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德國提議法國放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將其轉交給歐盟?

不拔蘿蔔的糊糊精


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今年六月底“歐洲議會選舉”助選活動期間就曾經高調暗示,希望法國能夠“讓渡”自己手中的安理會席位給歐盟,由歐盟組成一個由10國組成的專門委員會,輪流坐莊,統一行使一票否決權。外界解讀為這是德國想借歐盟之名義實現間接“入常”。當時這是想法就被法國方面否定,這次也不例外,雖然愛麗捨宮不予置評,但是法國駐美國大使傑拉德·阿勞德卻已經發聲稱:“這在法律上是不可能的,因為他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在政治層面來講是不可能的。”

(紹爾茨與默克爾)

聯合國安理會本身就是維護戰後國際秩序工具,其實協調主要大國之間意見的最終場所。說的直白點,其就是二戰戰勝國的俱樂部,是大國掌管國際權力,分配利益的場所。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其政治影響力具有天然的硬傷,雖然其經濟實力某種程度上已經轉化為政治影響力,但是想真正推動安理會改革,為自己謀取常任席位著實十分困難。當年與日本、巴西、印度組團入常失敗後,就一直沒有下文。

(安理會)

現在以歐盟危名義實現“間接入常”,這個其實很不現實。因為歐盟不是一個國家,其本質跟聯合國本身一樣是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是一個超國家行為體,其本身就不具備入常的法律地位。更何況歐盟內部本身就個別問題很難做到立場一致,無法用一個聲音說話。這次俄烏刻赤海峽危機就可以看出,中東歐歐盟成員國傾向於對施加新制裁,而德法本身作為烏克蘭問題調節方,則傾向於維持現狀。所以在歐盟政治一體化沒有真正實現,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沒有到達一定高度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實現,現在強行上線的結果就只能是加劇內部分歧,讓歐盟分崩離析。

(歐盟峰會)

法國雖然國內的經濟狀況不佳但是也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GDP的質量非常高。法國的政治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其作為二戰的戰勝國,另外一方面也在於其本身在法語殖民地國家當中的政治影響力。法國其堅持原則,特立獨行的外交政策,使得其能夠成為不同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國家之間溝通的橋樑。法國同時還是世界僅有的五個合法的擁核國家,同時保有一隻世界戰鬥力前幾名的武裝力量和獨立自主的軍事工業體系。法蘭西“驕傲”有其驕傲的底氣和底蘊,自近代以來法國就不曾離開過國際政治舞臺的中心。讓法國人交出聯合國安理會席位,除非將“凱旋門”夷為平地。

(法國巴士底日閱兵)

聯合國以及安理會在當前看來其,作用已經越來越低,大國之間,尤其是美俄之間分歧和衝突越來越大,安理會正在淪為吵架的場所,而不是協調彼此分歧的平臺。現在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含金量正在降低,這既與部分成員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下滑有關,更與聯合國本身作用下滑有直接關係。最為直觀表現就是聯合國秘書長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所以綜上所述,德國現在還在費盡心力謀求一席之地,是在有點不太划算,而且還是為了歐盟做嫁衣。

(勃蘭登堡門)

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關注!


古姿


讓法國放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轉交給歐盟。只是德國人一廂情願的夢話和醉話罷了,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也不現實。

順著德國的思路,首先法國不會同意,法國是二戰的勝利國,常任理事國既是勝利之果實,又是國國際公認的,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即使日本傾家蕩產也換不來個常任理事國,法國豈能轉讓手中的法寶?其次,各常任理事國也不會同意。面對一個只有六千多萬人的法國,大家都輕鬆無虞,而一個五億多人的龐大的歐盟是誰都不願意面對的。美國三億多人,當然不喜歡一個人口和經濟體量都比自己還要大的歐盟。中國、俄羅斯和英國同樣會反對

。再次,假如常任理事國可以轉讓。那麼也就意味著常任理事國是可以改變的,印度、日本等一直蠢蠢欲動,鍥而不捨鬧著當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就有可乘之機。肯定犯了五常的大忌。五常是戰後權力平衡的權威的結果,很難撼動,維持現狀,互相制衡,可能是目前最佳之選擇。

德國的想法是把歐盟做強做大,提高歐盟的地位和權威性,但是卻那麼不切實際,沒有人會予以理會,哈哈一笑而已!


