘉措会写诗。其实不是。所有达赖喇嘛都会写诗,因为这是必修课程。只不过仓央嘉措的诗特别出色。他最欣赏诗歌教材《诗镜》。这是一部古印度的诗歌理论著作,第一次看见这本书,小男孩就问:“老师,这也是佛法吗?”老师说:“是啊,这也是佛法。佛法要传播,就要讲究用语。你学好了怎样写诗,将来就可以用诗歌传达你的佛学理念了。”

结果,小男孩对写诗刻苦钻研。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了自己表达的渴望,还为了自己将来广传佛法的志向。

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15岁那一年,小男孩正式在拉萨布达拉宫坐床,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

五世班禅为他授格楚戒,为他取了个法号——仓央嘉措。“住进布达拉宫,我是拉萨最大的王。”仓央嘉措的历史,这才正式开始了。仓央嘉措觉得很奇怪,按照惯例,转世灵童应该是从被确认的那一刻开始,就要被请到拉萨坐床。为什么自己直到15岁才开始成为达赖喇嘛了呢?这一切,要由给他处理政务的一把手。

桑杰嘉措为他说明白,五世达赖喇嘛临死前,曾经叮嘱桑杰嘉措要将自己的死讯保守12年,

防止北边虎视眈眈的蒙古各部入侵,同时抓紧时间教育转世灵童,让他赶快成才。不仅蒙古要打西藏政权的主意,连中原地区的康熙皇帝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个法外之地,一有差池就将大军压境。“你知道吗,这是西藏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强邻环伺,危机重重,一不小心,西藏就会沦为阿鼻地狱。所以你一定要用心学习。”

桑杰嘉措已经不只一次对仓央嘉措苦心叮咛。小活佛不由自主吞了吞口水,

那是他一生中最紧张、最抱有怀想的时刻。

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安得世上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现代人的眼中,仓央嘉措以写情诗著名。曾经惹得无数痴男怨女哀叹。好像仓央嘉措的一生,除了爱情,其余一切都是拖累他的东西。但我们都错了。

仓央嘉措的身份,首先是达赖喇嘛,其次才是一个诗人。作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曾经是非常奋进的。他所处的时代,虽然很凶险,但正因如此才更容易让人建功立业。

老师曾经给他说过五世达赖喇嘛的故事,五世达赖名叫罗桑嘉措,是西藏前无古人的伟大领袖,他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维持了西藏的稳定。学识渊博,佛学理论尤其高深,而且还是布达拉宫的主要修建者。像仓央嘉措一样小的时候,16岁的五世达赖就显示出过人的领导才华,

当时,教派上对大昭寺的管理发生了严重争执,有人提出借助蒙古人的武装力量摆平,有人提出借助当地人的力量解决,而五世达赖提出应该借助宗教力量。他的想法和能力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就这样诞生了。一想到先辈们的伟业。

仓央嘉措就跃跃欲试,他是活佛,我也是活佛。第五世能做的事情,我第六世能做到吗?

我也要像他一样伟大,甚至比他伟大!仓央嘉措提出要学习处理政事,桑杰嘉措拒绝:“你说要像五世一样伟大但五世的佛学修为不知比你深厚多少。身为达赖,佛学修养最重要。只有先成为佛学大家,你才能建立威望,治理好西藏。”

但仓央嘉措已经听不下去了:“天天都是佛学、佛学,能不能学点实际的学问?”其实他的潜台词是,我能不能赶快学点帝王之术?得到的回答,却总是让他失望。

今天我们都以为,仓央嘉措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不得不做他不想做的事情的悲剧。

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恐怕不是。仓央嘉措的悲剧,是他急着想为众生做事。

众生对他说:“你只管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好了。“

他缺乏的是潜修苦练的耐心。

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在得知不可能短时间内学到帝王之术以后,仓央嘉措的少年志向遭受了重创,彻底对做达赖喇嘛失去了兴趣。从此他开始无心向学,懒散度日。本来做达赖喇嘛,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做“拉萨王”的志向。既然做不到,那我还守这些清规戒律干嘛?

在仓央嘉措20岁那年,五世班禅要给他授格隆戒,他断然拒绝,还请求班禅连之前的格楚戒也收回去。

所有僧人都大惊失色:达赖喇嘛不出家,那还怎么做达赖喇嘛呢?

仓央嘉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师傅,我既要出家为僧,本应该不理世俗。但还要我治理一方水土,这明明是有违佛门耳根清净的行为。所以我还是不要受戒的好。“

五世班禅无话可说,桑杰嘉措也无言以对。他们都看得出来,这孩子凡心炽盛,是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敲钟念佛的了。也罢也罢,由他去吧。

仓央嘉措毕竟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即使做出这样离经叛道的行为,

还是深受西藏上下所有的爱戴,得以继续保留达赖喇嘛的名号。

无论如何,

众生都爱仓央嘉措。

这个时代,

对仓央嘉措其实不薄。

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那个女子,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

