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德国提议法国放弃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将其转交给欧盟?

不拔萝卜的糊糊精


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今年六月底“欧洲议会选举”助选活动期间就曾经高调暗示,希望法国能够“让渡”自己手中的安理会席位给欧盟,由欧盟组成一个由10国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轮流坐庄,统一行使一票否决权。外界解读为这是德国想借欧盟之名义实现间接“入常”。当时这是想法就被法国方面否定,这次也不例外,虽然爱丽舍宫不予置评,但是法国驻美国大使杰拉德·阿劳德却已经发声称:“这在法律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政治层面来讲是不可能的。”

(绍尔茨与默克尔)

联合国安理会本身就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工具,其实协调主要大国之间意见的最终场所。说的直白点,其就是二战战胜国的俱乐部,是大国掌管国际权力,分配利益的场所。德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其政治影响力具有天然的硬伤,虽然其经济实力某种程度上已经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但是想真正推动安理会改革,为自己谋取常任席位着实十分困难。当年与日本、巴西、印度组团入常失败后,就一直没有下文。

(安理会)

现在以欧盟危名义实现“间接入常”,这个其实很不现实。因为欧盟不是一个国家,其本质跟联合国本身一样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一个超国家行为体,其本身就不具备入常的法律地位。更何况欧盟内部本身就个别问题很难做到立场一致,无法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次俄乌刻赤海峡危机就可以看出,中东欧欧盟成员国倾向于对施加新制裁,而德法本身作为乌克兰问题调节方,则倾向于维持现状。所以在欧盟政治一体化没有真正实现,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没有到达一定高度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现在强行上线的结果就只能是加剧内部分歧,让欧盟分崩离析。

(欧盟峰会)

法国虽然国内的经济状况不佳但是也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GDP的质量非常高。法国的政治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其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另外一方面也在于其本身在法语殖民地国家当中的政治影响力。法国其坚持原则,特立独行的外交政策,使得其能够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法国同时还是世界仅有的五个合法的拥核国家,同时保有一只世界战斗力前几名的武装力量和独立自主的军事工业体系。法兰西“骄傲”有其骄傲的底气和底蕴,自近代以来法国就不曾离开过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让法国人交出联合国安理会席位,除非将“凯旋门”夷为平地。

(法国巴士底日阅兵)

联合国以及安理会在当前看来其,作用已经越来越低,大国之间,尤其是美俄之间分歧和冲突越来越大,安理会正在沦为吵架的场所,而不是协调彼此分歧的平台。现在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含金量正在降低,这既与部分成员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下滑有关,更与联合国本身作用下滑有直接关系。最为直观表现就是联合国秘书长的存在感越来越低。所以综上所述,德国现在还在费尽心力谋求一席之地,是在有点不太划算,而且还是为了欧盟做嫁衣。

(勃兰登堡门)

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古姿


让法国放弃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转交给欧盟。只是德国人一厢情愿的梦话和醉话罢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也不现实。

顺着德国的思路,首先法国不会同意,法国是二战的胜利国,常任理事国既是胜利之果实,又是国国际公认的,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即使日本倾家荡产也换不来个常任理事国,法国岂能转让手中的法宝?其次,各常任理事国也不会同意。面对一个只有六千多万人的法国,大家都轻松无虞,而一个五亿多人的庞大的欧盟是谁都不愿意面对的。美国三亿多人,当然不喜欢一个人口和经济体量都比自己还要大的欧盟。中国、俄罗斯和英国同样会反对

。再次,假如常任理事国可以转让。那么也就意味着常任理事国是可以改变的,印度、日本等一直蠢蠢欲动,锲而不舍闹着当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就有可乘之机。肯定犯了五常的大忌。五常是战后权力平衡的权威的结果,很难撼动,维持现状,互相制衡,可能是目前最佳之选择。

德国的想法是把欧盟做强做大,提高欧盟的地位和权威性,但是却那么不切实际,没有人会予以理会,哈哈一笑而已!


冷水涤心


英国脱欧,欧盟就只有法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的国家了。

而欧盟是除联合国以外第二大国际组织了。

联合国创建已73年了。为制止世界大战及处理协调国际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已经有了弊端需改革。其中对五常机制就有不少国家存求变之心。五常内部也有成员国觉得需变。一票否决权成了斗争的手段,甚至为否而否,许多事干不成。加之年久失修,联合国成员国改革之声响起。