冷水滌心


英國脫歐,歐盟就只有法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的國家了。

而歐盟是除聯合國以外第二大國際組織了。

聯合國創建已73年了。為制止世界大戰及處理協調國際關係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已經有了弊端需改革。其中對五常機制就有不少國家存求變之心。五常內部也有成員國覺得需變。一票否決權成了鬥爭的手段,甚至為否而否,許多事幹不成。加之年久失修,聯合國成員國改革之聲響起。

擴常,撤銷一票否決權,以多數通過為準,會是目標。

具有強大實力和影響力的國家有若干,德國是其一。他若入常,反對會少的。

幾個國家曾經分進,後改聯合,雖未即成,也是得到五常中有支持的(至少美英法),及聯合國不少成員國支持的。此事沒完,還在演繹中。

川普上臺是個大變數。這人就沒有不敢幹的事。退國際組織都退了七個。開了歷屆美國政府不敢的先河。他的思想是:要麼改變(改革),要麼他走人。而美國一走,畢竟唯一超級頭號,就變了。或散,或跟著他另起爐灶幹。他似乎已有了想法,就看黑莉到期美國派不派大使接任了。若不派,就是與聯合國切割了,要麼改革,要麼他又走人。

所以此時德國提出此建議,何嘗不是改革一策?歐盟作為集體,又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幾十個國家集合體,發聲,既是歐盟一致,又是份量。至於這那的,都沒有一成不變的。至於說德私心間接入常、法不幹,都是用世俗觀去看的。至少歐盟內部已取得了相當的意商,沒有一些支持,你以為德國隨便說說?

看吧。各種事都有可能。有的超出想象的發生也不一定哦。


光明進



二戰已經結束73年,世界也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目前的世界治理體系仍然沿襲著二戰形成的基本模式。不可否認,肯定存在著某些弊端。但是,還應該看到,目前的聯合國安理會治理體系的必要性。戰後70多年未發生世界大戰和災難性的動亂足以說明,目前的體系仍然具有生命力。但是,這種體系使一些自認為實力和影響力增長的國家有了新的訴求,比如印度、日本、德國等國家。也使一些地區強國有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陰暗國家。比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在今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公開呼籲取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其實,土耳其就是那種“你有我沒有,不如大家都沒有”的心理。這兩種情況都表明,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這些國家還會變著花樣的輪番衝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機制。

11月28日,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肖爾茨在未來歐洲的研討會上提出法國將安理會一票否決權讓渡給歐洲國家的建議。這個建議雖然表面上是歐盟和法國之間的事情,但卻有著巨大的信息量和隱含不容易被察覺的陷阱。也是在變相的表達著對現有安理會體制的不滿。德國和日本都曾表達過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強烈意願。因為這兩個國家無論是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以及對聯合國的貢獻上,都是世界前幾名的水平。比如日本和德國,分別排在經濟總量第三和第四的位置,德國是歐盟的實際領導者,其政治影響力不可低估。而日本在繳納聯合國會費上一直在世界前三甲的行列。但是,它們卻屢屢碰了一鼻子灰。為什麼?因為他們忽略了聯合國的形成原因,或者說它們試圖改變戰後世界秩序的意圖太過明顯,觸犯了幾個大國的根本利益。


聯合國是美國、英國、蘇聯等國聯合倡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也由幾個有世界影響力的戰勝國擔任。這一點無可厚非,因為這畢竟是戰後體系,是這幾個國家為了戰勝邪惡而用無數人的生命換來的。所以,這幾個付出過巨大犧牲的戰勝國的利益不容傷害,尊嚴也不容侵犯。所以,對日本和德國這兩個二戰罪魁禍首的國家試圖以擠進安理會獲取一票否決權的方式來改變現有的世界治理體系的用意,還是保持著高度且一致的警惕性的。在聯合國改革上碰壁後,德國又另闢蹊徑,採取了迂迴的方式再次向那張一票否決權發起衝擊。而德國選擇的突破口恰恰是法國。