尽管得到了整个西藏的宠爱,仓央嘉措却过起在正规僧人看来放浪形骸的生活。

民间野史流传着很多仓央嘉措的爱情故事,为他的情诗构造了许多背景资料。

他曾经被贵族小姐骗去了大量财产,他曾经与酿酒的少女一起,沉醉在声色犬马。

而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与达娃卓玛的爱情。这个双颊酡红、恬静纯洁的少女,

和他之前见过的所有女孩都不同。他爱她甚于爱众生。他带她去射箭、带她压遍拉萨的大小马路,为她写下一首首动人的情诗。

那个女子,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

眸子深处,花花草草,

笑开口时,山山水水。

任哪一个女子都无法抵挡这样的情意绵绵。可是,桑杰嘉措却不能容忍达赖喇嘛的情事。他要仓央嘉措入山精修,仓央嘉措用各种理由不去。

好吧,既然不去,那就乖乖待在寺中静思上师。这已经是最低的修行,仓央嘉措也只好答应。

无奈仓央嘉措敲过多少木鱼,头脑里闪过最多的念头都不是历代高僧的法语,而是达娃卓玛的笑颜。他偷偷溜出去。

达娃卓玛以为自己再也见不着仓央嘉措了,怅然若失。没想到在她突然回头那一瞬间,

突然出现了他的身影:

“你却擅自回头,回头便是飞花,便是我,

到处都是被称为佛的我。

我左眼皮上竟然跳着你,

到处都是被称为我的你。

你右眼皮上依旧跳着佛,

互相用眼睛煮着对方。“

那一天晚上,大雪纷飞。

他从那儿回来以后,径直进寝宫睡觉,浑然不知道身后留下的一行脚印。负责看守的侍从被冻醒,巡视周围的时候,发现了仓央嘉措门外的一行脚印。

他大惊失色:“难道是达赖的寝宫有小偷?“他进门查看,达赖正在酣睡,屋内悄无声息。侍从似乎发现了什么,于是反着脚印的方向走,一直走到布达拉宫以外,来到了一处住宅门前。

在那里,他发现了达赖隐藏许久的情人——达娃卓玛。桑杰嘉措震怒,斥责仓央嘉措,要他解释清楚。仓央嘉措反倒气定神闲,大大方方承认了恋人的存在。反正我也不想出家,也不想做达赖了,你们不喜欢就赶我走吧!

好吧好吧,随你随你。桑杰嘉措没想到他这么快大方承认,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几天以后,

仓央嘉措急冲冲跑到桑杰嘉措面前,大声责问他:“达娃卓玛呢,你把她藏到哪儿了?“

原来他朝思暮想的爱人,突然不见了。在仓央嘉措的不断追问下,桑杰嘉措不得不说出了答案:“她回故乡去了。“后来,达娃卓玛结婚生子,一生都没离开过故乡。不知道她还有没有再想起过自己爱过一个活佛。

仓央嘉措,不仅失去了一生的爱人,从此也失去了自己世俗的灵魂。

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行为乖张的仓央嘉措,被觊觎西藏的蒙古头领看在眼里。这个头领写信给康熙皇帝告状,说这个六世达赖喇嘛不守清规,根本就是个假冒的家伙。此时,桑杰嘉措已经去世,没有人再替仓央嘉措分担。

康熙皇帝居然信以为真,诏令将仓央嘉措押往北京。下令的是康熙,执行的却是蒙古军队。蒙古大军黑压压围住布达拉宫,将年仅24岁的仓央嘉措带走。走到哲蚌寺的时候,半路杀出了一队武装僧人,与蒙古大军短兵相接,救下了仓央嘉措。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还要救我?“仓央嘉措本来是已经抱着必死的信念了。

在虔诚信佛的西藏人民看来,虽然仓央嘉措是离经叛道了点,但还是他们最崇拜的活佛,活佛不能离开西藏,他是西藏的王,不能被人囚禁!

寺内的僧人守着活佛,神态宁静;

寺外的僧人拼死抵抗,信念坚定。

仓央嘉措仿佛明白,只有自己的牺牲,才能保住这一方水土的安定。

他写下绝笔诗,交给手下,挺身而出,走出寺庙,大声说:“别打了,我跟你们到北京去!“两边的人马纷纷放下武器。僧人们依次下跪,顶礼膜拜:在他们看来,

那个为了西藏众生走入虎穴的仓央嘉措,一定很像佛陀的样子。

曾经,仓央嘉措以为活佛就是“拉萨最大的王“:

挥动至高无上的权势,

打败四方八面的劲敌,

安定一方,威震天下。

但这只是世间的王。真正的“拉萨王“

真正的活佛,是人心中的信仰。

在世间人看来,甚至是失败、挫折、牺牲的代名词。

正如保卫仓央嘉措的西藏众生,

正如保卫西藏众生的仓央嘉措。

他们得到的,却是信仰彼岸的幸福与安定。

领悟到这一点的仓央嘉措,才真正成了活佛、成了伟大的人。

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被押送到青海湖的时候,突然死了。

史书记载只有八个字:“行至西宁口外病故。“

也有人说,他走到青海的时候被蒙古军队杀害了。

也有人说,他大发神通、挣脱枷锁逃跑了,

此后在南方几十年弘法利生。也有人说,他实际上被押到了北京,

被康熙皇帝囚禁在了五台山上……

我们不知道哪个说法是真的,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

因为每一种说法,似乎都合情理,但一推敲也都站不住脚。

也许最能相信的,只有仓央嘉措自己的绝笔诗:

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我不到远处去耽搁,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

也许已经大彻大悟的仓央嘉措,正骑着白鹤在云间浮沉,浮沉在佛的境界。那境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是不是不一样的仓央嘉措,不光是情情爱爱的仓央嘉措,是不是也是跟他的诗文

一样很有魅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