扩常,撤销一票否决权,以多数通过为准,会是目标。

具有强大实力和影响力的国家有若干,德国是其一。他若入常,反对会少的。

几个国家曾经分进,后改联合,虽未即成,也是得到五常中有支持的(至少美英法),及联合国不少成员国支持的。此事没完,还在演绎中。

川普上台是个大变数。这人就没有不敢干的事。退国际组织都退了七个。开了历届美国政府不敢的先河。他的思想是:要么改变(改革),要么他走人。而美国一走,毕竟唯一超级头号,就变了。或散,或跟着他另起炉灶干。他似乎已有了想法,就看黑莉到期美国派不派大使接任了。若不派,就是与联合国切割了,要么改革,要么他又走人。

所以此时德国提出此建议,何尝不是改革一策?欧盟作为集体,又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几十个国家集合体,发声,既是欧盟一致,又是份量。至于这那的,都没有一成不变的。至于说德私心间接入常、法不干,都是用世俗观去看的。至少欧盟内部已取得了相当的意商,没有一些支持,你以为德国随便说说?

看吧。各种事都有可能。有的超出想象的发生也不一定哦。


光明进



二战已经结束73年,世界也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目前的世界治理体系仍然沿袭着二战形成的基本模式。不可否认,肯定存在着某些弊端。但是,还应该看到,目前的联合国安理会治理体系的必要性。战后70多年未发生世界大战和灾难性的动乱足以说明,目前的体系仍然具有生命力。但是,这种体系使一些自认为实力和影响力增长的国家有了新的诉求,比如印度、日本、德国等国家。也使一些地区强国有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阴暗国家。比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呼吁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其实,土耳其就是那种“你有我没有,不如大家都没有”的心理。这两种情况都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国家还会变着花样的轮番冲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机制。

11月28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肖尔茨在未来欧洲的研讨会上提出法国将安理会一票否决权让渡给欧洲国家的建议。这个建议虽然表面上是欧盟和法国之间的事情,但却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和隐含不容易被察觉的陷阱。也是在变相的表达着对现有安理会体制的不满。德国和日本都曾表达过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强烈意愿。因为这两个国家无论是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以及对联合国的贡献上,都是世界前几名的水平。比如日本和德国,分别排在经济总量第三和第四的位置,德国是欧盟的实际领导者,其政治影响力不可低估。而日本在缴纳联合国会费上一直在世界前三甲的行列。但是,它们却屡屡碰了一鼻子灰。为什么?因为他们忽略了联合国的形成原因,或者说它们试图改变战后世界秩序的意图太过明显,触犯了几个大国的根本利益。


联合国是美国、英国、苏联等国联合倡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也由几个有世界影响力的战胜国担任。这一点无可厚非,因为这毕竟是战后体系,是这几个国家为了战胜邪恶而用无数人的生命换来的。所以,这几个付出过巨大牺牲的战胜国的利益不容伤害,尊严也不容侵犯。所以,对日本和德国这两个二战罪魁祸首的国家试图以挤进安理会获取一票否决权的方式来改变现有的世界治理体系的用意,还是保持着高度且一致的警惕性的。在联合国改革上碰壁后,德国又另辟蹊径,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再次向那张一票否决权发起冲击。而德国选择的突破口恰恰是法国。

为什么说是德国而不说是欧盟选择了法国为突破口呢?这是因为德国是欧盟的实际领导者,是欧洲大陆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虽然法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尽管法国的综合国力在欧洲数一数二,但在欧洲这片土地上,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然不如德国。假如这张一票否决权被欧盟国家或欧洲国家拥有的话,那这张票无疑就等于是德国的了。所以,德国才这么积极,才这么卖力的鼓动。关于法国将一票否决权让渡给欧盟的议案,肖尔茨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实际上从默克尔到其它德国官员早已数次提出,且还为此设计了诱人的方案。这个“诱人”特指其它欧洲国家。这个方案大体是说在安理会投票前,欧洲国家先形成统一意见,然后轮流代表欧洲国家行使这项权力。通常来说,这些欧洲国家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有这样的权力和荣耀,试想,它们能不积极响应吗?


德国为什么又偏偏选择了法国呢?这也是有原因的。一,因为法国是欧盟国家,且法国又一心想当欧盟的领袖。这就等于给法国带上了紧箍咒。也就是在告诉法国,你想当欧洲的领袖那可以,但你要拿出诚意,你也要付出代价。既然是欧洲的领袖,你法国就该为欧洲着想,你法国不能总是想得到,而不愿付出吧?!这其实就是在“逼宫”。如果法国不同意,那获利的仍然是德国。因为法国如果不同意的话,就会在欧洲国家间失去威信。相应的,德国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就会更加稳固。二,在五常中,法国的这张一票否决权一直受到质疑。因为法国在二战中的“不战而降”似乎与战胜国这个硬指标不配套,所以从法国这张票入手更容易被世界接受。而法国自己也有不战而降的阴影,法国也一直想以欧盟为舞台证明自己的实力和领导力。