為什麼說是德國而不說是歐盟選擇了法國為突破口呢?這是因為德國是歐盟的實際領導者,是歐洲大陸最有影響力的國家。雖然法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儘管法國的綜合國力在歐洲數一數二,但在歐洲這片土地上,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顯然不如德國。假如這張一票否決權被歐盟國家或歐洲國家擁有的話,那這張票無疑就等於是德國的了。所以,德國才這麼積極,才這麼賣力的鼓動。關於法國將一票否決權讓渡給歐盟的議案,肖爾茨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來的,實際上從默克爾到其它德國官員早已數次提出,且還為此設計了誘人的方案。這個“誘人”特指其它歐洲國家。這個方案大體是說在安理會投票前,歐洲國家先形成統一意見,然後輪流代表歐洲國家行使這項權力。通常來說,這些歐洲國家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有這樣的權力和榮耀,試想,它們能不積極響應嗎?


德國為什麼又偏偏選擇了法國呢?這也是有原因的。一,因為法國是歐盟國家,且法國又一心想當歐盟的領袖。這就等於給法國帶上了緊箍咒。也就是在告訴法國,你想當歐洲的領袖那可以,但你要拿出誠意,你也要付出代價。既然是歐洲的領袖,你法國就該為歐洲著想,你法國不能總是想得到,而不願付出吧?!這其實就是在“逼宮”。如果法國不同意,那獲利的仍然是德國。因為法國如果不同意的話,就會在歐洲國家間失去威信。相應的,德國在歐盟中的領導地位就會更加穩固。二,在五常中,法國的這張一票否決權一直受到質疑。因為法國在二戰中的“不戰而降”似乎與戰勝國這個硬指標不配套,所以從法國這張票入手更容易被世界接受。而法國自己也有不戰而降的陰影,法國也一直想以歐盟為舞臺證明自己的實力和領導力。

德國的這個提議不僅僅是在給法國下套,同時也將皮球踢給了安理會其它幾個常任理事國。假如法國同意了,其它幾個常任理事國會怎麼辦呢?不同意的話,會造成不支持聯合國改革的印象。同意的話,將會破壞原有的嚴肅而又行之有效的安理會議事機制。試想,其它四常跟一幫歐洲國家輪流討論國際大事,這合適嗎?肯定會感覺非常彆扭。德國說不定想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所以說,不要輕視和簡單解讀德國的這個提議,表面看起來很奇葩,實際上暗含著其它玄機。


卞競婉


德國以歐盟的名義,瞄上了法國的國際政治領導權,要求分享。法國未來是否真有可能分享大權呢?


德國的這一提議其實是合理的,因為這也是檢驗法國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德國與歐盟。

法、德作為軸心聯合領導一個強大的歐盟,就意味著歐盟在大國政治中必須具備話語權。而這話語權僅僅由法國來壟斷的話,德國與歐盟其他國家肯定心有不服。因為法國是藉助了歐盟整體的實力,才能維持其目前的國際政治地位的

而且,德國在歐盟的經濟發展中,比法國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最近,默克爾也一改過去不支持法國的“歐洲軍”提議,轉而同意支持馬克龍總統建立“歐洲軍”的呼籲。這一切,德國人肯定希望得到法國的回報。顯然,只有法國願意給予政治報酬的前提下,德國與歐盟其他國家,才有可能進一步擁護法國的領導。

德國人希望法國給予的回報是什麼?最根本的就是法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地位,在全球格局中的話語權。此前,德國多年嘗試聯合日本、印度、巴西爭取實現聯合國安理會擴容並加入常任理事國,但是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德國看來已經基本放棄。但是德國並沒有真正放棄成為政治大國的想法,並不甘心只做經濟大國。德國擁有國際政治領導權唯一現實的路徑是什麼?那就是通過加強歐盟的政治框架,分享法國目前掌握的國際政治權力

法國需要德國的支持,才能維護歐盟的團結,鞏固法國的領導力。而德國希望,德國的付出,不是單向的經濟付出,還有法國給予的政治回報。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與法國在加強歐盟的團結與地位上,的確有著深厚共同的利益與廣泛共識。同時從歐盟的名義出發,德國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要求法國將其所擁有的國際政治權力與歐盟各國分享。

法國有沒有可能同意德國方面以歐盟名義所提出來的這一要求呢?這還真的是有可能的。

當然,前提是法國在歐盟中的地位得到鞏固而不是削弱,法德軸心地位牢不可破。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是不妨將其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席位轉交給歐盟的,只要法國在歐盟中掌握核心的政治影響力。從法國的國家利益來看,如果歐盟統一的政治框架建設得比較好的話,這其實不見得有太大妨礙。當然,阻力也會很大,因為法國的民粹力量,很可能會覺得將法國擁有的國際政治領導權與歐盟分享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建章看世界


德國外長提議法國放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看似要求是十分合理的,因為這樣不僅能使歐洲各國在安理會用一個聲音說話,提大提升歐盟在聯合國的話語權,而且還能極大的提高歐盟在國際上的地位,因此我們不能不說德國外長肖爾茨想法是高瞻遠矚,並且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但是否能行得通,想必答案應該是完全不可能的!

首先來說,這將會遭到全體法國人的反對,因為安理會成員國,不僅一個國家榮譽的象徵,而且更是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象徵,而且這個榮譽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我們可以看看德日印這樣的國家,他們是多麼夢寐以求的想加入聯合國,並且他們也都不差錢。

現在持二等車票坐頭等艙的法國之所以能和德國能平起平坐,具有平等的話語權,完全就是得益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個金字招牌,如果法國自廢武功的放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個位置,就將完全淪落為德國的附庸,這對於心性高傲,一心想做大國的法國人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更何況德國人和法國人還有著諸多"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情節糾結。

這裡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所有法國人都清楚,“法國是我們的國家,歐洲是我們的未來,"。因此法國要想在歐洲的未來中繼續擁有一席之地,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個金字招牌完全是不能缺少的!

其次,馬克龍也是堅決不會同意的!:

年紀輕輕的馬克龍競選成功法國總統後,不僅在幾個大國領導人中表現的圓滑,無懈可擊,更是在歐盟事務中出盡風頭。上任不長時間的馬克龍,便提出了建立一支共同預算的"歐洲軍“,處理反恐情報的歐洲情報機構,推動歐洲經濟發展的新機構和對德國歐元區的設想提出委婉批評。

面對著大放光彩的馬克龍,而歐盟的領頭羊德國卻表現的非常不佳,素有歐洲領導,鐵娘子之稱的默克爾被組閣的頭疼問題困撓幾個月,才組建了一個聯合政府,而且默克爾為了使維持現狀的選民滿意,很少提起歐洲和國際事務,因此馬克龍的優勢表現,難免讓德國人醋意連連,畢竟本來這些事情都應該是歐洲領頭羊德國來做,而沒有想到讓自己的副手越俎代庖了。

因此說,現在的馬克龍不僅是雄心勃勃,他也更想實現法國的"大國抱負",希望法國在歐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他對於自廢法國武功的事情,是他萬萬不能接受和答應的!

最後不得不說,無論德國對法國怎樣的羨慕嫉妒恨和不滿意,但面對著不願自廢武功的法國來說,德國也不得不接受和麵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即與持二等車票,坐頭等艙的法國共同領導歐盟”。


相忘江湖71941665


這是準備“借殼上市”的節奏啊。


德國財政部長當時是在柏林發出這個呼籲的,他認為,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歐盟發聲。這位財政部長當時還提出,為了減輕失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個強大席位的痛苦,法國可以成為歐盟常駐聯合國代表。

德國和法國真是友誼的小船太不穩定,前腳默克爾還在和馬克龍柏林“秀恩愛”,後腳德國就拋出這麼一個提議,讓法國情何以堪啊。


其實德國拋出這個提議,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它並非是讓法國將聯合國安理會席位轉交歐盟這麼簡單。