德国的这个提议不仅仅是在给法国下套,同时也将皮球踢给了安理会其它几个常任理事国。假如法国同意了,其它几个常任理事国会怎么办呢?不同意的话,会造成不支持联合国改革的印象。同意的话,将会破坏原有的严肃而又行之有效的安理会议事机制。试想,其它四常跟一帮欧洲国家轮流讨论国际大事,这合适吗?肯定会感觉非常别扭。德国说不定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所以说,不要轻视和简单解读德国的这个提议,表面看起来很奇葩,实际上暗含着其它玄机。


卞竞婉


德国以欧盟的名义,瞄上了法国的国际政治领导权,要求分享。法国未来是否真有可能分享大权呢?


德国的这一提议其实是合理的,因为这也是检验法国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德国与欧盟。

法、德作为轴心联合领导一个强大的欧盟,就意味着欧盟在大国政治中必须具备话语权。而这话语权仅仅由法国来垄断的话,德国与欧盟其他国家肯定心有不服。因为法国是借助了欧盟整体的实力,才能维持其目前的国际政治地位的

而且,德国在欧盟的经济发展中,比法国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最近,默克尔也一改过去不支持法国的“欧洲军”提议,转而同意支持马克龙总统建立“欧洲军”的呼吁。这一切,德国人肯定希望得到法国的回报。显然,只有法国愿意给予政治报酬的前提下,德国与欧盟其他国家,才有可能进一步拥护法国的领导。

德国人希望法国给予的回报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法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地位,在全球格局中的话语权。此前,德国多年尝试联合日本、印度、巴西争取实现联合国安理会扩容并加入常任理事国,但是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德国看来已经基本放弃。但是德国并没有真正放弃成为政治大国的想法,并不甘心只做经济大国。德国拥有国际政治领导权唯一现实的路径是什么?那就是通过加强欧盟的政治框架,分享法国目前掌握的国际政治权力

法国需要德国的支持,才能维护欧盟的团结,巩固法国的领导力。而德国希望,德国的付出,不是单向的经济付出,还有法国给予的政治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与法国在加强欧盟的团结与地位上,的确有着深厚共同的利益与广泛共识。同时从欧盟的名义出发,德国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要求法国将其所拥有的国际政治权力与欧盟各国分享。

法国有没有可能同意德国方面以欧盟名义所提出来的这一要求呢?这还真的是有可能的。

当然,前提是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得到巩固而不是削弱,法德轴心地位牢不可破。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是不妨将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席位转交给欧盟的,只要法国在欧盟中掌握核心的政治影响力。从法国的国家利益来看,如果欧盟统一的政治框架建设得比较好的话,这其实不见得有太大妨碍。当然,阻力也会很大,因为法国的民粹力量,很可能会觉得将法国拥有的国际政治领导权与欧盟分享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建章看世界


德国外长提议法国放弃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看似要求是十分合理的,因为这样不仅能使欧洲各国在安理会用一个声音说话,提大提升欧盟在联合国的话语权,而且还能极大的提高欧盟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德国外长肖尔茨想法是高瞻远瞩,并且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但是否能行得通,想必答案应该是完全不可能的!

首先来说,这将会遭到全体法国人的反对,因为安理会成员国,不仅一个国家荣誉的象征,而且更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象征,而且这个荣誉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我们可以看看德日印这样的国家,他们是多么梦寐以求的想加入联合国,并且他们也都不差钱。

现在持二等车票坐头等舱的法国之所以能和德国能平起平坐,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完全就是得益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金字招牌,如果法国自废武功的放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位置,就将完全沦落为德国的附庸,这对于心性高傲,一心想做大国的法国人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更何况德国人和法国人还有着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情节纠结。

这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所有法国人都清楚,“法国是我们的国家,欧洲是我们的未来,"。因此法国要想在欧洲的未来中继续拥有一席之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金字招牌完全是不能缺少的!

其次,马克龙也是坚决不会同意的!:

年纪轻轻的马克龙竞选成功法国总统后,不仅在几个大国领导人中表现的圆滑,无懈可击,更是在欧盟事务中出尽风头。上任不长时间的马克龙,便提出了建立一支共同预算的"欧洲军“,处理反恐情报的欧洲情报机构,推动欧洲经济发展的新机构和对德国欧元区的设想提出委婉批评。

面对着大放光彩的马克龙,而欧盟的领头羊德国却表现的非常不佳,素有欧洲领导,铁娘子之称的默克尔被组阁的头疼问题困挠几个月,才组建了一个联合政府,而且默克尔为了使维持现状的选民满意,很少提起欧洲和国际事务,因此马克龙的优势表现,难免让德国人醋意连连,毕竟本来这些事情都应该是欧洲领头羊德国来做,而没有想到让自己的副手越俎代庖了。

因此说,现在的马克龙不仅是雄心勃勃,他也更想实现法国的"大国抱负",希望法国在欧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他对于自废法国武功的事情,是他万万不能接受和答应的!