西德在二戰後,依靠美國的幫助,經濟快速崛起,又在90年代初迅速實現“兩德”統一,成為完整意義上的德國,其經濟實力處於世界前列。同時,歐盟的前身是“歐共體”,“歐共體”的前身是“歐洲媒鋼共同體”,而“歐洲媒鋼共同體”的發起人就是德國和法國。因此,在歐盟內部,德國也是歐盟的主導國家之一。但是受制於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德國作為戰敗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卻比較低。這些年來,德國一直致力於尋求與自身經濟地位相稱的政治地位。經過不斷的努力,德國將於明年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兩年。這也算是擠進了國際政治舞臺核心區的邊沿。


但是,僅僅如此,還遠不是德國的目標。德國的最終目標是要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然而,只要戰後的這個國際體系不變,德國就無法進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那怎麼辦呢?

德國想出了這麼個“借殼上市”的辦法。

德國以歐盟需要在聯合國用“同一個聲音”說話為由,製造輿論,讓歐盟內部一起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在常任理事國中增加歐盟席位。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同意增加歐盟席位,聯合國安理會就會出現既有歐盟,又有法國的局面,歐盟常駐安理會的代表自然就是德國了。

如果聯合國不同意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那麼就只能法國讓出自己的席位,由歐盟代替。德國作為歐盟內部和法國平起平坐的主導國家,就可以通過歐盟這個常任理事國席位來發揮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影響了

如果法國不同意讓出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德國就會以法國阻礙歐盟一體化,阻礙歐盟“用同一個聲音”說話為由,來譴責法國,進一步壓制法國。


關於讓法國讓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提議,默克爾此前就已經在一些內部場合表達過,這次德國財政部長是在公開場合發出這一呼籲,其目的就是製造輿論,以便一步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標。

那麼,德國這個“借殼上市”的做法能不能行得通呢?目前看來行不通,第一是法國不可能輕易放棄這個重要席位,第二是因為歐盟目前還不是一個主權國家,無法成為聯合國成員。

所以,下一步,德國很可能就是一方面繼續製造輿論,讓法國將席位轉交歐盟,另一方面就是呼籲聯合國改革,增設歐盟席位,再一方面就是極力推動歐盟的一體化,最好成為一個“合眾國”或者“聯邦”。


三開其口


德國的提議無異於痴人說夢,但這裡面也涉及到成員國利益還是歐盟利益優先這一橫亙在歐盟內部的結構性難題。

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肖爾茨在演講中公開呼籲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法國席位變為歐盟席位,認為這一“大膽而明智”的做法將有利於歐盟在全球層面上更好的“一致發聲”。肖爾茨也自知法國不會輕易拱手讓位,提議法國可擔任歐盟常駐聯合國代表,以彌補法國的損失。

此言一出,引起了法國激烈反彈。法國駐美大使第一時間撰文反駁肖爾茨,稱肖爾茨的提議違背了《聯合國憲章》,在法律和政治上都是不可行的。

英國一旦完成脫歐程序,法國將成為歐盟內部唯一一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德國雖然積極求索,但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的可能性並不大。此次肖爾茨提出這樣的建議不是過於低估法國人的智商,就是過於高看歐盟的號召力,實在多此一舉。


希爾維


德國的提議,精明!法國的感受,噁心!顯然,該提議除法國之外的其餘27個歐盟國,鳥呼烏拉!歐盟不被允許?退而求其次,由於英國脫歐,歐盟內保留兩個常任國資格?總可以吧,若此,當屬歐盟老大德國為首選!此夢,似乎很美?但是,假如聰明的川皇,腦動一下,摻和一把?歐盟,可就熱鬧了,值得期待吧。


楊群凌


德國想的好,法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歐盟則是一個眾多的歐洲國家聯合體,如果歐盟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德國將會帶領歐盟在歐洲國際上稱霸,也可以在聯合國中佔具相當多的投票權,決定歐洲重大事件和前程,這是德國做夢都在想的好事,但,這可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