最后不得不说,无论德国对法国怎样的羡慕嫉妒恨和不满意,但面对着不愿自废武功的法国来说,德国也不得不接受和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与持二等车票,坐头等舱的法国共同领导欧盟”。


相忘江湖71941665


这是准备“借壳上市”的节奏啊。


德国财政部长当时是在柏林发出这个呼吁的,他认为,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欧盟发声。这位财政部长当时还提出,为了减轻失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强大席位的痛苦,法国可以成为欧盟常驻联合国代表。

德国和法国真是友谊的小船太不稳定,前脚默克尔还在和马克龙柏林“秀恩爱”,后脚德国就抛出这么一个提议,让法国情何以堪啊。


其实德国抛出这个提议,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它并非是让法国将联合国安理会席位转交欧盟这么简单。

西德在二战后,依靠美国的帮助,经济快速崛起,又在90年代初迅速实现“两德”统一,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德国,其经济实力处于世界前列。同时,欧盟的前身是“欧共体”,“欧共体”的前身是“欧洲媒钢共同体”,而“欧洲媒钢共同体”的发起人就是德国和法国。因此,在欧盟内部,德国也是欧盟的主导国家之一。但是受制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德国作为战败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却比较低。这些年来,德国一直致力于寻求与自身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地位。经过不断的努力,德国将于明年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两年。这也算是挤进了国际政治舞台核心区的边沿。


但是,仅仅如此,还远不是德国的目标。德国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然而,只要战后的这个国际体系不变,德国就无法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那怎么办呢?

德国想出了这么个“借壳上市”的办法。

德国以欧盟需要在联合国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为由,制造舆论,让欧盟内部一起呼吁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在常任理事国中增加欧盟席位。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同意增加欧盟席位,联合国安理会就会出现既有欧盟,又有法国的局面,欧盟常驻安理会的代表自然就是德国了。

如果联合国不同意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那么就只能法国让出自己的席位,由欧盟代替。德国作为欧盟内部和法国平起平坐的主导国家,就可以通过欧盟这个常任理事国席位来发挥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影响了

如果法国不同意让出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德国就会以法国阻碍欧盟一体化,阻碍欧盟“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为由,来谴责法国,进一步压制法国。


关于让法国让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提议,默克尔此前就已经在一些内部场合表达过,这次德国财政部长是在公开场合发出这一呼吁,其目的就是制造舆论,以便一步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

那么,德国这个“借壳上市”的做法能不能行得通呢?目前看来行不通,第一是法国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个重要席位,第二是因为欧盟目前还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无法成为联合国成员。

所以,下一步,德国很可能就是一方面继续制造舆论,让法国将席位转交欧盟,另一方面就是呼吁联合国改革,增设欧盟席位,再一方面就是极力推动欧盟的一体化,最好成为一个“合众国”或者“联邦”。


三开其口


德国的提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这里面也涉及到成员国利益还是欧盟利益优先这一横亘在欧盟内部的结构性难题。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肖尔茨在演讲中公开呼吁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法国席位变为欧盟席位,认为这一“大胆而明智”的做法将有利于欧盟在全球层面上更好的“一致发声”。肖尔茨也自知法国不会轻易拱手让位,提议法国可担任欧盟常驻联合国代表,以弥补法国的损失。

此言一出,引起了法国激烈反弹。法国驻美大使第一时间撰文反驳肖尔茨,称肖尔茨的提议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在法律和政治上都是不可行的。

英国一旦完成脱欧程序,法国将成为欧盟内部唯一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虽然积极求索,但成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的可能性并不大。此次肖尔茨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过于低估法国人的智商,就是过于高看欧盟的号召力,实在多此一举。


希尔维


德国的提议,精明!法国的感受,恶心!显然,该提议除法国之外的其余27个欧盟国,鸟呼乌拉!欧盟不被允许?退而求其次,由于英国脱欧,欧盟内保留两个常任国资格?总可以吧,若此,当属欧盟老大德国为首选!此梦,似乎很美?但是,假如聪明的川皇,脑动一下,掺和一把?欧盟,可就热闹了,值得期待吧。


杨群凌


德国想的好,法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欧盟则是一个众多的欧洲国家联合体,如果欧盟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德国将会带领欧盟在欧洲国际上称霸,也可以在联合国中占具相当多的投票权,决定欧洲重大事件和前程,这是德国做梦都在想的好事,但,这可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